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梭煙雨:中國古代“狗屎運”的10次經典戰役

經典戰役本該是“高手對決”,如同“明月之夜,紫禁之巔”的西門吹雪與葉孤城。歷史上卻有不少的經典戰役卻是鬼使身材,獲勝者不是“堂堂正正”擊敗對手,而是“狗屎運”。

一梭煙雨:中國古代“狗屎運”的10次經典戰役

1、馬陵之戰

如果說孫臏第一次採取“攻其必救”戰術圍魏救趙,桂陵之戰龐涓被擊敗情有可原,那麼孫臏第二次採取“攻其必救”戰術圍魏救韓,龐涓應該有破解之術而不是高度輕敵認為齊軍怯戰。龐涓率領魏軍主力回援,孫臏大軍就處於強敵與堅城之下。魏國成為“超級大國”已經三世,孫臏大軍攻下魏國首都可能性不大,龐涓完全可以迂迴切斷齊軍與本土聯繫,畢竟此時魏軍比齊軍強大得多。但問題是龐涓再次“中計”被孫臏“牽著鼻子走”,甚至丟掉糧草輜重親率領輕裝部隊追擊。於是龐涓率領的魏國先頭部隊被齊軍伏擊殲滅,伏擊戰竟然成了“斬首行動”。失去主帥,群龍無首的魏軍被齊軍徹底擊敗,從而魏國“超級大國”地位被齊國接過來。

2、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燕軍對齊軍完全是絕對優勢。既然樂毅沒有明顯錯誤,就完全應該樂毅指揮作戰。即使樂毅有“異心”,也比齊國死灰復燃要好。燕惠王放棄名將樂毅,換上沒有軍事經驗的騎劫本就是錯。騎劫改變樂毅“長期圍困”戰術,是再錯。騎劫改變樂毅仁義之師模式激起齊國人普遍反抗,是錯上加錯。騎劫完全被田單“牽著鼻子走”,讓他如何他就如何。完全沒有主見的騎劫,也就輕易被田單擊敗。沒有一流高手樂毅與田單的對決,只有田單“欺負”新人騎劫,即墨之戰齊國也是“狗屎運”。

3、長平之戰

秦國在長平之戰前先後與“三晉”與楚國交戰,甚至奪取楚國首都郢。長平之戰,秦軍主力與趙軍主力相持兩年之久,本來最擔心“三晉”與楚國重演一次“圍魏救趙”的攻其必救一幕。可是,秦國等來的卻是魏國、楚國等擁兵觀望,等來的是趙國新國王換掉老將廉頗換上沒有軍事經驗的趙括,而且沒有任何軍事保密。於是秦國輕鬆擊敗了“紙上談兵”的趙括,沒有了與廉頗的巔峰對決。秦國與趙國一對一“單挑”,趙國顯然處於劣勢,但能堅持兩年不敗實在不容易。可惜其他國家看不到秦國有兼併天下的野心,坐等被各個擊破。

4、邯鄲之戰

長平之戰後秦軍進攻邯鄲,卻在邯鄲保衛戰中被趙魏楚聯軍擊敗。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將王翦進攻邯鄲,卻被趙將李牧連續擊敗,王翦只好稟告秦王再次施展反間計。趙國在30年前的長平之戰已經中過一次反間計,這次生死存亡關頭竟然再次中反間計。獨自支撐趙國局面的李牧被殺,這樣愚蠢的趙國不被滅亡天理難容。李牧死後,秦軍攻破邯鄲,趙王遷被俘。

一梭煙雨:中國古代“狗屎運”的10次經典戰役

5、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綠林軍以不足2萬之眾擊敗王邑、王尋指揮號稱百萬的42萬大軍,完全是“奇蹟”。劉秀“狗屎運”太好,一方面王邑、王尋竟然不允許守軍王鳳等人投降,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王邑、王尋竟然沒有按照圍城慣例築長牆內外隔斷,阻止外援與內應。更為離奇的是,王邑、王尋竟然命令40萬大軍觀戰,自己率領萬餘軍隊與劉秀三千死士“單挑”,結果被王邑、王尋大軍戰敗。

6、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一戰,曹操3萬大軍與袁紹10萬大軍決戰。袁紹兵多糧足,曹操兵精糧少,袁紹雖然排斥了沮授卻採取沮授的“持久消耗戰”,與曹操相持7個月之久。曹操要被袁紹耗盡最後一滴血時,突然接觸袁紹軍事機密的許攸投奔過來,洩露了袁紹大軍糧草囤積在烏巢且守將是嗜酒如命的淳于瓊的重要機密。於是曹操親率5000精兵偷襲烏巢焚燬袁紹大軍糧草,袁紹大軍迅速潰敗。袁紹要麼用許攸,要麼不讓許攸接觸軍事機密,要麼不讓許攸離開,那麼曹操都沒有翻盤機會。可惜袁紹竟然3個錯誤都犯了,也就陰溝翻船。

7、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奠定“天下三分”的關鍵一戰,曹操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最佳機會。曹操奪取荊州後,無論是按照賈詡的觀點還是按照程昱的觀點,都可以成為“大贏家”。結果曹操置兩大謀士的意見於不顧,導致了赤壁之戰失敗,還託辭郭嘉不在才戰敗。賈詡認為奪取荊州後安撫士卒坐觀江東,劉備與孫權沒有曹操的直接威脅必然相互火併,如同二袁與公孫度;程昱認為應該兵貴神速,在劉備與孫權還沒有聯合之前立即擊敗劉備。問題是曹操在荊州遷延日久,等到孫權與劉備聯合才進攻江東,結果被聯軍擊敗。

一梭煙雨:中國古代“狗屎運”的10次經典戰役

8、偷渡陰平

偷渡陰平是曹魏滅蜀關鍵一戰。當時蜀軍主力姜維、張翼大軍與魏軍主力鍾會大軍相持於劍閣,鍾會大軍千里饋糧久攻劍閣不下考慮回撤。鄧艾大軍通過陰平小路偷襲成都,導致蜀國投降。鄧艾大軍從700裡“無人區”的陰平古道進攻成都,所帶乾糧不足。而且“敢死隊”只能攜帶隨身武器,無法攜帶攻城器械。不料江油關守將馬邈不是據關堅守而是開關投降,鄧艾“狗屎運”實在不錯。鄧艾“敢死隊”接來後續兵馬,進攻成都最後門戶涪關。鄧艾再次遇上“狗屎運”,涪關守將諸葛瞻竟然拒絕黃崇的建議據險堅守,開城出戰。這使得只有3日軍糧的鄧艾大軍無需擔心被拖死,而是已決死戰鬥力擊敗諸葛瞻大軍前鋒。更要命的是諸葛瞻迅速放棄涪關要塞,撤回綿竹與鄧艾大軍平地決戰,被氣勢如虹的鄧艾大軍擊敗。於是魏軍直撲成都,蜀國滅亡。諸葛亮人中龍鳳,兒子諸葛瞻竟然如同豬狗,《誡子書》的振振有詞後面的家教無方的荒唐。

9、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永嘉之亂後中國南北繼續分裂的關鍵一戰,前秦不僅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會,而且前秦迅速敗亡。東晉遇上“狗屎運”,前秦派接觸軍事機密的降將朱序來勸降,從而朱序告知前秦虛實。前秦還沒有等到百萬大軍集結完畢就貿然發起進攻,更荒唐的是前秦軍後撤計劃“半渡而擊”卻從撤退變成了潰敗。淝水之戰前秦“中央軍”損失殆盡,“雜牌軍”倒是保存完整,結果前秦皇帝苻堅被“雜牌軍”首領慕容垂、姚萇擊敗甚至殺害。當年群臣皆反對討伐東晉,只有慕容垂、姚萇等“雜牌軍”首領支持,苻堅就應該委派二人進攻東晉。成功則統一全國,失敗則趁機剪除異己,可惜。

10、潼關之戰

潼關之戰是安史之亂的關鍵一戰,使得安史之亂迅速擴大為全國性叛亂。安祿山大軍從范陽到洛陽一路勢如破竹氣勢正盛,卻被唐軍阻止在潼關半年之久。此時安祿山因為前有堅城屢攻不克,後有郭子儀、李光弼“朔方軍”威脅老巢,漫長的糧草補給線也受到唐軍威脅,這完全是當年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的再版。安祿山甚至埋怨部將鼓動他造反,前有堅城還有奇兵看起來敗局已定。不料此時安祿山遇上“狗屎運”,唐玄宗竟然強令潼關守軍哥舒翰開關出擊,來一個諸葛瞻式昏招。結果導致羸弱的守軍被精銳的叛軍擊敗,安祿山迅速奪取潼關攻破長安,唐玄宗只能西逃蜀地。明明哥舒翰可以象周亞夫一樣拖死叛軍,卻導致了叛軍起死回生,唐朝由盛而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