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發朋友圈等於白旅行嗎?你喜歡發朋友圈嗎?

私人定製旅遊攻略


很有意思的說法。但是在我看來,旅行發朋友圈這件事,在於你去的地方的多少,循序漸進的過程,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的。我真正踏上旅途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朋友圈上線的時候,當然之前還有微博、人人(古董)等平臺。而在那時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歡發朋友圈的人。

而時間從朋友圈上線跳轉到現如今,7年間的旅途,朋友圈的內容一年比一年要來的少。從最早的每個地方都要記錄,到之後的一整趟旅行記錄一個定位,到現在的可能兩三次都不會發一條。而我歸結的原因無外乎幾點:越來越穩定、不再跟風不願意去過多解釋、對發佈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記錄的方式越來越多。畢竟,旅行的樂趣在於旅行本身所獲得 的,而並非給別人所看到的。

越來越穩定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和朋友圈上線無關,和踏上旅途有關。早在剛踏上旅途那會兒,我也很樂於分享去了哪裡、看到了什麼,甚至很實誠的說,有那麼一點炫耀的意思。但是隨著時間拉長,朋友圈的朋友對我的生活越來越熟悉,當然我知道發的話會收到很多問候,甚至很多的羨慕,但似乎這些東西在最初都玩膩了,沒有成就感也就沒動力了。

成就感這東西,本就是朋友圈的成就感,和旅行毫無關係。不發,旅行的快樂不會削減一絲一毫。

不再跟風不願意去過多解釋

不再跟風也是現在不太樂意發朋友圈的一大原因,這就是我開頭說去的地方多少的原因。如果是一個和我一樣一季度一小遊,半年一大遊的話也能深有體會。經常出行,那麼主流的地方很快就會玩個遍,而玩遍了主流就是深度的小眾了。

而我玩的內容越來越脫離主流,慢慢的就變得不再愛發朋友圈了,小眾的地方很美很棒,但小眾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每一趟出行的內容都是經過深度策劃的,而這些地方在放了圖後,跟多的是有人也想去看,很難解釋路線,很難說明要點,所以索性選擇不說,自己享受就好了。

旅行的樂趣在於探索,在於自己的發現,這一點朋友圈並不能給到我。

發佈的要求越來越高

從遊客照到精修圖,這是一個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最正常的軌跡。最初的遊客照很簡單,但到後來的精修圖就變得不怎麼容易了。發一次朋友圈要修9張圖,還有掐著定位法的話,在我的理解力可能會損失很多旅途的時間。而現在的視頻時代,剪輯、配音、調色、畫質、風格這種東西加上,損失的時間就會更多。這大概也就是我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的一個大理由吧。

精修的照片與視頻,只能讓別人知道你很厲害很會玩,而並不能讓自己享受旅行的過程,畢竟許多瞬間不一定抓得準,取景器也並不能代表全部的內容。

記錄的方式越來越多

迴歸本質,記錄。早在最初的時候,朋友圈有著一個可以記錄自己出行信息軌跡的功能,而到了現如今會發現,這個已經不是朋友圈獨有的了。任何一個平臺,包括頭條在內,定位也做的越來越完善,甚至包括了拍照時留下的exif信息。多樣化的記錄,朋友圈不再獨一無二,那麼自然而然,對我就不在有特別重大的意義了。


秋秋就是那個秋秋


我喜歡旅行發朋友圈,很享受發朋友圈朋友們的讚美。

因為當我千辛萬苦去到一個地方,我就是想讓全世界知道我有多牛。

所以我旅行是一定要髮圈的!

  • 我平常發朋友圈最多的點贊量一般20贊左右,這是我18年的總結朋友圈23個贊,這是日常朋友圈比較多的贊,但是出門旅行的贊更多!



  • 這是我第一次獨自旅行,去徒步的時候發的朋友圈,48個贊。
一下去了3個省,18天,加上2000塊錢飛機票(飛機票當時買貴了)才花了5000元的窮遊。

當時我在3500的海拔上走了4萬多步,連著這樣徒步了5天!

而且我那是第一次自己一個人旅行!不發都對不起自己的突破。

朋友圈步數也秒殺一眾朋友們,當天點贊量特別高,我的圖丟了,這是朋友截的。


  • 然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第二次!我自己去了俄羅斯!一個人!去國外還是報了團的。

加團費不到元7000,完美的避開了旅行社所有的雷人項目,最省錢的極光之旅。

去俄羅斯看極光43個贊👍


  • 第三次自己去了迪士尼!吃住行+機票(山東到上海)才花了1000塊錢。38個贊

這些朋友們的贊,還有下面評論的你好棒,都讓我為自己感到很驕傲。

我去旅行發朋友圈,只是最後一天挑9張照片發一次,然後談談感想。

我個人還是挺反感那種,到一個地方拍一個視頻發一個圈,那種真的比較無聊誒。

我是熱愛旅行的昭君不穿越,喜歡我的回答,點個贊再走吧。想看我的遊記,關注我吧。聚焦國內外窮遊,花最少的錢,體驗最舒適的旅行,你值得擁有。



昭君不穿越


旅遊不發朋友圈當然不等於白旅遊,我個人就不喜歡發朋友圈。旅遊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令人十分愉快。如果有興趣,也可以把旅途中的見聞和感想寫下來與大家共享,這其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前段時間,我在上海旅遊,應朋友們邀請,每天把見聞寫下來分享,遊覽過程很累,晚上到家還要整理,因為不能隨便應付讓朋友們失望,要寫文章,選照片,這個過程最少需要一個多小時,十分辛苦。但我發現朋友們很喜歡,因為我去的偏僻街區很多人都沒去過。如果僅僅是分享幾張照片那就容易多了。所以,發不發朋友圈與你旅遊的快樂與否關係不大。因為現在旅遊已經是十分普通和平常的事,你曬出的照片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分享一下或者不分享都沒有關係,看你心情。


指尖的陽光有點甜


朋友這個問題提的有意義,願意逐條回答。

(作者夫妻在敦煌鳴沙山,圖像來源微信截屏)

你問,你喜歡發朋友圈嗎?旅行不發朋友圈等於白旅行嗎?如果出去旅行不能發朋友圈,你認為還有樂趣嗎?

這些問很好,因為事實上不少人願意將自己的旅行發在朋友圈子裡,這至少說明你提的問題事實,有價值。

好,我試著用自己的體驗來答你的所問,不一定正確,供大家參考。

本人一直在旅遊,每次旅遊也會將有關旅遊信息發朋友圈。

記得自己一些超長時間的自駕遊,比如西藏之行,比如環新疆自駕遊,路上雖然走的辛苦,每晚還是會在微信上發信息,從不間斷。

為什麼要發朋友圈?是否為了刷存在感?或者乾脆說為了顯擺?是不是為了提升自信?更或者,就是朋友的上述幾問。我覺得無論從事實存在,還是從心理角度,發朋友圈應該是這樣一回事......

(作者夫妻在西藏,圖像來源微信截屏)

1,旅行不發朋友圈等於白旅行嗎?

如果沒有將自己旅行的一些照片發朋友圈等於白旅行,確實有人這樣理解。不發照片,來了等於沒來。我聽見過有人這樣說。為什麼呢,因為許多朋友確實在乎自己有人“知道“。

人們現在隨便什麼時候打開手機,一些旅行者在野外燒個菜也發視頻,還嚷嚷“老鐵們來點贊“,就是需要人知道,還不僅僅發朋友圈,而是發全國有影響的”西瓜“了。

別人的關注有時是生活的動力,漠視則不被心理接受。

不支持個體生命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但欣賞將自己的健康生活姿態展現給世界,這是合乎人情的。基於這點,我認為旅行不發朋友圈是個缺失,雖然這事遠不到”等於白旅行“那麼嚴重,發朋友圈,爭取更多的朋友理解欣賞有積極意義。

(作者夫妻在西藏,圖像來源微信截屏)

2,你喜歡發朋友圈嗎?

當然喜歡發,上面本人說到,西藏之行,環新疆自駕遊,每晚會在微信上發朋友圈。

我旅行發朋友圈時間一般是晚上,路途勞頓,荒山野地,黑暗之中抖抖瑟瑟,老花眼看手機也不那麼清晰,別字不斷,發得很辛苦,但很快樂。自己在珠峰大本營、在禾木、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邀家鄉的親人、朋友一起來欣賞這個時刻,這個”我的時刻“,令人興奮、快樂,有成就感。這是作者喜歡發朋友圈的原因。

(作者夫妻在烏鎮,圖像來源微信截屏)

3,你問:如果出去旅行不能發朋友圈,你認為還有樂趣嗎?

旅行的樂趣是身體和理想的達成,發朋友圈只是增加了圍觀,它使本來屬於你的一件個人行為被”公眾“化了,這讓你體味到了人生另外一種樂趣:看,有那麼多人關心我。增加了你的價值熱點。

不可以將一次旅行的價值理解成為等同發朋友圈價值,特別是那種含有危險係數有不確定因素的旅行,比如進藏。可以肯定,以前沒有微信,旅行帶給人們的樂趣濃厚,現在進步了,有了微信,可以將實況的一些景象、艱難、細碎髮送給大家,增加樂趣。如果“不能發朋友圈“,有如以前沒有信息時代,“增加”樂趣便沒有,旅行樂趣卻始終存在。

如果出去旅行不能發朋友圈,我認為仍有樂趣。

(作者夫妻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圖像來源微信截屏)

至此,我回答完了朋友的問題。不過,我還想作一些補充:

1,將自己的旅行發朋友圈有記錄意義,特別是對一些寫文章的朋友而言,這是身臨其境的日記,今後翻看,可以勾起你真實的回憶,十分重要,或許你的劃時代重要著作便是從這個記錄開始,也有可能。

2,為了交流,相關朋友會通過你的所發即時感言,提供經驗,好處多多。我在新疆,就有朋友在微信裡一路指導,明天可以到這裡,哪個地方有好去處,等等等等,一路上都有人在說,在介紹,彷彿是他們在自駕新疆。很多人其實沒有來過新疆,也在說獨庫公路怎麼走,還指定你要在哪個節點拍照,很詳細,好像他才離開新疆一樣。這是對的,他確實沒有到過新疆,他確實對新疆太瞭解了,太喜歡了,你在代替他走天下!


(作者一家在新加坡,圖像來源微信截屏)

3,由於我們將信息照片發朋友圈,給朋友們提供了經驗,也從朋友們那兒得到反饋並獲得經驗。我認為這是一個兩利的行為,向他人學習,他人向你學習,促進了人與人和諧。經常旅遊,發朋友圈的人一般人緣都會比較好。

4,當然,發朋友圈也有讓那些認為你不行的人看到你可以這樣生活。發朋友圈,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這種人看,但他會看到,是事實。他會看到你的表現並不是他認為的那個樣子。

有人說,你在刷存在感。不管你有意還是無意,你終歸是刷了。有和你不對勁者,說你為了顯擺,這點你不要慌,哪裡顯擺了?我從318下來,你也可以去318走一個呀。你的自信心得到提振,以前你不會這樣自語,現在你覺得可以這樣說了,你並不輸於誰。

(作者夫妻在新疆,圖像來源微信截屏)


你看,將自己的旅遊信息發朋友圈,竟然有這麼多的好處,沒有想到吧。所以當被問到:“旅行不發朋友圈等於白旅行嗎?你喜歡發朋友圈嗎”這樣一些問題,你可能會笑笑,說:幹嗎不發朋友圈?

因為你旅遊了,你行動了,你的生命姿態舞蹈在那樣一個亮麗的節點上......當然要發出來讓朋友們欣賞!

謝你好問。


稀夫文字


真正的旅行不是為了發朋友圈,而是通過旅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民風民俗,以此來打破自己一直以來固有的思維和價值觀。

雖然我不發朋友圈,因為朋友圈裡的朋友不一定都有同樣的喜好,即使點贊留言也有可能是禮貌之舉。但是我會發微頭條或者短視頻,關於跑步和自駕遊方面的,也因此結識了很多同樣愛好的跑友和車友!因為頭條的大數據算法會根據每個人的閱讀喜好推薦相關的資訊和內容,這樣可以使相同愛好的人增加溝通和共識,形成各種類別的社交圈,因為愛好而非利益建立起來的圈子更加和諧持久!


辛花路放4455


因人而異吧,這只是個人愛好而已,談不上炫耀。

嘿嘿,本人現在正在旅遊中,自駕遊,車是榮放,四驅的,今天第八天,已經跑了三千公里的路,而且還是帶著二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老媽74歲,老爸78歲。)

每到一個景點,我都會給二老拍照留影,然後就發朋友圈,不為別的,就是想讓我弟弟和父母的親戚朋友們都放心,二老玩的開心,身體狀況也很好,順便也讓沒出過遠門的朋友們看看祖國大好河山,這樣難道不好嗎?

不過這次旅行的功勞不是我的,是我那貼心、可愛的老公發起的,一路上都是他一個人開車,我不會開車,真辛苦他啦,單邊已經三千公里了,還要返回去,這次旅行大概會要七、八千公里,可把他累壞了,但老爸老媽卻高興的不得了。

一路風景一路歌,感恩感謝有你老公,謝謝你的孝心,好人一生平安!











土豆片開湯


對於這個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就喜歡發朋友圈。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就是愛顯擺,自己出去玩,又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去哪裡哪裡玩了,但是自己如果不說出來的話,憋在心裡又特別地難受,只能在旅途中把自己認為美的照片發到朋友圈裡面。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同事無聲的說一下,我現在在哪裡哪裡旅遊呢,看我現在過得多麼的瀟灑,羨慕我吧。你們這些厭煩了城市裡喧囂的人,有多少次衝動想逃離這個鋼鐵的城市,都沒有付諸於現實,還是看看我把,說走就走,讓我把最美麗的景色分享給你們。

我不管別人怎麼看待我這樣的行為,至少是我心裡痛快了高興了。其實我發朋圓圈還想看看究竟有誰給我點讚了,誰給我點贊那就意味著,至少我在他們心裡面是有點分量,他們喜歡我,喜歡我的照片,喜歡我的顯擺,讓我認清了我和他們之間,並不是那種可有可無的朋友,對於這些給我點讚的人,只要我認識的,以後我會倍加的珍惜。對於那些不能給我點讚的朋友或者同事,我不知道我在他們心裡是個怎樣的地位,也許是一文不值吧,順手而為的事情都不能做,以後有了事情還怎麼讓他們幫忙呢?

這些人雖然認識我,但是並不認可我,以後再現實生活中,我也會處處的留心。也許你們認為我這個人這麼做比較的偏激,是個愛鑽牛角尖的人。但是在我的眼裡,這就是我的本性,這才是正真的我,不加任何掩飾的我。我不會因為別人的喜怒哀樂而改變自己,強迫自己。人嗎不就是短短的幾十年嗎,就要痛痛快快的活每一天每一年。

人是活給自己看的,而不是活給他人看的。做好自己,使自己的心情豁達痛快了就行了,不要在意別人的感受,勇敢的發朋友圈,告訴他們我在哪裡玩去了!


老田叔叔


一大波照片預告,告訴你為什麼旅行要發朋友圈。

最滿意的旅行照片是怎樣的?喜歡旅行發朋友圈的人是怎樣的?

看完下面👇這幾點你就找到答案了。

旅行照片的意義

照片的意義,在於它記錄下了你當下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這之中,有陪你度過酸甜苦辣記憶的美好,值得留念並回味。

真正的攝影作品不需要言語去描述它,因為它也無法用言語說明。
——安塞爾·亞當斯

旅行是否發朋友圈沒有對錯

有的人說:旅行不發朋友圈不等於白旅行嘛!如果出去旅行不能發朋友圈,一點兒樂趣都沒有了。

也有人說:旅行在於個人愛好,而發朋友圈這件事情就得看個人想法了。

首先得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無法發朋友圈或不發朋友圈,旅途中的風景和美好的經歷值得記錄下來。

給大家分享一波旅行照吧,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愛上旅行,喜歡拍照,樂於分享~

上圖,是瓜瓜貓貓去久米島的照片,無人機航拍圖。

在去往沖繩之前,先來到了這座風情萬種的小島——久米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對久米島最真實的寫照了~我心目中的最美沙灘🏖️

環球旅行第二站✌️美國大峽谷——下羚羊峽谷。

這裡整年中約有九個月不會對外開放。自然景觀位於地底下,需要爬金屬樓梯深入地底,中途還可能需要靠一些繩索才能走完下羚羊峽谷。

這裡的大峽谷是攝影師和旅行愛好者必打卡地點之一⛰️在這裡拍照完全不用找角度,因為找角度還不如瞎拍的更具有欣賞價值。

環球旅行第三站✌️普吉

如果只把普吉看成了泰國的三亞,那你就錯了。

其實這裡還有泰國的九寨,而且非常原始,需當地人幫忙打草驚蛇方可進入。

叢林由於沒有太多人類的滋擾這裡的動植物任性生長,種類繁多數量可觀!📷

最後再分享一張當地美食為結尾,祝大家有個美好的旅途。

修圖技巧這次就不介紹了,後面請繼續關注「瓜瓜貓貓愛旅行」頭條號動態。

你想要的這裡都有答案!最後,感謝你來看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瓜瓜貓貓愛旅行


其實,真沒有什麼人把你的朋友圈當回事!炫耀給誰看。

出門旅遊,無異於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放鬆心情,尋找心靈的安靜。一種是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開闊視野。

而在有些人眼裡,旅遊卻變成了一種跟風,一種攀比。

今天誰誰誰去了三亞,我也要去,誰在朋友圈曬了麗江的照片,我也得曬一曬,不曬一下找不到我在朋友圈的存在感。

去旅遊了,到一個地方趕緊拍個照,發個朋友圈,證明我來過了。告訴人們我也出來旅遊了,羨慕嗎,嫉妒嗎?

其實,你出來旅遊,關人傢什麼事?關心你的人,自然知道你出來旅遊了,不關心你的人,也懶得理你的朋友圈。這種炫耀,只會讓人覺得你很LOW。

基本上,很多人旅遊還在停留著,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把旅遊當做一個過場。這能說這種旅遊,純碎是糟蹋錢。

真正的旅遊,還是要把身心融入到風景中去,讓自己迴歸到自然中去,體驗風景帶給你的愉悅,感受人文帶給你的快樂。在旅遊中放鬆自我,找回自我,這才是旅遊的真正意義。

三亞駿達車技誠邀各位愛旅行的朋友,來三亞駿達車技表演館感受世界頂尖的汽車 特技秀,堪比好萊塢電影特技的各種表演,讓你的心情再飛一會!


三亞駿達車技表演館


出去旅遊要不要發朋友圈呢?作為一個旅遊類專業的學生,我個人是不喜歡發的,不過很矛盾的是,我覺得發一下還是很不錯的,不過要發的有質量一點。

如果您旅遊的時候只是一會兒隨便拍幾張照片,或者隨手拍一段視頻,可能發起來沒什麼意思的,那要怎麼發呢。

比如說您來到了杭州旅遊,個人建議您這麼發一下試試

當您落地杭州的時候,在火車站或者飛機場發一個,在寫一下您對這個旅程的期待。

中間逛景區的時候,比如剛到西湖,您可以想想自己看到過或者學過哪些關於西湖的古詩詞,或者其他文學內容,結合一下發一發。

比如到了白堤,蘇堤,可以結合白居易,蘇軾的作品發一些東西出來。

到了秋瑾墓,還可以結合那段歷史發一下您的旅行經歷,旅行感悟。

如果您吃到了杭州當地的特色小吃,還可以拍照,再結合您個人品嚐的感覺,以及小吃的法源發出來。

當您完成整個行程的時候,要離開杭州的時候,您可以配合您要乘坐的列車或者飛機,發一下這次旅行的心得與感悟。

這樣下來得話,您自己去翻自己的朋友圈,就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心得,其他的朋友看起來也非常的受用,回了家想跟大家分享旅行的話,大家也會覺得您推薦的特別有用的。

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