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有關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的故事我們已經聽得很多了,而且大家也都知道鄭和是一位宦官。而鮮有人知的是,在明成祖時期,不止有鄭和這樣一位太監外交家,在陸上,還有另一位功勳卓著的外交家也是太監,他就是侯顯。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侯顯

明朝大太監

藏名洪保希繞

祖籍為洮州

今甘肅省甘南州臨潭縣流順鄉寺底下村

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航海家

《明史`侯顯傳》載“勞績與鄭和亞”

侯顯是甘南的藏族人,在藍玉征討甘肅時淪為俘虜,淨身後成為了一名宦官,又和另一位因為名將傅友德的征討而成為宦官的孩子一起進入了燕王府。藍玉和傅友德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竟然為中國乃至世界輸送了兩位偉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其中一位是侯顯,另一位叫馬三保。在馬三保改名為鄭和,從蘇州劉家河揚帆起航之前,侯顯就已經開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據《明史·侯顯傳》載:“顯有才辯,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 明成祖時,多用宦官出使四方,侯顯是當時僅次於鄭和的著名航海家、外交家。

據海軍百科記錄

侯顯是中國明代初期宦官、使臣,航海家。明成祖時,初任司禮少監,後封為太監。永樂元年(1403)被派往西藏延聘僧人,四年冬回南京。永樂五年至七年(1407~1409),奉命隨鄭和第二次出使“西洋”(當時指南海以西海洋區域),歷經占城(今越南中部),暹邏(今泰國),爪哇、蘇門答臘、南巫裡(今均屬印度尼西亞),錫蘭(今斯里蘭卡),柯枝、古裡(均在今印度南部)等國家和地區。永樂十一年(1413),以正使出使尼八剌(今尼泊爾)等。十三年、十八年(1415、1420),以正使出使榜葛剌(今孟加拉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帶)等。宣德二年(1427)又入藏訪問。

明成祖朱棣聞聽烏斯藏(今西藏)高僧哈立麻有道術,善於幻化,欲召見此人。遂於永樂元年(1403年)四月,派司禮少監侯顯持詔書、金幣前往,並選派壯士、健馬護行。歷時三年半,行程數萬裡,至永樂四年(1406年)十二月,侯顯、哈立麻一起來到當時的明朝都城南京,成祖命駙馬都尉沐昕前往迎接。成祖讓哈立麻統領天下佛教,並頒發印誥,類似諸王。侯顯因為奉使有功,擢升為太監。明成祖通過安撫藏族上層頭面人物,加強了西藏與中原的聯繫,鞏固了國家統一。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侯顯還曾兩次跟隨鄭和出洋遠航。永樂五年(1407年)十二月,作為鄭和的重要助手,侯顯第一次出海遠航,訪問了印度半島西海岸各國,永樂七年(1409年)八月回國。同年十二月,鄭和、侯顯、王景弘等人又下西洋,永樂九年(1411年)六月順利返回,這是侯顯第二次出海遠航。永樂十一年(1413年)春,侯顯奉命出使尼八剌(今尼泊爾)、地湧塔兩國。尼八剌國王沙的新葛遣使隨侯顯入朝,貢獻方物,明成祖下詔封賞國王,賜予誥命、印信。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剛從西域歸來的侯顯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指派為鄭和船隊的第三號人物,隨同鄭和參加了其第二、三次下西洋的旅途。錫蘭(斯里蘭卡)國王想要偷襲鄭和船隊,鄭和、侯顯等人將計就計,趁著錫蘭都城空虛,指揮將士們攻破城門,生擒了錫蘭王室全體成員,並將其帶回南京請朝廷處置。朱棣放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國王繼續回去做國王,而大明的赫赫威名,也就在鄭和、侯顯的堅船利炮中樹立了起來。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和鄭和並肩戰鬥的歲月為侯顯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在他再次走上青藏高原,宣慰了幾個小國以後,他奉命“單飛”,率領船隊前往榜葛剌國(今孟加拉)與其建交。榜葛剌國王回贈了明朝麒麟神獸,朱棣大喜,遂與其通好。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侯顯不僅能幫助建立外交關係,還能為其他國家調停爭端。榜葛剌的鄰國沼納樸兒(在今印度)侵略榜葛剌,國王請求大明幫助。於是侯顯再次奉命出使,各給了雙方一點面子,兩方也只好看著大明的面子停戰。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朱棣去世後,其孫明宣宗朱瞻基派已經白髮蒼蒼的侯顯再次出使藏區,儘管此時的侯顯已經是一個老人,但他沒有推脫,而是堅定地披掛出征,再次踏上了高原。他不僅出色的完成了使命,還順帶指揮手下軍隊收拾了敢騷擾大明的不聽話的一些小國,斬獲頗多。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而當侯顯終於老得不能再為國家服務的時候,皇帝問他想要什麼,他沒有索要金銀財帛,只是請求皇帝在其家鄉修建一座佛寺,就是如今甘南臨潭縣的侯家寺。在侯顯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這位為國家立下不朽功勳的老人只是安靜地吃齋唸佛,祈求佛祖保佑國家人民。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侯家寺位於臨潭縣流順鄉上寨村,藏語叫“葉爾哇桑珠林”,因寺周築有城堡,略顯圓形,故又稱圓城寺,侯顯授寺世襲僧綱和國師後,逐改寺名為侯家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寺院建築規模宏大,藏有用金汁書寫的《甘珠爾》大藏經三部,供有以侯家寺黃金製成的大明洪武皇帝牌位,大理石碑上刻政教法典,寺內佛典浩繁,極其珍貴。

【漲知識】歷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外交家,竟然是甘南臨潭人!

侯家寺沿臺地而建,整個建築群分大門、主殿、配殿,高低錯落有致。大院裡立有侯顯靈塔,鼎盛時期僧人最多時達千餘人,藏有用金汁書寫的《甘珠爾》大藏經三部,供有以侯家寺黃金製成的大明洪武皇帝牌位,大理石碑上刻政教法典,寺內佛典浩繁,極其珍貴。曾一度成為安多地區的佛教文化聖地,對安多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侯顯有才而且能言善辯,勇於擔當而且辦事果決。世人皆知鄭和七下西洋,卻很少有人知道侯顯也曾經四下西洋、五使絕域。論及中國歷史上的航海家,雖然鄭和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但侯顯也就只比鄭和略遜一籌。在我們歌頌鄭和豐功偉績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侯顯這位陸海兩徑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交流的傑出外交家。(來源:九色甘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