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出生地是講漢語的嗎,李白不會普通話為什麼會寫詩,你怎麼認為呢?

志超0210


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也算是一個有名的“歷史謎團”了。

歷代學者們考證李白的出生地,眾說紛紜,無一定論。風行海內的說法是李白出生自中亞碎葉,而這個論證出自上世紀70年代學者郭沫若的考證。

那麼郭沫若的這個考證從哪兒來的?

李白到底仙鄉何處?

唐人關於李白出生地的無一確切的記載,唯有李白本人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中自述:“白家本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

李白說他們家三百年前避難“奔流鹹秦”,但是關於他自己近幾代人的主要居住地,卻隻字未提。《全唐文》中註釋說“鹹秦”這兩個字解不了,不曉得是哪裡......完全就搞不清楚李白所說的“鹹秦”到底是個什麼方位......

到了70年代初,郭沫若先生寫了《李白與杜甫》一書,推斷“鹹秦”是“碎葉”的訛傳,並且自此認定李白出生於碎葉,因為郭老的影響力,所以在當時這個說法破有市場。

但從八十年代開始,不少學者開始對這個觀點提出異議。

“鹹秦”在唐時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詞語,用法十分抽象,比如高適的《答侯少府》詩中說:“赫赫三伏時,十日到鹹秦。”王維在《登樓歌》一詩中寫道:“王畿鬱兮千里,山河壯兮鹹秦”。貌似這裡的“鹹秦”好像指代的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地名,而是一個區域,而因為這些詩歌裡用到“鹹秦”二字時,往往都圍繞著“長安”,所以又學者認為“鹹秦”是唐長安城或京畿附近的代稱。

但這種說法卻又無法對應李白本人的自述,因為李白自己說了祖上在“遭沮渠蒙遜難”,沮渠蒙遜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君,所謂“遭沮渠蒙遜難”是指公元421年北涼王沮渠蒙遜攻破敦煌,西涼國亡,而西涼政權,是李廣後裔李暠建立的政權,當時李氏在涼州(今甘肅境內)。

後面的這一句“因官寓家”指的是後來李家隨著做官的地方不同而搬遷,經過三百年的時光變遷,無法保證李白家祖上是不是又搬家,搬到了哪裡.....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如果這個鹹秦指的長安,三百年過去了,長安也經歷了好多政權,李白家祖上的官,不可能一直都做的長安的官吧.....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太靠譜。

而郭沫若先生所言之“碎葉說”,還有另外一個論據,就是唐代範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言李白家“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但是這裡說的也只是一房,並不能就此斷定李白家恰好是那一房吧,這未免太牽強了。

劉全白的《唐故翰林李君碣記》中說:“君名白,廣漢人”,《舊唐書》記載李白是山東人,而上文中提到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說:“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碟。公之孫女搜與箱篋之中,得公之亡字伯禽手疏十數行,紙杯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世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國朝已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 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道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

這麼一段話的意思,就是李白家的祖籍是隴西成紀,而他算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隋末動亂,他們家一房遷移到碎葉城,家中琉璃散落,隱姓埋名,唐朝建立後,還屬於沒有錄籍的“黑戶”,到了神龍初年,李家遷移到了蜀中廣漢,於是李白在蜀中長大。

而史學界認為最為可信的史料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關於李白出生的問題,是這樣說的:“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神龍初年(神龍元年是公元705年,而李白出生於701年)李白家逃到了蜀地,恢復了李姓,而“驚姜之夕”是回憶當初李白的母親生李白的時候,夢見了長庚星人,所以取名李白,字太白。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李白出生地也不是盛傳的蜀地,而是在他出生後,他們家逃難到了蜀地,恢復了李姓,至於他們家從哪裡逃難來,輾轉了多少個地方,李白到底生在哪裡,那就沒有交代了。

李白是個說中古漢語的“廣漢人”。

關於題主所說的李白出生地是不是講漢語這個問題,我覺得完全沒有議論的必要,從相關記載,以及李白自述來看,李白他們家世李廣的後代,在西晉十六國時,所居住的地方也屬於國內,即甘肅地區。

他自述的“白家本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已經交代得清清楚楚了。“金陵”指的是當時的西涼國都敦煌,後西涼被滅之後,他們家族易名改姓,四處流落,哪怕真是去了碎葉城,但李白5歲之後,就跟家裡遷移到了蜀地廣漢,他從小是在四川長大的!

儘管我們無法弄清楚李白的出生地到底是哪裡,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整個青少年時期都是在蜀地成長的,蜀地難道說的不是漢語麼?


文話史


李白出生與碎葉城,唐時的碎葉城屬於安西都護府境內,今屬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現在是不講漢語的,生活突厥後裔。史載李白雖然有部分胡人血統,但其父祖確實正統的漢人,而且是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在甘肅天水,幼年的時候有遷居到四川境內,而且當時大唐正是盛世,萬國來朝,西域也是大唐的勢力範圍,大唐的官話相當於現在的英語,是世界同宗通用的官方語言,所以李白是會說漢語的。

而且李白是受過正統教育的,也就是說李白是學過唐朝版的“普通話”,《上安州裴長史書》上記載:“白五歲誦六甲”,就是說李白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背誦《六甲》了,《六甲》相當於唐朝的《三字經》是學童開蒙的讀本。而且李白成年後還參加了科舉,那麼能考科舉的自然就得會講官話,不然上朝奏對的時候都說地方方言,豈不是雞同鴨講,皇帝也聽不明白啊。

李白會講官話自然就懂平仄,加之其少年時曾仗劍遠遊,經歷不少,加之自身的天賦自然就能寫出膾炙人口的詩篇。中國的文學史上也就有了一輪光照古今的明月。









葳蕤且饕餮


好些人說李白不是中國人,純粹是無稽之談。具體考證,李白出生於碎葉城,位於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按照現在的習慣,一個人的出生地也就是判斷籍貫的重要標準。我們要注意一點,當時的碎葉城也是屬於唐朝。那咱們就來理一理李白的幾個關鍵點。

首先,他可能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在四川長大,在湖北結婚,在陝西成名,至於說去過的地方就不多說了,最後死在安徽。綜上所述,可以肯定的說,李白首先是個中國人,這一點無需質疑。至於籍貫嘛,既然難有公論,那就讓他屬於全體中國人好了。

再說了,李白一生說的話,寫的詩全都是用漢語寫的,那個時候中亞是大唐的地盤,都說漢語,因為李出生大唐帝國,所以他的漢語才那麼溜,從他的很多詩歌詩詞就可以看出來。

在說李白不會普通話為什麼會寫詩,這個問題又該說一說了。古詩為什麼都符合普通話的韻味,難道古代詩人都會說“普通話”不成?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古詩必須押韻,如果不押韻那不叫古詩,不是詩人都說普通話,包括詩人李白,他們的方言很多,流傳下來的都是大眾的。

詩的表現手法是在中國,中國的文化也同根一脈相承,不分地域,這些都是部分方言,這也是中華文化的博大與悠久之處。古時候,的確沒有普通話,講的都是古代漢語。再說了,咱們現在各地的各種方言也很多,也聽不懂,呵呵,要不是祖國的統一,現在可能還不以普通話為標準為國語呢。好了,到此,今後還要多看書籍多瞭解瞭解在說吧。





TF仏


李白的出生地雖然在中亞的碎葉城(現在的吉爾吉斯坦境內)但當時碎葉城屬唐代的安西都護府,其父母為大唐人士,肯定得講漢語。怎麼能說李白不講漢語呢。五歲隨父來四川江油,講漢語更沒問題了。別說當時的安西都護府屬大唐,就是外國與中國接壤的地方外國人也會說中國話。參考,緬甸,越南,泰國,等與中國接壤的國家的邊民。古代詩歌是以文字形式來表現的,唐代中國文字早統一了,出現在詩歌中的文字能識字的都認識,不存在文字上的溝通困難。讀者看到的是文字寫下的詩歌,即使不會普通話也能領會文字中的含義。就像頭條上我們每天發文章,寫問答,溝通一點問題沒有,但如果見了面呢?各地有各地的方言,頭條視頻裡的方言我一句都聽不懂。既然詩歌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的,那麼會不會普通話都不影響詩人作詩,讀者閱讀。所以,即使李白不會普通話,他也能作詩,因為他會寫中國字。


張帆77153983696


“李白不會普通話”?題主概念可能不對,李白不會現在的“普通話”,但他應該會唐朝時的“普通話”,因此他能去京城與眾多文人交流,進宮與皇帝和高官交流,寫的詩有韻有味。

古詩是以當時的“普通話”一一中原地區的語音為韻的,你用當今的“普通話”去讀,很多都已對不上韻了。如: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又如: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鬥“斜”

再如: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 ……

古詩詞中這些“斜”字,你按當今普通話讀“xie”就不對韻,而應讀“xia-霞”音才能對上韻。當今只有南方一些地方的話才讀“斜”為“xia-霞”音。類似例子還可找到很多。


樸人1


跟我小時候一個想法,小朋友圍著座機打電話玩,我普通話說不好不敢去玩,當時擔心電話機聽不懂我說的冒牌普通話。

以前沒有普通話, 出門溝通交流要學官話。古人統一讀音有爾雅音義 、說文解字、廣韻、集韻,書生識字發音,出門溝通方便很多。


悟色的悟空


李白絕對是廣東人,粵語就是古漢語,李白的詩讀起來必須用粵語才有味道,我覺得我們這種普通話的人都不配讀李白的詩歌,我們不趕緊學粵語就會被時代拋棄!太可怕了,我們又不迷信,又不懂風水,又沒有宗族團體,又不會粵語這種古漢語,又不敢什麼都吃,我們簡直就是原始人,真害羞,自己的話誰都能看懂,還不能罵北邊的人撈佬,北姑,再罵就得罵俄國人了,人家再打我們怎麼辦,再被人說不抵抗,真害怕這樣啊


該暱稱已欠費停機


李白草書赫蠻書:西域各國使臣晉謁唐明皇遞上國書,唐明皇命大臣宣讀,眾大臣曰此書乃鳥獸之跡臣等不識。西域使臣臉露傲慢之狀。有大臣奏曰可請李白上殿唐明皇准奏。李白手捧蠻書流利誦讀西域使臣大驚,李白持筆當殿手書《嚇蠻書》,蝌蚪文字書寫流利一揮而就,蠻使滿面羞愧唯唯而退。唐明皇欲賜李白官,李白堅辭只要杖頭有錢買酒足矣。唐明皇批李學士逢州官支一千錢過縣官支五百錢,李白酒資不愁矣。李白出生西域碎葉城所以懂西域話。


玉米窩頭特別香


我反問你,華盛頓出生地講印第安語?為什麼華盛頓會講英語?很明顯,美洲以前是印第安人地盤,後來白人來了,成白人地盤了,華盛頓是出生在白人來了以後,不是印第安人。李白出生的吉爾吉斯坦,碎葉城,唐朝以前,不是中國人的地方,唐朝打下中亞,成了中國人地盤,中國殖民者在那邊建城市,李白就是中國殖民者後代,只不過隨著唐朝滅亡後來又丟了,很明顯嘛。我就不明白某些專家是故意腦子有病,還是覺得把中國人扯上外國人血統能高貴似的,信口開河,誤導不瞭解到無知民眾。


57792802


說李白出生於西域(今吉爾吉斯)的碎葉城只是郭沫若的一家之言,唐朝時有三個叫碎葉的地方,現在很難斷定李白出生在哪個碎葉。也有史書明確記載李白出生在四川江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