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崖迎來了“春天”

1948年的春天,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走出陝北,東渡黃河從臨縣磧口鎮走進山西,走向西柏坡,走向新中國。矗立於呂梁間的興縣蔡家崖村,便是當時晉綏邊區首府所在地,八路軍一二O師師部所在地,時人譽稱“小延安”。

如今正逢改革開放七十週年,蔡家崖早已褪去昨日的蒼茫,綻放出溫暖的綠意。近年來,蔡家崖的紅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開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為了山西省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旅遊勝地。

蔡家崖迎来了“春天”

蔡家崖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

來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重溫晉綏歷史、追憶崢嶸歲月。跟隨解說員的講解,深入細緻的瞭解根據地可歌可泣的壯烈歷史、艱苦奮鬥感人事蹟、波瀾壯闊奮鬥歷程……

“這個是毛澤東同志用過的筆硯,賀龍的文件包,林楓的馬韃子,牛蔭冠的毛毯、針線包,邊區軍民用過的兵器、工具、衣物、糧票……”在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講解員介紹的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後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

如今,房中不少舊物仍在,來往遊人一同追憶著那段紅色歷史。“作為晉綏兒女,我感到非常的自豪。”講解員說,“將我們的光輝歷史、革命精神傳達給更多的人,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

蔡家崖迎来了“春天”

晉綏幹部會議舊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曾在蔡家崖接受過總書記接見的老戰士劉丙濤也深感自己的使命,年過9旬的他常常為來到這裡的年輕人講講晉綏歷史,講講新中國的歷史。

“70年不平凡,70年不簡單,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起來了。現在我們要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形成的呂梁精神用起來,一起走向富裕的道路。”劉丙濤感慨地說。

“參觀完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以及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我既震驚於那個時代人民生活的艱難,又感嘆于山西在抗戰史上舉足輕重的作用。”聽著昔日的革命故事,遊客王女士感觸頗深。

這座銘刻了歷史豐碑的村莊,以其凝重和輝煌燦爛的過去成為了神州大地的一道靚麗風景。蔡家崖,它像一罈陳年老酒,其年愈久,其味愈濃,在它的薰陶下,中華兒女們奮勇向前的步伐永不停息。

山西新聞網記者 馮耿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