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該讓興趣引導自己,還是讓自己去引導(控制)興趣?

Oo葡萄酒oO


關於興趣這個話題其實都被說爛了,一個人有興趣有好愛,順著去發展當然是好事。但是在中國,其實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興趣的,或著說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興趣。

老話常將“守住初心,方得始終”,但是實際上很多人的初心和“興趣”一樣,是跟本就沒有初心的,所以何談堅守呢?

我們不妨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我們沒有興趣?或者為何我們找不到興趣?

回顧大多數人的經歷,讀書,考試,補習班就已經充佔了我們大半個人生,就算是少有幾個興趣班在考級制度下也變相淪為體制學習,所以,一方面關於自然,關於藝術等的美被機械化教學破壞,另一方面,我們的生命實在是太缺乏體驗了。而這種匱乏的生命體驗,讓很多人原始的天賦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還未顯現就已經被扼殺。

沒有誰從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興趣的建立從好奇萌芽,由體驗生根,再由其它因素開花結果。

興趣可以成職業,但也不一定非要成為職業或是在這方面有多大作為,興趣它是人一生裡的養料,滋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在留存獨孤時也能安然自處。

所以,當有人在糾結是人到“興趣”還是興趣到人時,不妨停止頭腦風暴,嘗試去體驗這世間未曾體驗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