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杜太師都能看出妲己是妖,為何比干卻沒能看出來?

相聲迷老於


原著黨答一波。首先,電視編劇的腦子肯定是被驢踢了,杜太師是狼妖的設定正常人想不出來。而如果確如電視劇一般,妖族和妖族肯定可以靠某種方式進行識別,比如梅山七怪和棋盤山二妖一見面就知道彼此底細。其次,原著中杜太師和比干一樣都是肉眼凡胎,並不存在誰比誰高明,他們五十步笑百步,誰也看不出來妲己的原形。

但他們又確實很明確的知道妲己是妖怪,為何?

一、雲中子

都是因為雲中子。

第3回雲中子進劍朝歌,直言“妖氣貫於朝歌,怪氣生於禁闥”,意思就是宮中有妖。紂王遂將松樹劍掛於分宮樓上,鎮壓得妲己昏昏慘慘。然後妲己說自己是:

行至分宮樓前候駕,猛抬頭見一寶劍高懸,不覺驚出一身冷汗,竟得此危症。

這句話連小孩子都瞞不過,明明顯顯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而紂王竟完全沒有懷疑,也真算是為愛變成傻子了!

可以說,除了紂王之外,當時在場與聞之人,應該都已百分百確定了妲己有鬼。人最難的便是管住自己的嘴,況且這也不是什麼好事,這些人當然會說出去。這是第一個消息源。

然後雲中子又玩了一手,他見紂王焚劍後妖光復起,然後專門在杜太師家照牆上題詩一首:

妖氛穢亂宮廷,聖德播揚西土。要知要歲染朝歌,戊午歲中甲子。

啥是照牆?

就是照壁,舊時修在宅子大門前的一堵牆。

雲中子在這上面題的詩,字肯定寫得相當大,就像如今舊牆上到處可見的“拆”字一樣,引得朝歌百姓盡來觀看。這是第二個消息源。

杜太師和比干都能接觸到兩個消息源,相互印證,是很容易分析出妲己的身份的。

二、杜元銑

杜太師原名杜元銑,他這個太師的水分太大,更像是告慰他“三世之老臣”的身份,要說和聞太師比,簡直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而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原著中,杜元銑不是狼妖、不是狼妖、不是狼妖!他就是一個普通老頭子,頂多也就是比別的老頭子多一層高官的身份罷了。

侍君如侍虎,既無恩寵,又無實力,這就註定了杜太師隨時被拋棄的命運。而能死於進諫的大事上,從一個殘酷的角度來講,也算死得其所。

當他看到那四句詩,只需通過很簡單的推理就能知道妲己的古怪:

1、雲中子自然是高人無疑,這由他的談吐和留詩的作派都能看出來;

2、他說宮中有妖怪,那便確實有妖怪;

3、天子先已因妲己討伐了蘇護,已有不祥之兆;

4、妲己進宮前,從無高人下山;一進宮,高人就來了;

5、分宮樓的寶劍只作用了妲己一人,紂王焚劍也是因她。

而且杜太師本人身為司天臺首官,多少也懂一些星象之術,他曾“夜觀乾象,見妖氣日盛,旋繞禁闥”。兩下一印證,已知其理。

便揮毫磨墨,寫就奏疏一封。

而紂王這人其實還不錯,看完奏章後,對他的評價是“言之甚善”。只因妲己要活命,才誣了他一個“妖言惑眾”,將之梟首示眾。

三、比干及其他

比干出身皇族,又身為帝國丞相,是那個時代最精英的人物之一。所以杜元銑能想通的道理,他當然不可能想不出來。

何況杜元銑死於第6回,而比干死於第27回,這中間妲己又做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大事:

1、殺杜元銑;

2、天才般的提出了炮烙之刑,炮死梅伯,逼得首相商容辭官歸裡;

3、算計殺死姜皇后及楊妃,並追殺帝國太子殷洪殷郊;

4、商容碰死九間殿;

5、對四大方伯動手,殺東、南二伯,囚西伯,北伯變成舔狗;

6、設蠆盆,草菅人命;造鹿臺,勞民傷財;

7、請妖赴宴,諸妖皆是妲己的狐子狐孫,酒過三巡,都露出狐狸尾巴來。

這簡直一定確定以及肯定了。

於是比干與黃飛虎設計火燒軒轅墳,將狐皮作成一袍進與紂王。初衷是好的,希冀紂王回頭;但行為是愚蠢的,妲己豈能不報仇?

比干因此死於玲瓏心事件。

由上可知,杜太師和比干其實都沒有能力識別妖怪,是得道高人云中子提供了兩個消息源,再加上妲己實在可恨,才用一樁樁事情坐實了自己的身份。

我已經寫了400來期封神,願景是:十年光陰,千期篇幅。關注我,共賞封神。

王事情


杜太師看出來很正常,杜元銑官職就是司天監太師,也就是古代天文臺臺長。但古時候沒有衛星網絡,所以天文氣象都是靠占卜和法術來預測,所以杜元銑在原著裡面是有點法術的。但水平不怎麼樣,不然也不至於被妲己摘腦袋了。



杜元銑,小說《封神演義》人物,仕商,三世老臣,司天監太師。素秉忠良,瀝血披肝。因勸諫紂王不要寵幸妲己,敗壞朝綱,被處以梟首之刑。臨終時與梅伯言曰:功名二字化作灰塵,歷年丹心竟成冷冰。

比干原著裡就一凡夫俗子,只是道德比較高尚罷了,而且是帝辛(紂王)他叔,所以有點話語權。後來被挖心之後沒死,也是姜子牙給了一道保命符,否則直接就蹬腿了。他又沒有法術,肯定也看不出妲己的真身了。其實別說他,武成王還不是弱智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商容這些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凡夫俗子等死封神的,也就聞仲是截教門徒,第三隻眼能識別妖怪,可惜他又經常出差。

至於現在熱播的封神演義電視劇,改得有點誇張了,杜元銑居然是狼妖,說的妲己正當防衛一樣。原著裡杜元銑只是看見後宮妖氣沖天,去給紂王交報告就被切了腦袋。那把除妖的桃木劍是終南山雲中子給紂王的,差點就要了妲己的小命,如果不是紂王犯二百五把桃木劍燒了,封神演義那一集就完結了。哪兒有狼妖狐妖什麼事兒。


鹹魚茶館


簡單說,兩人都發現了妲己的妖面,杜太師靠法力,比干靠七巧玲瓏心的推斷。

兩人最後都被妲己所害,本身就是神話故事,加上影視劇的演繹,不用深究。


杜太師,杜元銑,司天臺官,也就是商朝觀天象的官職,為保國安民,靖魅除妖,以隆宗社事。本來這司天臺官就帶有神秘的色彩, 看天象甚至是能與神靈溝通,能夠察覺妲己是妖精,但法術修為不及妲己,最後被害死。


比干,商朝王室重臣,位居丞相之職,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紂王)的叔叔,所以也稱王叔比干。比干一生忠君愛國,敢於直諫,為民請命,帝辛殘酷無道、荒淫暴虐、濫用重型,比干曾言:“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

《封神演義》記載商紂王被妲己(狐狸精幻化)迷惑,喪失德行,荒淫無道,寵信奸臣費仲、尤渾,敗壞朝綱,陷害忠良,比干等人時常勸諫紂王,這讓妲己非常記恨。鹿臺完工後,紂王聽信妲己妖言想要見神仙一面,妲己就讓軒轅墳內的眾狐妖姐妹們幻化成人形去鹿臺赴宴,迷惑紂王。宴會上一些法力不高的狐仙露出了狐狸尾巴,這一幕被比干看到了,宴會結束後比干就找到了武成王黃飛虎,二人調查發現這些狐妖都是軒轅墳內的狐狸精,所以二人帶兵趁著狐妖們酒醉未醒的時候一把大火燒了洞穴,比干又用沒有燒焦的狐狸皮製成了一件皮襖,在冬天的時候獻給了紂王,用來影響妲己的心腸,使其不能再迷惑紂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