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美國集結3艘航母就意味著戰爭,為什麼現在4艘航母在伊朗周邊卻不敢動手?

天下布武


需要說明一點,美國近期只在地中海公開部署了兩個航母戰鬥群。五角大樓4月23日稱,“斯坦尼斯”號航母已經調往地中海,這是美國3年來再次在地中海部署兩艘核動力航母及其戰鬥群。並表示,“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地中海,將協同“林肯”號航母戰鬥群,並與美國第6艦隊活動區域的主要盟友及合作伙伴一起執行任務。

此前,“斯坦尼斯”號航母和美國海軍的導彈巡洋艦莫比爾灣號組成的編隊一直遊弋在波斯灣地區。軍事專家稱,美國在地中海東部罕見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是為了同時應對利比亞和敘利亞局勢。或對敘利亞境內的威脅以色列的伊朗軍事目標發動打擊,這是美國給以色列盟友的安全承諾。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7日稱,美國向伊朗沿海派出一艘“林肯號”航母和5架B52戰略轟炸機,並準備在伊朗一旦侵犯美自身利益和美盟友利益的情況下使用武力。也就是說,在地中海巡航的“林肯號”航母將被部署到波斯灣和阿曼灣戰備巡航,而原來在波斯灣巡航的“斯坦尼斯”號航母則留在了地中海。

什麼意思?林肯號和斯坦尼斯號航母換防了。這樣的話,美國在地中海和波斯灣將仍然各保持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存在感。除此之外,再沒有美國在中東部署航母的消息。普遍認為,美國集結3艘航母就意味著戰爭,現在中東只有兩艘航母而且是分散部署,所以結論只有一個,美國根本沒想要打仗。

美國人的腦海裡,打伊朗沒有敢不敢的問題,只有是否划算的問題。如果不考慮代價和收益比,美國通過一場戰爭打垮伊朗將是毫無懸念的。就特朗普個人而言,商人出身的他,會更看重伊朗戰爭的收益率問題,如果能通過經濟制裁和戰略圍堵壓垮對手就不會採用武力手段。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不希望因為發動了一場戰爭而影響到他的連任大計。


高峰軍事觀察


你覺得特朗普如今最在乎的是什麼?

是伊朗的原油到底有人買沒?還是委內瑞拉的馬杜羅怎麼還沒被瓜伊多鼓搗下臺?

其實都不是,如今他最在乎的是2020年的美國大選。

當他知道拜登宣佈參選,這個70多歲老頭兒舉著手機連發了十幾條推特,咱們就能知道,他有多在乎這事兒。

一般而言,主動發動戰爭的總統都無法獲得連任;

老布什的海灣戰爭打得那麼漂亮,結果還是被克林頓給鼓搗下去了。

克林頓雞賊,眼看第二個任期卸任了才發動科索沃戰爭。

小布什是個特例,911攜舉國悲痛連打兩場,還幹了兩屆,不過特朗普未必能攤上第二個911。

奧巴馬出了名的不折騰,見伊拉克這個坑太深,拔腿就跑,還藉此混了一個諾爾被和平獎。

利比亞和敘利亞,這哥們其實玩的是有限干預,劃個禁飛區看熱鬧,用代理人當炮灰。這個現在也不太適用,因為伊朗至少從外面看還是鐵板一塊,他找不到代理人。

委內瑞拉倒是弄了一個,不過辦事兒虎頭蛇尾的,根本不堪大用。

所以啊,打伊朗的條件根本不具備,就現在的伊朗形勢,你讓特朗普打他都不能打。真動起手來,他的2020年大選怎麼辦?

那才是特他的肺管子。。。

那弄這麼多航母去幹啥?

幹啥?嚇唬人唄。。

講道理,這些航母不去中東也是去別的地方,去哪都是去,到這裡還能嚇唬嚇唬人。

首先,他得嚇唬嚇唬那些還想買伊朗原油的盟國,老子憋了一年了,這回認真的,別有什麼僥倖心理。

其次,也是為了嚇唬嚇唬伊朗,特朗普未必想打,但你不能保證伊朗不犯渾,真要是弄了幾個什葉派武裝搞你中東的軍事基地怎麼辦?消息傳到國內,你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這幾天有兩條新聞比較有趣;

先是博爾頓發表聲明,大概的意思是美國的航母和轟炸機正在派往伊朗附近。沒過兩天,《華爾街日報》就披露一個政府官員的消息,說是美國情報機構截獲了伊朗攻擊中東美軍的計劃,這導致華盛頓決定增加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這兩條消息結合到一起你怎麼理解?小編覺得實際上是在告訴伊朗,別誤會,不是去“碰瓷兒”的,但我有點擔心“你碰我瓷兒”。

說到博爾頓,聽聞知事覺得這哥們是真想打,他發表的聲明帶有明顯的恐嚇意味,極有可能憋著壞派軍艦去“碰瓷兒”。所以美國政府內部拐彎抹角的發佈了後面這條信息。

將伊朗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美軍和革命衛隊的溝通渠道就切斷了,這極易產生誤判。所以這幾天伊朗外長扎裡夫在各種場合表示,伊朗不願與美國開戰,同時提醒特朗普身邊有“小人”。


打伊朗最經濟實惠的方法是“利比亞模式”,但伊朗現在真沒有成氣候的反對派。如果用打伊拉克的方法打伊朗,就伊朗的體量和獨特的地形以及軍事能力來說,成本將數倍於伊拉克,扎裡夫也幫特朗普算過,最少得七萬億。

就特朗普那商人腦瓜子,未必捨得下這麼大本錢。

同時,2020年的美國大選是個重要時間節點。

伊朗方面也得看看,如果熬個一年多給特朗普熬下臺,換上來的未必還會對以色列言聽計從,到時候打也好,談也好,空間都會大不少。

而特朗普也在拼大選,照如今的態勢,他的支持率不低,最好就是保持這種狀態,別出啥么蛾子。(不過結合這幾天的消息,委內瑞拉那邊局勢有些危險,美國很有可能要在那邊發動場代理人戰爭。)

所以,伊朗方面問題不大,想看熱鬧的小夥伴估計要失望了,不過可以關注下委內瑞拉。。


聽聞知事


5月2日,時間節點早就過去,儘管美國聲稱不會延長對有關國家和地區購買伊朗石油的豁免期,將維持5月2日的截止期限不變,但亞洲有關國家似乎還在進口伊朗的石油,伊朗的油輪依然在海上忙碌地行駛,截止本文即將推送時,網絡上並未見美海軍艦艇攔截封堵伊朗油輪的新聞報道。

現在,在海灣地區加上游弋在阿拉伯海的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事實上已經有4個航母作戰編隊,對伊朗形成了雷霆夾擊之態勢,將伊朗出口石油歸零的計劃似乎已開始實施,但美海軍不動手的話,將伊朗石油出口歸零,就真的將成為一句笑話。

伊朗公佈了一段通過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內容是美海軍在波斯灣部署的航母的景象,此舉,屬於伊朗向美髮出了嚴厲的警告,美海軍的部署皆在伊朗掌控之中,言下之意就是海灣是伊朗的主戰場,美海軍請不要輕舉妄動。毫無疑問,石油都是海灣產油國的經濟命脈,伊朗當然也不例外,倘若如石油出口量大幅度銳減,勢必將影響國內的發展,甚至有可能導致經濟崩潰,因此伊朗不可能坐以待斃。

伊朗的大量水面作戰艦艇早已離開軍港,部署在波斯灣的上千枚導彈也已作好發射準備,就等最高精神領袖或伊斯蘭衛隊司令的一聲令下,在必要時鋌而走險,完成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

從伊朗對外公佈無人機靠近美軍航母編隊可以看出,伊朗對於美國的威脅毫不懼色,伊朗外長公開表示,我們絕不會低頭,哪怕在波斯灣海域大戰,我們上萬枚導彈也不是擺設。

5月7日,離白宮給出的5月2日,已經過去了5天,此前叫囂著要動武的美國,卻遲遲沒有動靜,美海軍之所以氣勢洶洶,實際上只是為了給伊朗施加壓力,而法國、英國和西班牙海軍,只是被美海軍拉上場,刷一波存在感而已,如果美伊真的打起來,估計這三國也不會積極參戰。

伊朗有大量各式各樣的導彈,且國內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常規軍事手段很難攻入伊朗,也很難使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選擇投降,伊朗不是阿富汗和伊拉克。

只有當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美海軍才有動手的足夠理由,但伊朗人並不傻,雖然嘴炮打得歡,但實際上卻非常理智,從不主動去招惹美海軍。

況且,伊朗背後站著俄羅斯,俄伊明顯是盟友,兩國以反恐的名義並肩戰鬥,參與了敘利亞內戰,助巴沙爾現政府收復了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土,美國攻打伊朗,俄羅斯勢必摻合。

即便俄羅斯不參戰,僅提供軍事情報,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都足以支撐伊朗現政權不倒,與美軍周旋下去,伊朗有完整的軍工體系,許多現代化的武器都能自造,屆時戰爭就不可控了,所以美國人投鼠忌器,4支航母編隊就在伊朗周邊,但就是不敢輕易動手。


國平軍史



那裡有四艘航母在周邊,法國的航母只不過是路過,沒有參加美國對伊朗的封鎖與制裁。如何說成法國的航母也參加。其餘三艘是美國的航母,但是其實林肯號航母在派出之前就被自媒體已經計算在四艘航母之中,增加了戰爭的氣氛。就算增加了林肯號,美國才兩支航母作戰部隊,那裡又出來第三支?惟恐天下不亂是自媒體的基本。

回過頭讓橋本告訴你就算來5艘航母,也不一定會有戰爭。時間可以回退到2018年的4月,美國向遠東派出航母進行施壓。加上美國在日本常駐航母,在新加坡航母,甚至從中東返回美國,以及美國本土前往中東的航母,在形勢最緊張的一週,也就是五艘航母在亞洲碰頭的時刻,也沒有見美國發動戰爭。當時,筆者這樣評判戰爭的可能性,如果美軍開始撤離在韓國,日本的軍人家屬,這時真的是戰爭臨近的時刻。而不能用航母數量多少來評判是不是會有戰爭。

美國向伊朗施加壓力,並不是想與伊朗開戰,美國與伊朗直接發生戰爭能夠給美國帶來什麼利益?並不能帶來巨大的利益,而是有巨大的風險,所以美國派遣航母,只是要讓伊朗感覺壓力,不能作出過激的行動,如果伊朗主動挑釁,美國開戰前,也會撤離在伊拉克等第無關人員,否則這些都會成為自殺式襲擊的對象。因此按照目前的局勢進展,美國不會開戰。


橋本看日本


美國特別想對伊朗“動武”,美國也有這個軍事實力,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美國政府依然沒有勝算,若用軍事手段解決伊朗問題,美國政府最後的結果會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現目前,美國確實是用重兵圍堵伊朗,在中東地區,已經有美軍的中央司令部,美國和法國又聯手出動了4艘核動力航母,2艘兩棲攻擊艦,8艘宙斯盾戰艦,攜帶了8000餘名陸戰隊士兵,然後把這些航母和艦艇分別部署在印度洋(重點是阿拉伯海區域)、紅海、地中海,這麼一看,伊朗還真的就成了甕中之鱉,海陸空三個領域對伊朗進行封鎖,對伊朗是志在必得!

面對美國的如此的軍事威脅,伊朗和俄羅斯質問美國說,我們不怕死,你呢?美國回應說,怕,非常怕!伊朗和俄羅斯又說,怕死你還敢圍我們?美國說,正因為害怕我才圍你們,我得防止你們亂來呀!

所以,美國和英國就算是4艘航母圍困伊朗,也不敢動手,第一個原因是,美國內心的恐懼!美國不是普通國家是,是世界第一的霸主,一旦打了敗仗,丟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毀了美國200多年的基業,特朗普、蓬佩奧、博爾頓等人無法向美國的老百姓交代,無法向背後的財閥交代!

第二、從軍事力量上美國的軍事力量佔了很大的優勢,但是面對伊朗和俄羅斯等國的聯合,美國沒有速勝的把握,美國現在面對戰爭,要求的快、穩、準、橫,快穩準對於美國的高科技武器來說是小菜一碟,略領先於俄羅斯和伊朗,可是論“狠”,俄羅斯和伊朗更狠,俄羅斯和伊朗如果扛不住,核武就是最後的殺手鐧,核武可以毀掉整個美國!

第三、美國國力衰退,除了軍事霸權還能穩住陣腳之外,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大國,卻擁有超過22萬億美元的債務,美元的優勢也在慢慢失去,財貿雙赤,而打仗的第一要務是錢,第二要務是錢,第三要務還是錢。美國政府現在一屁股債,軍隊都想讓盟友來養,如果盟友不給美駐軍承擔軍費,美國軍事霸權都保不住了,這仗根本沒法打!

現在特朗普等人,是能騙就騙,能搶就搶,實在搶不來的,軍事威脅一下,如果對方還不妥協,美國也只能放棄,尋找下一個目標!


老鱷魚觀天下


首先美國也沒有集結那麼多航母在伊朗周邊,美國目前在伊朗周邊只有林肯號航母戰鬥群一個航母艦隊,之前部署在這裡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已經開始返回了,因此目前美國在伊朗周邊僅有一個戰鬥群,完全不夠發動戰爭的。


而美國之前在其他國家部署3艘航母戰鬥群就能發動戰爭也是錯誤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確實是人類歷史上軍事的變革,他代表了航空制勝理論和由海向陸理論的發展,意味著海軍和空軍可以對戰爭的勝負產生決定性影響,但是要知道美國打贏伊拉克兩次靠的也不是航母戰鬥群,而是靠的陸地上部署的強大兵力。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和其盟軍一共集結了超過30萬人的地面部隊,全軍的總兵力超過60萬人,而海軍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只是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在發動空襲的階段發揮了作用,空襲了伊拉克最初的防空系統,發射了巡航導彈打擊固定的目標,根據戰後美國的統計,海軍當時大量的兵力都在無用狀態,進入了假期。


也正因為美國海軍沒有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出足夠的打擊力,因此美國才進行了由海向陸的戰略變革,在伊拉克戰爭時期,這一狀態大有改觀,但是打擊的方式還是那幾種。因此,美國海軍在某個地區集結多少航母,只能看作是發動戰爭的一種可能性,而不能看作是決定性因素,還需要看美軍為此準備了多少地面部隊。


俗話說的好,沒有陸軍就沒有佔領,美國目前並沒有在伊朗周邊部署大量的陸地兵力,毫無疑問,美軍無法從地面介入伊朗的作戰,伊朗多山地,空襲的效果不會特別明顯,必須要有地面部隊進入進行清剿作戰,否則伊朗的國力來看,抵抗將會持續很久,比如伊朗在山區構築的地下永備工事,如果不在地面上進行打擊,就不會取得實際的損傷。


因此,美國無法在不派遣地面兵力的情況下擊敗伊朗,而要派遣地面部隊,美國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是美國不能面對和承受的,因此,美國目前還不能對伊朗動手。


海事先鋒


如果美國真的集結了4艘航母在伊朗周邊,那就離動手不遠了,但美軍為什麼不動手呢?或者說不敢動手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美軍根本沒有4艘航母在地中海或波斯灣,所謂的4艘航母只是媒體的臆測而已,事實上目前在波斯灣一艘美軍航母也沒有,沒有航母美國自然不會對伊朗發動戰爭了。


美國目前部署在波斯灣的只有一個兩棲打擊群,包括一艘兩棲攻擊艦和兩艘船塢登陸艦,曾經在相關海域執行任務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已經結束了為期三個月的部署任務,目前已經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大西洋海域,準備駛回美國本土休整,而接替“斯坦尼斯”號航母的“林肯”號航母還在意大利附近海域,距離伊朗還有2000公里左右呢。
美國海軍現役只有11艘航母,除去最新服役的“福特”號航母還沒有形成作戰能力,剩餘的10艘航母除了大修的和在美國本土休整的,

再除去常規部署的,在日本和加勒比海域還各有一艘,美軍手裡還能有4艘航母往中東派遣?
美國為了威懾伊朗最終能集結兩艘航母就不錯了,連北約算上,包括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和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勉強能湊齊4個航母戰鬥群,外加兩個兩棲打擊群,再加一個B52或B1B戰略轟炸機特遣聯隊,在這些兵力全部到位之後,美國是否有膽量對伊朗開戰都還是未知數,何況現在呢?


那年那月那兵說


美國在伊朗周邊的軍事部署,都繞著在5月2日到8日展開。5月2日,特朗普要讓伊朗原油“一滴都賣不出去”;8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週年日。美法航母群地中海域演習,“林肯”號挺進波斯灣周邊海域遊戈,5架B-52H飛抵卡塔爾基地,B-1B轟炸機群到達波斯灣周邊。不管三艘四艘威懾是目的,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美國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修理“倒蛋鬼”伊朗,美國根本就沒有這個打算。如果,美國對伊朗境內扔炸彈,意味著“三次世界大戰”開始了。按照美國如今的體能和號召力,沒有能力挑起大規模的戰爭。


美國和法國在伊朗周邊有四艘航母戰鬥群,2艘兩棲攻擊艦,8艘宙斯盾戰艦,整個中東地區加上艦載機共有各型作戰機300多架。打伊拉克單戰機就1200多架,兩天把薩拉姆地空防禦系統打“癱瘓”。如今的伊朗與昔日的伊拉克不可相提並論。因此,美國目前在伊朗周邊的軍事部署,只能保護中東地區自己和盟國,向伊朗境內扔炸彈是自掘墳墓。

一,美國發動針對伊朗的軍事戰爭,依理依法都沒有說服美國人民和國會的充足理由。


美國每屆總統都要發動一場戰爭,可大多都在第二任期。美國情報部門就是編謊也要尋個讓民眾信服,國會不好找茬的理由吧!起碼一點,伊朗有威脅美國本土的危險性。可伊朗的導彈根本打不到美國本土,最遠射程的“流星-4”也只有2000-3000公里,可懷疑的“流星-5”也只有5000公里。因此,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絕對不會與伊朗開打。沒有發動戰爭的好藉口。

二,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逼急眼伊朗會對美國駐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和盟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伊朗有2000枚中遠程彈道導彈,“流星-3”1350-1500公里的射程,“流星-4”2500公里的射程,“泥石-110,110A”2000-3000公里射程。這些硬貨對以色列,波斯灣的科威特,阿聯酋,巴林和沙特等美軍基地構成直接威脅。特別是伊拉克的親伊朗民兵組織,真主黨,哈馬斯和敘利亞都是伊朗的鐵哥們,一起聯動就讓整個中東都陷入炮火連天的糟糕局面。伊朗還能對歐洲構成危險。

總之,特朗普在首任期內,對外特別是針對伊朗國不會發射導彈滴。航母再多也只能起威懾嚇唬作用,保護本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而以。當下,對伊朗發動戰爭天時,地利及國和層面都不利於美國利益。所以,四艘航母齊聚伊朗周邊水域,並不意味著對伊動武。


何由之


美伊目前在波斯灣的態勢,就如同雙方打群架,越是喊叫的兇,越不容易輕易動手。如果美國相對伊朗動武,別說4艘航母,以美國的軍事實力,即使1艘航母也就足夠了,何必還要大打口水仗呢?因此,從目前看,美國對伊朗動武可能性不大。

目前,美法4艘核動力航母、2艘兩棲攻擊艦、8艘宙斯盾戰艦,還有美軍中央司令部、外加8000餘名陸戰隊美國大兵陳兵波斯灣,確實是在用重兵圍堵伊朗,彷彿戰爭呈一觸即發之勢。但細細品味,這正是美國想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節奏。為什麼這麼講?小甜嘟爸爸做如下分析:



一,這不符合美國一貫動武的前奏。從美國打擊伊拉克、利比亞等國的一貫套路看,先是找準藉口蠱惑聯合國通過決議。如果決議被否決,美國就會繞過聯合國實施軍事打擊。目前,美國在聯合國方面沒有任何動靜。還有,美國要打擊任何一個國家,必先拉攏一幫小兄弟,說服鄰國開闢軍事基地。從目前看,除過法國派一艘航母狐假虎威外,沒有其他盟友國家和美國站到一塊兒。


二,目前對伊朗動武不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現代戰爭是要大量燒錢的。在特朗普的領導下,奉行美國優先原則,美國經濟剛有起色,這也是美國民眾支持特朗普的原因。如果開戰,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這些錢需要美國納稅人來買單,必然導致反戰呼聲高漲,特朗普一時下不了臺,估計競選連任會打了水漂,從特朗普的性格看,他不會幹這賠本的買賣。

三,美國對伊動武速勝的絕對把握。伊朗不同於伊拉克,它是神教合一的國家。由於多年來奉行反美政策,伊朗民眾反美情緒日益高漲。如果美國入侵伊朗,必然激起伊朗全國上下強烈憤慨,定會同仇敵愾,與美國決一死戰。這樣的話,美國必然會深陷戰爭泥潭,久久不得脫身。前車之鑑,教訓深刻,美國不得不予以考慮。加之,敘利亞、也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哈馬斯等都是伊朗的同盟小弟,不會不見死不救,與美國打游擊、騷擾美國必然讓其拖入戰爭汪洋大海。這也是40年來我不敢對伊朗動手的真正原因。



因此,美國目前的策略仍是以武力威脅、武裝訛詐為主,目的是逼伊朗服軟,在談判桌上獲取更多的利益!


小甜嘟爸爸


這個問題本來就不成立,什麼時候集結3艘航母成為美國發動軍事行動的前兆了?準確講,應該是威懾。雖然美國的軍事實力目前其他國家難以匹敵,伊朗更無從與之相提並論,但在處理與伊朗之間的衝突時,美國仍然不敢貿然動武。

對於美國來說,伊朗的軍事實力或許“過於強大”——相比於目前美國在波斯灣周邊地區的兵力,伊朗國防軍和革命衛隊雖然在技術水平上較遜,但其兵力規模仍非美國在中東的駐軍規模所能相比,因此對於美軍來說伊朗是塊十足的“硬骨頭”。目前來看,美伊之間發生“小打小鬧”式的零星軍事衝突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旦兩國交火就必然會釀成局部戰爭,這就導致美國如果要對伊朗發起軍事打擊就不得不增派大量兵力到中東地區。

雖然三艘航母看似作戰能力很強,但僅以海上兵力攻打伊朗這樣一箇中等國家是非常吃力的,而目前美軍又沒有大規模向中東調遣地面部隊和作戰飛機的打算,由此來看美國似乎並不是特別希望於伊朗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部署三艘航母更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對伊朗進行威嚇、並盯防伊朗下一步的軍事動向。說穿到底,決定戰爭行動是否發起的關鍵因素是政治因素,而非單純的軍事調動。

航空母艦作為美國軍事行動的“晴雨表”固然可以被視為一些軍事衝突的前兆,但僅憑航母部署就判斷是否會有局部衝突,是過於想當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