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的後半生,為何彼此之間很冷淡毫無昔日姐妹情分?

心安歷史說


說起民國的女性們,可能人們的腦海中,想起的林徽因、陸小曼等活躍在報紙上的名媛們,但要論起帶有傳奇色彩的女性,非宋氏姐妹莫屬。她們是二十世紀中國傑出女性的代表,宋氏姐妹嫁給的男人,兩個影響了中國歷史,相信許多人也知道了。她們雖然出自同一個母親,但卻有不同的性格,也選擇不同的人生走向,甚至政治立場也不一樣,她們在舊中國,又上演了什麼歷史傳奇呢?



瞭解過民國這段歷史的人,也知道宋氏姐妹後來的關係不怎麼好,幾乎半點姐妹親情都沒有,彼此之間只有利益的爭奪,這也和她們嫁的人有關,不過這只是外人眼中的宋氏姐妹,那麼她們本身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宋靄齡是宋家第一個女兒,父母自幼對她十分好,二十多歲嫁給了孔祥熙,不過當時孔祥熙混的很慘,三十四家道中落,甚至流落至日本,宋靄齡自己條件也不差,會嫁給孔祥熙這種男子,在當時社會也比較少見。
兩個人結婚以後,宋靄齡與丈夫一起回到國內生活,並且在自己的家鄉,置辦了公司,夫妻兩人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後來成為當地十分有名的富豪。對比一下大姐宋靄齡,宋慶齡變不同了,她熱愛國家,熱愛腳下這片土地,因此嫁給了孫中山,當時宋慶齡才二十二歲,孫中山比她要大許多,她對丈夫的幫助也非常大,孫中山去世後,她仍為建設國家所努力,反對蔣介石的獨裁專政,她認為應該注重民主力量,為國內民眾謀出路,這與我黨的想法也是不謀而合。

其實宋慶齡打算嫁給孫中山時,宋家人是反對的,只有最小的妹妹宋美齡,支持宋慶齡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過當宋美齡決定嫁給蔣介石時,宋慶齡卻沒有去祝福她,主要還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在決定嫁給誰的那一刻,她們就已經站在彼此的對立面。她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雖然宋慶齡與妹妹宋美齡政治不和,但這沒有影響到兩個人的姐妹感情,她們對自己的丈夫很忠誠,也忠誠於內心的信念。

後來蔣介石想要對付宋慶齡時,宋美齡也是毫不猶豫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姐姐,雖說不站在同一立場,姐妹之間還是互相關心,當然了還有長姐宋靄齡。1944年,宋靄齡患上疾病,她離開了中國去往巴西,宋慶齡前去送她,兩人沒想到,這竟然是姐妹最後一次見面,後來宋靄齡便一直在美國定居。兩個人經常有書信往來,1948年,蔣介石在大陸已經完全失去了勝利的希望,宋美齡為了挽救頹勢,親自前往美國為丈夫拉援助。



宋靄齡也寫信給這個妹妹,說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助的話,自己一定盡最大能力幫助她,1950年,宋美齡到達臺北,自此蔣介石夫婦再也沒有踏上大陸,1975年,蔣介石去世以後,宋美齡一個人前往美國,與二姐宋慶齡,也自此再也沒有過聯繫。宋慶齡一直跟丈夫奮鬥在革命的前線,身上的責任,也比其他兩個姐妹要重一些,她熱愛這個國家,但也記得姐妹之間的感情,宋慶齡的晚年生活,一直在從事於慈善事業。1979年,宋慶齡自知自己快撐不下去後,給宋美齡發了一通電報,告訴她自己的情況,但宋慶齡拒絕了兩個人見面。



1981年,宋慶齡因病與世長辭,宋美齡沒有出席她的葬禮,但自稱知道內情的人曾透漏,遠在美國的宋美齡,得知自己的二姐病危後,曾幾次流淚禱告,讓人可惜的是,兩姐妹至死也沒有見過一面。縱觀宋氏姐妹三人的一生,她們的確走了不同的道路,也堪稱舊中國女性的代表,因為政治上的不同,無法與尋常姐妹一樣,但政治也把他們緊緊捆綁在一起。


木劍溫不勝


宋氏三姐妹老死不相往來,其實是宋慶齡和姐姐妹妹不和,反而是宋靄齡和宋美齡,依舊好得很。

宋靄齡死於1973年,當時蔣介石也是風燭殘年。宋慶齡死於1981年,當時臺海三通已開。宋美齡則是死於2003年,當時國民黨連臺灣都失去了。

有句話總結的特別好,“宋靄齡愛錢,宋慶齡愛國、宋美齡愛權。”真的是充分表現了三姐妹的不同價值取向。

宋靄齡一開始嫁人,就選的是豪門貴族,當時孔祥熙代理美孚石油,一躍成為“煤油大王”,同時在上海教會影響力暴漲。孔祥熙最幸運的是,升官發財死老婆都湊在一起,宋靄齡正好給他續絃。宋家的命運完成了三級跳。

宋家命運的第一跳,當然是韓教準認了遠房舅舅宋某當乾爹,到美國闖蕩;第二跳則是成為上海傳教士豪門倪家的女婿。當時倪家三姐妹的大姐和二姐分別嫁給了留美幼童,老三則是嫁給了美國學成歸來的宋耀如。

宋靄齡並不是讓宋家成為豪門的那個人,或者說,宋耀如嫁女兒之前,就已經是豪門了。在上海的基督教會、黑社會、洋行大班中,宋耀如本來就是大人物,本來就是美國勢力在上海的代言人。

真正讓宋家成為豪門的人,恰恰後來是與大部分宋家人決裂的宋慶齡。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被全國通緝,流亡東京,與宋慶齡結合。全家人都反對,宋美齡幫著姐姐私奔。宋耀如在宋慶齡私奔後三年病死,是不是被氣壞了,很難說。

宋耀如之死,讓宋靄齡成了宋家的當家人,這個很可能和宋靄齡一貫的強勢性格有關係。宋靄齡雖然嫁了人,卻一挑二當了宋家和孔家兩面的家。雖然當初反對過宋慶齡嫁給孫中山,但並不影響他在孫中山建立的廣東革命政府工作。

在廣州的日子,宋家還是比較團結的,因為一切都以宋慶齡為核心。宋慶齡一方面是孫中山的妻子,另一方面也是廣州政府的婦女部長,孔祥熙、宋子文基本上很尊敬這個妹妹。

可是,蔣介石的崛起撕裂了宋家。宋家開始分為左右兩派,左派是宋慶齡和宋子文,支持汪精衛,屬於正統派;右派是宋靄齡和倪桂珍,支持蔣介石,認為實力比正統更重要。這時,待嫁姑娘宋美齡的選擇成為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碼。

宋靄齡以縱橫捭闔的外交才能,軟化了宋子文、孤立了宋慶齡,並且最終順利的把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自此,宋家的基業基本奠定了。

孫中山去世,算是宋家的一次大分裂;蔣宋聯姻,則把這個分裂繼續擴大了。

蔣宋聯姻,一方面把宋家變成中國近代史的頂級豪門,其他諸如李鴻章家族、盛宣懷家族都不能望其項背。宋子文和孔祥熙,長期管理國民政府的錢袋子,從中攫取的財富,絕對不亞於洛克菲勒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另一方面,也讓宋家徹底分裂,尤其是昔日的政治核心宋慶齡,離他們漸行漸遠。

對於蔣介石的倒行逆施,宋慶齡是可以以“孫夫人”的架子痛批一頓的。畢竟,“先總理”孫中山在國民政府的地位是不容動搖的,誰否定孫中山,就等於否定國民政府的合法性。蔣介石可以殺死報紙新聞界的第一人史量才、也可以殺死宋慶齡的好戰友楊杏佛,但對於宋慶齡,始終沒敢下手。

蔣介石沒有暗殺宋慶齡,一方面是忌憚宋慶齡在國民黨內部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宋美齡從中保護。在這個階段,宋慶齡和宋美齡的關係,雖然不算融洽,卻也還算說得過去。

轉機來自於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蔣介石堅持抗戰,並且成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領袖,對此,宋慶齡應該是基本滿意的。就這樣,宋慶齡開始加入了宋美齡和宋靄齡的團隊,從事婦女工作、醫護工作、難民救治工作。

只是,先總理遺孀宋慶齡在委員長夫人宋美齡、宋家大家長宋靄齡面前,開始矮了一截。

團結抗戰的大背景下,三姐妹其樂融融,可是當日寇投降後,三姐妹就再次分道揚鑣了。

1944年,宋靄齡出國治病,宋慶齡送走了姐姐;1948年,蔣介石下臺,宋慶齡又送走了妹妹。

宋慶齡始終沒有離開他深愛著的祖國,而他的姐姐和妹妹,或者因為金錢,或者因為權勢,離開祖國,甚至與祖國為敵。

宋慶齡在抗戰期間,創辦了“保衛中國同盟”,和姐姐妹妹一起募資資金、救助孤老、支持抗戰,從那時起,宋慶齡就把這件事當做了一生的事業!宋慶齡沒想到的時,她最為珍視的這份事業,對於宋靄齡和宋美齡來說,只是作秀而已。

抗戰勝利後,姐姐妹妹都離開了,宋慶齡就直接把“同盟”改為了“中國福利基金會”,主要從事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救濟事業。對於蔣介石倒行逆施發動內戰的行為,宋慶齡表示反對,併力所能及為解放區做一些事情。

宋慶齡長期寓居上海,親眼目睹了國統區經濟的總崩潰。當蔣經國在上海發動打老虎運動整頓經濟秩序時,相信宋慶齡也對國民黨起了一絲絲的幻想。可是宋慶齡痛心的是,毀掉這一切的,正是姐姐的家人孔令侃,讓整個拯救行動中止的,正是妹妹宋美齡。

宋慶齡這樣一個愛國者,卻看到自己的家人們卻是孜孜不倦的橫徵暴斂、大發國難財,把這個國家和人民推向無底的深淵。那一刻起,宋慶齡就已經沒有家,沒有家人了。

她的心裡,只能裝得下孫總理留下的這個國家了。

對於新中國,宋慶齡一開始是有疑慮的。上海是遠東的經濟中心,湯恩伯集團要在上海打巷戰,解放軍會毀掉這個城市嗎?宋慶齡的擔心,也是解放軍的擔心。幸好,華野“在瓷器店裡打老鼠”,消滅敵人的同時,最大限度穩定了上海的經濟形勢。

解放軍進入上海,宋慶齡看到的是解放軍士兵能寧願餓死凍死也不搶老百姓,從那一刻起,宋慶齡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希望!

宋慶齡,在新中國有很高的威望和榮譽,但她始終堅持“中國福利基金會”的工作,為我國的社會福利、教育、兒童等事業加磚添瓦。也許,只有做這些事的時候,能夠讓她重溫三姐妹聯袂工作的美好時光。

冷戰期間,兩岸三地骨肉分離,很少有人能夠團聚。曹秀清就在女婿楊振寧幫助下從日內瓦轉機,回到北京與丈夫杜聿明團聚。楊振寧父母則是經常從北京飛到美國去看望楊振寧。真正的親情,是不會被冷戰鐵幕所阻擋的。

但,宋慶齡和姐妹的情誼並不是簡單的親情。

1973年,宋靄齡在美國去世,舉行葬禮時壓根沒有邀請這個遠在故國的妹妹,也許,宋靄齡的家人,認為美國才是他們的祖國吧!

1981年,宋慶齡在北京去世,追悼會的工作人員專門設法聯繫了宋美齡宋子文等家人,他們都沒有到場。要知道,當時蔣介石已死,兩岸三地的“通郵、通商、通航”早已實現。就大陸這邊來說,特別希望兩岸割不斷的親情能夠促進國家統一、彌合曆史造成的傷害。

但,宋美齡並沒有勇氣作出訪問大陸的決定,不僅1981年沒有,此後的22年時間,也沒有!

2000年,新千年到來之際,國民黨終於在臺灣失去了政權。按理說,“無官一身輕”的宋美齡,應該可以回一下國,看望一下上海或者奉化的家鄉人吧?但是她沒有。

跨出第一步的,是江丙坤,他2005年以國民黨副主席身份回鄉,也算是走出了宋美齡、張學良等人始終沒有走的那步路。

隔海相望超過30年的宋氏三姐妹,最有機會減免的時刻,也曾出現。

1969年,宋子安、宋子文相繼去世,兩人的葬禮分別在舊金山和紐約舉行。這宋子安的葬禮,宋氏家族的大部分成員都到齊了,唯獨少了宋慶齡。宋慶齡不是不想去,特殊的歷史時期,實在是沒法去。

1971年,宋子文葬禮,宋慶齡已有行動計劃,準備飛倫敦後轉機紐約,後因健康問題只好取消行程;宋美齡則是飛到夏威夷時,被蔣介石緊急召回。

宋慶齡人生中的最後十年,經常不止一次唸叨著妹妹,不止一次假設過宋美齡返抵大陸後的接待程序,無奈最終未能如願。宋慶齡彌留之際,還告訴別人“我牽記美齡,現在能來就好了。”

得知宋慶齡病重時,宋美齡發來電報稱:“把姐姐送到紐約治病。家。”宋美齡認為紐約是她的家,但宋慶齡恐怕並不這麼認為。不管怎麼樣,兩姐妹始終留著對方的照片,以表達自己的思念。

宋美齡100歲生日時,親朋好友都來了,宋美齡不無感慨地說“如果姐姐慶齡還活著就好了。”

這就是宋氏三姐妹,被政治隔閡阻擋的親情,愛國還是愛家,誰更偉大?我相信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歷史知事


如果評選中國最牛老丈人,獨孤信當仁不讓,四個皇后女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二名是誰?

宋嘉樹!

不接受反駁!

大女兒嫁給孔子75世孫孔祥熙,財滿天下!

二女兒嫁給國父,榮升國母。

三女兒嫁給蔣委員長,美國人眼中的亂世美人。

宋家是那個時代中國第一家族。

但這三姐妹因為立場不同,最終反目成仇,1949年以後,她們天各一方,再未團聚。

關於三姐妹的恩怨情仇,頭條已經有無數解答,日慕鄉關不再拾人牙慧,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說看法。

對於宋家老大宋靄齡來說,她是個地地道道的傳統女人,眾所周知,宋慶齡因為做了孫中山的秘書,最終墜入情網,可不為人知的是,宋慶齡之前,孫中山的秘書恰恰是宋美齡的姐姐宋靄齡。

只不過這位大姐大審時度勢,早早嫁人了事,國父再好,終究是屬於國家的,而她要考慮的,是屬於自己的婚姻。

於是她選擇了有名望而又多斤的孔祥熙,一個山西商人。

從此以後,她收起權力的野心,隱居幕後,夫唱婦隨,過起了闊太太的生活。

而自尊心強烈的宋慶齡卻愛上了足以做她父親的孫中山。

關於這段愛情,坊間不乏溢美之詞,誠然,偉大人物的心思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揣度的,但我們都是人,都有人的基本情感,以日慕鄉關一箇中年油膩男的心思,這段感情並不像看起來的那麼美好,只不過兩人深陷局中,一個是蘿莉控,一個愛大叔,未知而多變的將來,都化作眼前的煙花,璀璨奪目。

據說當年,只有宋美齡支持姐姐這段婚姻,其他家人,一概反對!站在家人的立場,他們的反對其實是愛她。

比起大姐的老練,二姐的衝動,三妹在激情與現實之間搖擺,她不是沒有談過戀愛,她也知道這個追求他的男人過去有多不堪,但她還是答應了,一來她馬上三十歲了,經不起等待,二來眼前這個雖然沒有頭髮卻十分英俊的男人,是中國南方最有權勢的人,且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最有權勢的男人,沒有人可以抵制這種誘惑。

她的婚姻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只有二姐除外。

在二姐眼裡,這個男人不過是他丈夫的一條狗,一個叛徒,有什麼資格站在他面前充大頭蒜。

據說宋慶齡一秒鐘都沒有喜歡過蔣介石!

但這畢竟是他的妹夫,國家的領袖,即便虛與委蛇,也要做做樣子。1945年以前,他們的關係還過得去。

但後來,就不一樣了。

剛烈的二姐依然自尊敏感,她無法容忍這個所謂的妹夫背叛丈夫的訓誡,作為曾經的第一夫人,她自認有義務去捍衛丈夫一生追求的信仰。

而在妹妹那裡,卻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這個愛她的姐姐,寧願向著別人,也不幫幫自己的妹夫。

難道那個虛無縹緲的烏托邦,比親人的感情還要重要。

她們的矛盾變得無可調和,於是分道揚鑣。

而冷眼旁觀的大姐,選擇與其他家人一起站在小妹妹一側。就如同當年二姐嫁給國父一樣,只不過這一次,沒有人支持她,她更加孤獨!

此後,她們再未有交集。

吊軌的是,只有老大留下後代,其他兩位,一無所出。

也許,這就是權力的代價!


日慕鄉關


20世紀中國最耀眼的三姐妹,應該非宋氏三姐妹莫屬了: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

大姐宋靄齡,1889年7月15日生上海;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為夫婦;1973年10月19日在美國紐約去世。

二姐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齡, 1897年3月5日生於上海;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紐約逝世。

宋氏三姐妹合照

宋氏三姐妹看上去不僅有相似的外貌,也有相似的品行,但三姐妹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甚至站到了政治的對立面。

三姐妹年少的時候在家鄉,青年則去了美國讀書,在此之前,姐妹是一直相處在一起,隨著各自嫁人,三姐妹開始聚少離多。

大姐宋靄齡正值青春,嫁給了在日本留學三十四歲的孔祥熙,結婚後跟隨丈夫回到國內,在家鄉置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生意越來越大,他成為獨霸一方的富豪。

都說宋靄齡愛錢,宋慶齡愛國,小妹宋美齡顯得更愛權。

當宋慶齡嫁給孫中山時,宋家是全然反對的,那時,妹妹美齡最懂姐姐,她支持姐姐追尋她的“英雄”。但在宋美齡想要嫁給蔣介石時,卻沒有得到姐姐的支持和祝福。

很快,她們已經站在了政治的對立面,有了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

三姐妹最後一次相聚是1944年於重慶,彼時,三姐妹也就五十歲左右,這次相聚,各自帶著政治任務,為了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他們相聚於重慶。當年《新華日報》曾這樣描述;孔夫人、孫夫人及蔣夫人聯袂來渝,對於增強抗戰力量,表現出最大熱忱。

(宋氏三姐妹在重慶)

1944年7月9日,宋靄齡和宋美齡由重慶出發,同機前往巴西,宋慶齡到機場送行,這是宋慶齡和宋靄玲的永別,宋氏三姐妹亦再無聚首時。

1950年1月,宋美齡抵達臺北,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大陸。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美齡獨自去了美國,時空阻隔,沒有再與慶齡聯繫。

宋慶齡跟隨孫中山不斷奮鬥在革命的最前線,她也有了更多責任與禁錮,有一點毋庸置疑,她是愛國的,她牢記自己身上的使命,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但此時慶齡的身體也逐漸走了下坡路。

1979年五月,身體狀況已經快要走到最後時刻,宋慶齡向美齡發出電報,但美齡卻態度堅決地回絕了見面邀約。

1981年,宋慶齡因病去世,葬禮上也沒有宋美齡的身影。但據香港《百姓》半月刊報道:接近宋美齡的人士透露,1981年5月下旬,她在得知宋慶齡病危及逝世的消息時,曾幾次流淚,併為二姐向上帝禱告。

可最終,姐妹倆也未能如願。

縱觀三人的一生,她們的確走了大相徑庭的道路,她們都是傑出女性的代表,因為政治,她們有了太多束縛和難以言說的苦悶,她們的選擇已經身不由己。。。。


而知而行


說宋美齡愛權力也不對啊,因為這是站在大陸,站在共產黨的立場上來認為的,要換成臺灣,國民黨那也是一樣如謳歌宋慶齡一樣的評價:二姐的婚姻,美齡支持力,祝福了,而三妹的婚姻你不支持還反對,你宋慶齡就小氣!覺得你是國母,可國父過世了,現在國父有接班人,你不能接受自己妹妹做新的國母,妹夫繼續抗著三民主義的旗子走下去,雖然這旗子走得有些偏,可如果孫中山還健康的活著,走得也是很兇險,到時一樣被共產黨取得了天下,他一樣吐血而亡,而且他一直不掌兵權,是掌握不了,以後得局面說不定還更尷尬,而且那時日本入侵的這十幾年的罪行,很多抵抗不力,保不住這省那省的都算在他孫中山的頭上了,而因為他早早過世,以後得民族罪人……都算在老蔣頭上了,說實在話,老蔣夫婦冥冥之中替她的丈夫,替她的姐姐擔待了負天下,負國人的種種事端……到了晚年,也許宋美齡想到的就是這些事由,所以才不見宋慶齡,那種愛到深處的絕烈,冷到極點的痛都替孫中山夫婦擋完了,讓她還能說出什麼?只好“百年孤獨”,而自己也是愛國,愛國民黨,愛這天下,抗戰8年的頑強抵抗都是國民黨軍隊在正面,在前線當炮灰,而共產黨在後面和群眾打好基礎,打打游擊戰,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壯大自己的隊伍,擱在對立方,那這邊也是小人啊,所以她自始至終都沒法說,心中的痛留待百年後的世人在網上亂噴啊……


那人那事那城市


絕筆歷史,帶你看不一樣的歷史!

宋氏三姐妹指的是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她們三姐妹可以說是上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三個女性。其中宋靄齡的丈夫是孔祥熙,宋慶齡的丈夫是偉大的孫文先生,而宋美齡的丈夫則是蔣介石。



說起她們三人的晚年,還是極其富有戲劇性的,因為國民黨的失敗,所以宋靄齡和宋美齡離開了大陸,一個去往了美國,一個去往了臺灣。不過宋慶齡本身就是左派民主人士,在孫文先生去世後,她一度譴責過蔣介石等人發動的反革命政變,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得到了我黨極大的禮遇,在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更是留在了大陸,以民主人士的身份成為了國家榮譽副主席。



當然因為政見的不同,她們三人也天各一方,其實晚年的宋氏三姐妹,也不能說她們的關係極為冷淡,讓她們難以相聚的原因就是因為政治。而宋慶齡的選擇也讓她逐漸遠離了自己的兩個姐妹,同樣的道理,宋美齡和宋靄齡的選擇,註定讓她們不能和宋慶齡相聚。



當然宋靄齡和宋美齡之間的關係還是很好的,因為她們之間的見面不會牽扯到任何政治上的分歧。其實就小編看來,拋開其它因素不說,宋氏三姐妹確實是優秀的,尤其是宋美齡在抗戰時期於美國國會的演講,更是讓西方人改變了對我中國女性同胞的看法,並且為抗戰募集了大量物資,這些貢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

喜歡點個關注吧!


絕筆歷史


當時民間流傳一句話,宋氏三姐妹,一個愛錢、一個愛國、一個愛權,而就是這樣神奇的三姐妹對中國歷史的進程影響巨大。

為什麼是同一家庭出生的三個姐妹,性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這還要從她們三個的成長經歷說起。

美國的求學之路

宋查理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在那個年代算是比較先前的,他希望孩子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便把三姐妹先後送到美國讀書,而就在美國讀書生活的那些年裡,三個姐妹慢慢都有了不同的性格。

  • 宋藹齡

宋藹齡在美國讀書期間,深刻認識到那些虛榮的外表下需要金錢在支撐,以至於她可以清楚的計算出同學中每個女孩家裡的財產有多少。她很清晰的意識到,貧窮就是一無所有,金錢能夠擁有一切,所以宋美齡對金錢的慾望強過一般人。

  • 宋慶齡

父親在與宋藹齡的書信中瞭解到她在美國生活還不錯,學習方面很有進步,於是也把宋慶齡送到了美國。而相對於別的女孩研究晚上吃什麼、去哪裡逛街時,這位心繫國家的女孩在時刻關注著國內的革命進程,思考著中國的革命意義。查理經常給女兒寫信,而宋慶齡便在信中瞭解孫文在國內的艱難革命歷程。

  • 宋美齡

年幼的宋美齡是三姐妹中最調皮最活潑的一個,她在美國讀書期間從未認真的上過課。不是違反校規、就是到各個學校溜達,因為年輕貌美,在各學校遊玩期間追求她的男孩很多,對她從來都是言聽計從,漸漸的她喜歡上了這種掌控別人的感覺。

一次邂逅,一場婚姻,造就三姐妹不同的人生。

在經過幾年的女子學校深造後,宋氏三姐妹回到了國家,但她們回國時正逢“二次革命”,袁世凱要逮捕孫文,而查理與孫文是深交。查理意識到他於孫文的關係會連累到家人,於是便帶著全家前往日本神戶避難。

  • 宋藹齡與孔祥熙

東京有個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孔祥熙作為流亡者很喜歡去那裡,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查理認出了才33歲的孔祥熙後請他到家裡吃飯,而就在那一次孔祥熙見到了宋藹齡。他們在聊到關於貨幣的作用時,兩人異常的投緣,出於對金錢的熱情,他們一拍即合。

  • 宋慶齡與孫中山

宋慶齡在美國期間就一直關注著國內的革命局勢,逃亡日本的期間她接替姐姐作為孫文的秘書。長時間接觸孫文後,她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而當時孫文眼看革命的國事被袁世凱摘取,心裡各種鬱悶悲憤。

宋慶齡的出現猶如黑暗中的明燈,他們就在黑暗中誕生了偉大的愛情,雖然當時的孫文已經50歲,而宋慶齡才20多歲。可宋慶齡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跟孫文生死到老,做他革命事業的堅強後盾。

  • 宋美齡與蔣介石

宋美齡一直沉浸在鮮花與讚美之中,她長的漂亮,追求她的人絡繹不絕,直到後來她發現姐姐宋慶齡成為第一夫人後風光無限,這讓宋美齡成熟了起來。

孫文病危,蔣介石接過總統位置,這無論在政治還是宋美齡的相貌,蔣介石都決定要拿下宋美齡。而對於宋美齡來說,蔣介石的地位可以讓她也能像姐姐那樣出盡風頭,於是她答應了蔣介石的求婚。

三個姐妹從成長的道路,再到婚姻的歷程,彰顯了她們不同的人生追求,而正是這樣的追求使得她們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暮然回首,卻是天各一方。

  • 1944年,宋美齡與宋藹齡前往巴西治療蕁麻疹,宋慶齡前來送行,但沒想到這次的送別竟是永別,宋藹齡治療結束後,便定居在美國。

  • 1948年,宋美齡前往美國為蔣介石爭取美援。

  • 1950年抵達臺北,永遠告別中國大陸。

宋藹齡在美國時常想念家人,而宋慶齡與宋美齡也一樣,但當時因政治原因,宋慶齡最終也沒有跟姐姐再見一面。

  • 1973年,宋藹齡在美國病逝;

  • 1981年,宋慶齡在北京病逝;

  • 2003年,宋美齡去世,享年106歲,是三姐妹中最長壽的人。

宋氏三姐妹之間我們不能說沒有情誼,她們之間的掛念也能證明她們的感情。只是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樣,政治立場不同就會產生分歧,而這並不妨礙她們的感情。


大國布衣


講到近代史,無疑我們會說到宋氏三姐妹。

首先我們說一說宋氏家族,宋氏三姐妹的父親母親,父親宋嘉樹,是一個先進的中國人,受過良好教育,而且留過洋,喝過洋墨水。

所以,在對於子女的教育上來講,他是非常的開明的,送女兒們出國學習,不拘泥於傳統禮教,這才培養出了三個才情俱佳的女兒。

那麼在早期,宋家三姐妹之間沒有什麼矛盾,相處融洽,在後期因為嫁人了,各自有了新的人生,不同的政治理想,所以矛盾才逐漸的出現。

大姐宋靄齡嫁給山西首富,國民黨財政部部長孔祥熙,過著富足的上層生活。在這樣紙醉金迷的環境中,她不斷的搜刮民脂民膏,大發國難財。

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本家。

二姐宋慶齡則不一樣,她選擇了仰慕已久的孫中山,終其一生都在追隨民主革命的領導者,憂國憂民,為建設新中國這一偉大事業奉獻了她的一生。

她是一個無私奉獻的革命家。

三妹宋美齡在婚姻上選擇了追求者蔣介石,不管是政治的交易聯姻,還是因為愛情。他們的結合都讓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部的地位扶搖直上 ,宋氏家族的威望如日中天。

她是一個慧眼識人的資產階級代表。

其實宋氏三姐妹從婚姻的抉擇開始,他們就走上了三條不同的道路,而且在近代中國史上扮演者不同階層的角色,所以註定,她們之間會有矛盾,有對立,有隔閡。


娛樂7788


宋氏三姐妹,即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19世紀末生於上海,祖籍廣東文昌縣(今海南文昌市),是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宋慶齡成為國母,愛國愛民,萬民景仰;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藹齡聯姻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她們對20世紀的中國擁有不可思議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因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然而,經歷世事沉浮,家國命運,時代的波瀾巨濤下,這三姐妹,各自的路走遠了走散了,留下的癥結多了,客觀的主觀的影響,本初的情分自然就淡了。


宋美齡去了臺灣去了美國,是伴隨著失意的,作為大陸曾經的第一夫人,政壇上舉手投足攪動風雲的人物。到狼狽撤退,蜷縮一隅,縱然依舊錦衣玉食,身份高貴,手中執掌權力,也終究不復當年的風光和如意。


宋慶齡,留在大陸,保留國母的尊榮,在大陸的政治舞臺上扮演自己的角色,接受屬於百姓的愛戴,屬於政治上繼續的榮光。


宋靄齡和孔祥熙結合,掌管國府金庫11年,享盡榮華富貴和恩寵。1947年去了美國,1973年在美國紐約病逝。終身沒有再回歸大陸。不過終其一生,也算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攪動和影響了歷史。


亡命追求顯赫的終於沉淪,而遠避奢華、默默奉獻者卻光照環宇、流芳百世,歷史告訴我們的還少麼?


李藝泓


首先,三個人嫁給的權力集團都不一樣,宋藹玲嫁給了孔祥熙,宋慶齡嫁給了孫中山,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孔祥熙他們家是財閥集團,亦儒亦商,在整個江蘇和浙江,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當時有四大家族分別是蔣陳孔宋,孔祥熙當時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和他的夫人宋藹玲家族勢力和家族影響力也特別大,宋藹玲的二妹嫁給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建立了中華民國,領導了中國人民對於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反抗,宋藹玲的三妹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這三個人的命運和發展完全不一樣,宋藹玲嫁給了孔祥熙,孔祥熙他們家住要還是以經商為主,政商結合,孫中山和宋慶齡主要以政權為主,希望三民主義與中華民國能夠真正的幫到中國人民,蔣介石和宋美齡是希望自己的國民政權能夠統領中國,並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能夠當上中國的國家領導人,三姐妹所走的道路不一樣,並且三姐妹後面的歸宿和命運也各不相同,這其中,宋慶齡對於新中國的貢獻和意義是最大的,當時的黨中央也非常感謝他,所以宋慶齡也被授予了中國國家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