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香港電影最多還有十年的壽命,為什麼?

上官春雨


香港,曾經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地方。可惜卻由過去的輝煌越來越走向落寞,分析下來,主要有五點原因。

第一要說到香港的整體經濟環境,香港的富豪,比如李嘉誠等都是幹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業一直以來都是畸形發展。人們的錢都在虛高的房地產裡,賺的錢基本都是還房貸,沒有消費能力,其他產業的發展必然受到影響,尤其娛樂行業。

第二要說到香港電影的人才斷層,以前有個無線訓練班,很多電影導演跟影帝影后比如劉德華,梁朝偉都是從這裡畢業的。還有香港模特大賽,產生了很多影后,比如趙雅芝,邱淑貞等。歌手方面,有個新秀大賽,以前張國榮就是藉此出道。近年來,這些培訓班及賽事已經越來越沒受到重視,所以新人很難出現耀眼展現方式,當然創作類的人才也是極度缺乏,比如新導演,新詞人,新的編劇和攝影攝像。

第三要說到內地娛樂業的發展對香港電影的影響,以前都是內地人去香港發展,比如巨星黎明,王菲,都是典型的例子,包括後來的吳京,本是去香港尋求更多發展,結果比較尷尬,還是靠自導自演了戰狼系列才成為了巨星。加上越來越多的合拍片和內地綜藝節目的空前繁榮,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人北上發展,比如徐克,吳宇森這樣的大佬,他們的電影裡也是越來越多內地明星的身影。

第四的原因,是香港老一代知名影人的不斷離世,也給人以香港電影英雄末路,每況愈下之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英叔,黃霑,金庸等等。警匪槍戰,武俠,鬼片,分級片,喜劇片,這些類型電影都越來越沒有了港味。

第五點,也是最後的一點原因,香港電影公司的落寞,以前支持香港電影繁榮,是因為有很多具有創新精神,具有闖勁的影視公司的繁榮發展,比如邵氏,嘉禾,星輝等等。

以上為個人整理的一些原因,香港電影確實不過十來年的路走。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進行補充或者反駁。


深圳天禾影視


內地大規模投資電影公司已經進駐香港。通過香港這個基地拍攝電影向地球市場銷售。香港電影少而精緻。保持一定質量水準。

香港電影在內地的市場票房銷售一至兩三億已經集體開慶功會了。接著宣佈拍攝下一集計劃。內地市場只是香港電影銷售其中之一的一個市場。由於意識形態所決定。香港仍然保持民主題材的電影口味風格。

由於香港電影市場比較少。需要海外全球市場的支撐。特別是電視臺內地封殺了香港電視臺的播放率。是侷限於香港東南亞收視率播放。

另外頭條就是最多假新聞假資料傳播的平臺地方。現在進入自由媒體時代。更加容易製造假新聞時代。例如國際上中東地區最多假新聞。又例如內地同香港明星吵架。最後香港明星越拍越多戲票房越嚟越高。而內地忽悠明星卻最後沉寂了。終於證明又是忽悠的假新聞資料。例如別最多米國的假新聞假資料有意製造裂痕有意引導,等等等……

例如忽悠唱衰香港電影沒落已經20年了。

想想香港是一個文化自由地方。香港電影的選擇的題材魅力無法代替。而且仍然保持每年精益求精少而精緻。而2019/再次證明香港電影電視選擇的題材故事情節收視率票房收益無法阻擋……

香港電影被人感覺香港的電影文化沒落。即是解說為無法恢復到80/90年代年產三四百部電影瘋魔東南亞和全球。香港現階段電影少而精緻,精益求精淪落到每年保持年產六七八十部電影之間的產量。而讓人感覺到一種沒落的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