安徽舒城:青年周瑜在家鄉所建“軍事基地”,千年瑜城春意盎然!


周瑜,字公瑾,東漢廬江郡舒縣人。東漢末年,任東吳大都督。公元208年,指揮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之戰中,以5萬人打敗80萬人的曹操軍隊,創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和著名的“火攻”雙戰例。後來,在計劃進取西川的征途中,不幸突染重病,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2018年2月,在周瑜的家鄉——安徽省舒城縣幹汊河鎮的瑜城廣場上,當地新落成一座周瑜銅像。該銅像身高3.6米,寓意周瑜36年生涯;底座高1.75米,寓意周瑜出生年份。

銅像矗立於廣場中央,周瑜英姿瀟灑,身騎高頭駿馬。瑜城廣場,2018年1月建成,坐落於安徽南聚工業園南側,西鄰周瑜大道。

從瑜城廣場出發,向東一百米處路南拐691鄉道,進入瑜城村。《安徽省舒城縣地名錄》記載:“以周瑜在此建城練兵,得名。”眾所周知,這處遺址便是指大名鼎鼎的周瑜城了。明代詩人倪域《周瑜城懷古》寫道:“土牆傾壞雉樓平,雲是周郎此築城。不見人提三尺劍,空聞屯聚八千兵。”此外,據縣誌記載,僅明清兩代詠周瑜城的詩詞就有30多首。

進入鄉道向南約700米,路向西彎道,讓道為誰?正是這座擁有1700多年曆史的遺址,他是周瑜24歲前的屯兵訓練的“軍事基地”,更是舒城縣境諸多的周瑜遺址遺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處。圖:周瑜城北門。


周瑜城建於東西走向的小丘岡之上,是一座土城。城四周為平原,向南500米為杭埠河。土城近似方形,東西長284米,南北寬264,佔地140畝,高出四周4—8米,城四周土築城牆。圖:周瑜城北垣。

城內為平整的高臺地,四向城門尚存,並相互對稱。圖:周瑜城北門附近。

周瑜城內曾有兵營、養馬場、周瑜井、拜母堂、淨梵寺、古塔等建築設施及松柏樹木,如今早已消逝於歷史長河中。城西北有三座呈鼎足之勢的土墩——“練三墩”,周瑜練兵牧馬處。另在城內東北曾發現漢代豪族建築所用筒瓦和板瓦等文物。今日城內到處鬱鬱蔥蔥,綠被覆蓋,還有當地居民開墾了部分土地、種植蔬菜。

城中央,還有一座2002年幹汊河鎮政府所立的周瑜石像。當年,年輕的周瑜率領部隊駐紮於周瑜城、摩旗墩、練三墩等地。四面八方的商人到此買賣馬匹,形成一個龐大的馬匹交易市場。從而形成了舒城古時候“牧馬舊市”的一個壯麗景觀。周瑜城及練三墩,古稱“牧馬舊市”,為昔日“龍舒八景”之一。

小路的盡頭,是原瑜城小學校舍,後一度成為當地的養雞場。據說,瑜城小學校址上原來是著名的淨梵寺,明臣任天成有詩云:“城有斷碑同草臥,寺捋疏磬入秋閒”。小學東側下坡處,亦有幾處民居建築。


2012年12月26日,周瑜城遺址被公佈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吟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