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為何分裂成蘇丹和南蘇丹兩個國家?未來還會統一嗎?

lei4977258


4月11日,蘇丹國防部長穆罕穆德·艾哈邁德·伊夫·奧夫11日發表電視講話,宣佈發動軍事政變,執政達30年之久的巴希爾總統被推翻,國家進入為期3個月的緊急狀態。

對蘇丹這個非洲國家,一般人瞭解不多。熟悉國際政治的老讀者,可能對蘇丹內戰,達爾富爾問題有點印象。而搞石油的大概會了解,此國是重要的石油產地,也是中國石油進口的的重要來源。也正因為如此,蘇丹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投資對象。俄羅斯媒體報道說,投資總額大約200億美元,佔蘇丹所有外國投資額的一半。

既然涉及到了錢和石油,蘇丹的這場政變,就不由得不讓國人揪心了。畢竟當年中國在利比亞可是吃過虧的。一場利比亞內戰,不僅搞的該國現在四分五裂、遍地狼煙,同樣導致中國在利的鉅額投資打了水漂。

那麼,作為時局長期動盪,歷史上內戰頻繁的國家,蘇丹的這場政變,有沒有可能導致全國性的秩序失控,步利比亞後塵?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蘇丹這場政變的背景。

蘇丹和黑非洲大部分國家一樣,自獨立建國以來就沒安穩過,大部分時間都在打仗。近六十年多年時間裡,發生了三次內戰,一次國家分裂。不過與黑非洲內戰主要是部族衝突這種土包子原因不同,蘇丹內戰的看上去更有國際範兒——種族、宗教、石油,幾乎集中了這個世界所有最麻煩的麻煩。

種族方面,雖然大家都是黑人,但北蘇丹由於毗鄰撒哈拉沙漠,歷史上受阿拉伯人影響,所以血統上滲入了阿拉伯人基因,膚色相對來說黑中偏白,主要信仰伊斯蘭教,通用語言是阿拉伯語。至於佔原國家面積四分之一的南蘇丹,則主要以純黑人為主,信仰為基督教和原始宗教,通用語言英語。

一個國家內部,南北之間的族群、宗教、語言截然不同,這天然就是分裂的隱患。再加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南北蘇丹的交界地發現了大量石油——其中70%又在南蘇丹境內,圍繞這塊豐碩的利益,北蘇丹的中央和南蘇丹的自治勢力之間於是又大打出手。

而除了南北蘇丹紛爭,還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達爾富爾問題。達爾富爾位於蘇丹東部,當地人種族上是純黑人,不過信仰的卻是伊斯蘭教。因為這地方自然條件太惡劣,純黑人和阿拉伯血統黑人經常爭奪資源,到2003年衝突終於轉化為“內戰”。

一個國家,內部存在這麼多重大的結構性矛盾和衝突,這種情況下,國家要想能維持下去不至於崩盤,一般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中樞——尤其是政治強人。巴希爾由此應運而生,1989,作為軍方將領的他發動政變,登上總統寶座,開啟了蘇丹的強人威權時代,並一路連任至今。

雖然強人政治很容易引發腐敗,但權力和資源集中於一人之手,也意味著政治領袖能夠相對有力的控制局勢,壓制各地的分裂和不臣,進而維持國家的統一和秩序的穩定。

這一套路很多國家在面臨分裂的特殊時期都運用過,也有一些確實取得了成功。但擱在蘇丹,成效卻並不明顯——巴希爾倒是大權獨攬了30年,卻沒能達到目的——不管是南蘇丹的獨立,還是達爾富爾的內戰,都證明,這個國家並沒有因為政治強人獨裁,而獲得穩定和統一,發展和繁榮更無從說起。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涉及到巴希爾的政策,和外國勢力的影響。

巴希爾執政後,立刻開始執行全盤伊斯蘭化政策,強推伊斯蘭教法。而此舉,自然加大了南北蘇丹的裂痕,導致內戰的加劇。

當然,巴希爾的這套搞法,也不是沒有正向的考量——一個國家,南北地區在宗教和文化上南轅北轍,這種結構本身就是不穩定的。靠中樞強權和強人領袖的威勢,就算可以維持一時;但一旦這種政治力衰退,分裂不可避免。所以,憑著手中的政治權力和武裝力量,強推伊斯蘭化,雖然短期內會加劇衝突,但只要擺平,全國文化和宗教同一化,分裂的隱患,就會大大降低。

只不過,這樣一來,意味著蘇丹南北內戰驟然加劇。而除了南方之外,最重要的是,蘇丹此舉,嚴重侵犯了美國等西方石油資本的利益。

在巴希爾執政之前,美國和蘇丹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至於為什麼密切,原因也很簡單——美國需要蘇丹的石油。而在這個過程中,有著資金和技術優勢的西方石油資本,也自然而然的主導了蘇丹的石油產業,並從中攫取了大部分收益。

而隨著巴希爾上臺,他不管是要維持強勢中樞,還是拿錢安撫民眾,甚至是武裝軍隊壓制南方,這都需要拿到本國石油產業的收益。而這自然會與西方石油資本產生衝突。蘇丹的伊斯蘭化,本身也包含著利用伊斯蘭文明,抵禦西方文明滲透的意思,西方向蘇丹施加影響力的文化渠道因此被阻斷。

這樣一來,西方和蘇丹的關係自然不斷惡化。西方資本退出,並啟動對蘇丹的經濟制裁。

9·11事件後,美國認為蘇丹庇護本·拉登和阿富汗“聖戰者”,將其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實施全面制裁。

本來,美國的算盤打的還是挺精:全面制裁下,西方不買蘇丹的石油,甚至由於蘇丹貧窮落後,所以連開採石油的資金技術都沒有,這樣玩下去,巴希爾政府遲早無以為繼,下臺滾蛋。

只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資本逐漸進入蘇丹。中國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石油,而且中國也能為蘇丹的石油產業提供資金和技術。這樣一來,美國通過制裁封鎖玩死巴希爾的計劃就此落空,再加上90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石油價格不斷走高,巴希爾由此獲得了豐厚的資金保障,日子照樣越過越滋潤。

這當然讓美國不爽。而且美國也不甘心巨大的石油利益落入他人之手,於是通過支持南方反政府武裝來干擾和破壞蘇丹石油的開採,並通過炒作達爾富爾問題,不斷強化國際制裁,讓巴希爾成為第一個被國際刑事法院起訴、通緝的現任國家元首。

美國這一手攪屎棍玩法,還是有效果的。雖然南方實力不如北方,但南北之間種族、宗教的對立,決定了南方武裝也有自己的生存土壤,再加上美國的暗中支持,所以北方中央政府始終無法完全戡亂,這場內戰也因此連綿多年。

這就比較麻煩了。之前說了,蘇丹的主要石油產區,正好大致分佈在南北交界線附近,南方武裝天天鬧騰,對石油開採構成嚴重影響。而石油是巴希爾政府的財政支撐。這麼折騰下去,石油也沒法安生開採,這對巴希爾政府來說是無法承受的——畢竟他的戰爭和維穩經費,還得從石油中來。所以鬧到最後,在外部各大勢力的調停下,只能同意南方獨立。

南方獨立,這不僅嚴重削弱了巴希爾政府的威信,更重要的是,蘇丹也從此喪失了南方的石油產區——這部分潛在收益從此不復存在。雖然南北停戰後,石油生產恢復正常,能讓蘇丹從現有的石油產區中獲得收入,但很不幸的是,近年來油價暴跌,這又讓因戰爭而制裁而重回貧弱的蘇丹雪上加霜。2018年,當蘇丹GDP再次下跌,同時通脹高達70%,巴希爾政府因為財政枯竭,無力繼續補貼,不得不大幅提高麵包價格,這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滿的人民開始大規模走上街頭,巴希爾政府岌岌可危。

此時的巴希爾政府,只能面臨兩個選擇——要麼下臺,將過錯歸咎於己身,藉以紓緩民怨。要麼就是強行鎮壓,用暴力維持統治——而巴希爾政府選擇了後者。

但光鎮壓,只能顧得了一時。如果鎮壓後沒有安撫措施,民怨只會越積越深,最終引發革命。但現在的巴希爾政府,手頭已經沒有更多資源,國際油價短期內大幅回暖似乎也不可能——換句話說,他已經無力從根本上解此危局。

這種情況下,軍隊就不得不出手了。

雖然巴希爾出身軍隊,軍隊也在過去幾十年中,對巴希爾的強權政府提供支持。但常年的內戰,也壯大了軍方的力量,並保持了相當的獨立性。它跟巴希爾政府之間,並不是一種簡單的依附,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戰略合作關係。

以前巴希爾政府還能撐的下去,鑑於二者之間的特殊關係(巴希爾也是出身軍隊),以及政府對軍隊的資源保障,軍隊還能支持巴希爾。現在巴希爾明顯已經彈盡糧絕,再強撐他,只會與全民為敵。這種情況下,軍隊若不想陪葬,只能發動軍事政變,通過犧牲巴希爾,來安撫百姓,維持秩序穩定。

這就是這次蘇丹政變的前因後果。簡單的說,巴希爾強人政治受內外因素困擾,並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成功,反而消耗了國家的資源,造成了國家的孤立。再趕上油價大跌,政府手中資源耗盡,無法繼續安撫民眾,軍方見勢不妙,為避免局勢全面失控,遂決定先下手為強,犧牲巴希爾。

當然,相較於政變本身,大家關心的還是,這場政變會不會對中國投資產生影響?接下來的蘇丹,有沒有可能步當年利比亞的後塵,引發外國投資者的重大損失?關於這一點,雲石君的看法是:短期內應無大患,但長遠看卻不乏隱憂。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932章。喜歡國際時事分析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閱讀雲石全部原創系列評論文章


雲石君


小編在非洲工作五年了,提起蘇丹那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說實話蘇丹給我的印象特別不好。2013到2015年我在蘇丹尼羅河石油公司的下屬建設公司呆了兩年,聽很多蘇丹人說起過這個問題,總結來說以下幾點:

一、宗教

在伊斯蘭的世界裡,宗教那絕對是最重要的。蘇丹全國信仰伊斯蘭教,不允許喝酒吃豬肉,南蘇丹信仰基督教。宗教矛盾一直都存在,這是不可調解的,印在腦海裡的。宗教都有排他性,彼此視對方為異教徒。

尼羅河石油公司,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二、利益

作為一個石油立國的國家,油田在南蘇丹,港口在蘇丹,長久以來就有利益糾紛,多點少點的,南蘇丹的人總覺得吃虧。中國在蘇丹發展的太好了,美國肯定不願意了。最終在美國的鼓動下,南北決裂。這對中石油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作者在蘇丹石油站點拍下的一幕,沙漠上建的,多麼荒涼的一幕

三、人種

蘇丹的人都是阿拉伯人,稍微白一些。南蘇丹的人就相對來說黑一些。北邊的人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的,看不起南邊的。這種問題也是壓抑久了爆發起來根本收拾不住。

在蘇丹工作過的人應該很熟悉這個吧,就是那麼任性

四、歷史原因

所有的分裂都離不開歷史原因,天下大勢分分合合的。蘇丹和南蘇丹一時半會是統一不了的。未來不可知,有偉人出現的話一切皆有可能。


走進東非


南北蘇丹是不同宗教,不同人種,幾十年的戰爭又結下深仇大恨,未來統一的概率非常低,我們來看看南北蘇丹是怎樣形成的。

蘇丹是1956年從埃及獨立的,這個國家歷史上戰鬥力驚人,雖然蘇丹曾被英國征服,但征服者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881年,英國殖民軍進入蘇丹,英軍被蘇丹人殲滅一萬多。1885年,蘇丹軍攻佔喀土穆,殺死英國蘇丹總督戈登。

對比晚清時期的中國,人口是蘇丹一百倍這個數量級,北京卻被列強兩次攻破,再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西方給當時的中國人戴上東亞病夫的帽子,確實也沒有冤枉晚清中國。

蘇丹又分為北蘇丹與南蘇丹,北蘇丹靠近埃及與撒哈拉沙漠,屬熱帶沙漠氣候,以阿拉伯人為主。南蘇丹靠近埃塞俄比亞的高原,屬熱帶季風氣候,以非洲土著黑人為主。

早在蘇丹獨立前的一年,蘇丹就爆發了南北對峙,獨立後演變成南北內戰。北蘇丹獲得阿拉伯國家支持,人口也更多,但南蘇丹的黑人也不是吃素的,此戰一直打到1972年。

隨後西方國家陸續進入,開發蘇丹的石油,蘇丹的經濟建設迅速發展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1980年代,蘇丹向南部推行伊斯蘭教,遭到黑人強烈反對。

1983年蘇丹第二次內戰爆發,這次兩方面的裝備都大幅提升,戰爭造成至少200萬人喪生。

1990年代,西方一些國家的石油公司因戰爭離開蘇丹,中國則迎難而上,適時填補空缺。蘇丹產油區主要在南部,中國參與投資的油田,大多在兩股軍事勢力對抗線上,也就是日後兩國邊界上,是衝突最激烈的地區。

中國是進口石油大國,多一個進口渠道就多一條路,雖然有一定風險,但無風險的投資西方國家肯定也不會讓出來。中國不但在蘇丹投資了油田,還修建了從油田到紅海港口的輸油管道。

自中國進入蘇丹後,一直努力促成雙方停戰,和平不僅是蘇丹普通人渴望的,也是這些擁有投資的國家希望的。

不過談判的過程並不順利,從1994年一直打打談談,到2005年才正式談妥,蘇丹分裂為蘇丹(北蘇丹)和南蘇丹兩個國家。不過簽約地點並不在蘇丹,而是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可見雙方都還深度戒備。

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中國派出400多人的維和部隊,包括運輸部隊、工程技術人員和醫療人員。

2011年,南蘇丹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3個成員國,也是世界最新的一個國家。

蘇丹面積約為249.58萬平方公里,非洲第一大國。分裂後北蘇丹面積188.61萬平方公里,非洲第三;南蘇丹61.97萬平方公里,非洲第二十。

北蘇丹石油儲量約佔25%,南蘇丹佔75%,但南蘇丹是個內陸國,其石油最佳出口路線,還是經過北蘇丹中國修建的輸油管道,所以兩個國家雖然獨立,還是存在經濟上依存與合作的關係。

北蘇丹最重要的港口蘇丹港,位於紅海西岸,承擔兩個蘇丹九成以上的進出口貨物。紅海南北長2250公里,最寬只有355公里,面積43.80萬平方公里,接近波斯灣的兩倍。紅海東岸生態環境好於西岸,沙特阿拉伯與也門歷史上就有一些重要的港口,而蘇丹是為了出口石油,才在海邊沙灘上建了蘇丹港。

蘇丹港也是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為中國與蘇丹和南蘇丹兩個國家的貿易,發揮重要作用。


地圖帝



2000年的蘇丹(分裂前的蘇丹)


從地理上來講,蘇丹和南蘇丹氣候差異比較大。蘇丹中部和北部是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其東北部和東部分別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的努比亞沙漠(Nubian Desert)與巴尤達沙漠(Bayuda Desert),多風沙,長期被沙塵暴、土地荒漠化所困擾。因此傳統上在北部和西部的半沙漠地區生活的基本上是遊牧民族,靠飼養駱駝和羊為生。而南蘇丹則是熱帶草原氣候區,為熱帶雨林、沼澤和草原所覆蓋,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乾燥,這使得南蘇丹的的人口主要是黑人土著部落,主要族群是丁卡人、努爾人、希盧克人、巴里人和阿贊德人等60多個部族。除此之外,尼羅河上游的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匯合,並流經蘇丹和埃及進入地中海。


蘇丹(上)與南蘇丹(下)的氣候類型分佈圖

(從這兩張圖中可以看出,蘇丹以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半乾旱氣候為主,而南蘇丹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正是因為蘇丹和南蘇丹這一獨特的地理特徵,使得蘇丹作為一個文明古國,非常容易受到其他文明的影響。蘇丹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甚至在埃及新王朝崩潰後,古代蘇丹曾一度統治過埃及。而努比亞人也曾受基督教影響,建立過基督教國家。在14到15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崛起,蘇丹北部大部分地區成為了阿拉伯遊牧民族控制區域。16到19世紀,蘇丹開始了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1820年開始,蘇丹為埃及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所征服,1881年,蘇丹爆發了馬赫迪起義,1898年英埃軍隊再次征服蘇丹。從這個角度來說,蘇丹一直深受外來文明的影響,古埃及文明、拜占庭文明、阿拉伯文明以及現代西方文明,都對蘇丹產生了重要影響。但這種影響並非是勻質的。由於蘇丹與南蘇丹的地理環境的南北差異,外來文明對於今天蘇丹的影響與對於今天南蘇丹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11世紀時的班戈那提(Banganarti)教堂(上)和17世紀時的森納爾(Sennar)大清真寺(下)分別體現了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對蘇丹的影響


一般來說,阿拉伯文明對於今天蘇丹的影響更大,從11世紀開始,隨著蘇丹基督教王國的衰落,信仰伊斯蘭教的貝都因人和皈依伊斯蘭教的非洲人佔據了今天蘇丹的絕大多數地區。而在今天的南蘇丹地區,則是黑人文化和基督教文明的佔多數的地區。而這就埋下了後來蘇丹南北方的矛盾,並導致蘇丹最終分裂為蘇丹和南蘇丹的遠因。而在另一方面,雖然蘇丹北部的穆斯林在人口上佔多數,但蘇丹最重要的資源,石油的分佈卻恰恰相反,蘇丹南部的石油儲量佔整個蘇丹的石油儲量的四分之三,與人口分佈狀況正好調過來。而這種石油資源分佈的狀況,則為後來蘇丹南北矛盾與最終分裂埋下了伏筆。


蘇丹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特許經營權:2004

(從圖中就可以看出,蘇丹的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佈在南蘇丹)


1956年,隨著英國實力的衰退,蘇丹迎來了獨立。獨立後的蘇丹,領土面積達到了25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一大國,也是當時世界第十大國。但蘇丹獨立後,政治卻一直處於動盪之中,英國人給蘇丹留下的憲政制度,明顯不適合蘇丹,因此蘇丹經歷了多輪民選政府與軍人政府交替執政的經歷。而正是在這種政治動盪的過程中,蘇丹南北方的矛盾越來越激烈。


1956年蘇丹獨立(上)和1971年蘇丹政變(下)


1989年上臺的巴希爾,正是面臨著國內南北矛盾激烈,經濟凋敝,宗教矛盾嚴重等一系列問題。為了鞏固權力,巴希爾採取了現在看來成為蘇丹分裂為蘇丹和南蘇丹的直接政策誘因,那就是在蘇丹全面推行伊斯蘭化。例如1991年巴希爾宣佈在除南方三省外的全蘇丹範圍內實施伊斯蘭法,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推行伊斯蘭化。而這麼做的結果則是進一步擴大了南北方的文化差異。


巴希爾(Omar Hassan Ahmad al-Bashir)


巴希爾的這種做法的一個惡果就是諸多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例如基地組織,將蘇丹作為基地展開活動。這導致了美國在1993年將蘇丹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並從1996年開始對蘇丹進行經濟制裁,1998年開始對蘇丹進行軍事打擊。在這種情況下,蘇丹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到1999年,蘇丹的外債已經高達200億美元。巴希爾的這種全面伊斯蘭化政策的另一個惡果就是導致南部政局長期不穩定,並且因為南部長期的衝突導致蘇丹南部發生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這給本來就形象極差的蘇丹的國際形象帶來了更進一步的打擊。而且,蘇丹南北衝突,更進一步加劇了蘇丹的經濟危機。


美國及美國認定的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巴希爾才不得不在2005年作出無奈的妥協,那就是同意蘇丹南部自治政府每年獲得蘇丹石油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在六年過渡期結束後,舉行只有南蘇丹人民參加的就南蘇丹地位問題而進行的全民公決。2011年1月,在巴希爾的這個妥協後的六年南蘇丹通過公投,以98.83%的結果選擇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佈獨立建國,成為聯合國第193個會員國。


2011年南蘇丹獨立公投


因此,某種意義上,蘇丹之所以分裂為蘇丹和南蘇丹,與蘇丹南北方由於歷史、地理、人種、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巨大差異有關,與英國為蘇丹設計的政治制度有關,也與獨立後的蘇丹政府的政策有關。至於說,未來蘇丹與南蘇丹是否能夠再次統一,至少從現代的情況來看,可能性不大。


2011年後的蘇丹(上)與南蘇丹(下)



hording


一、蘇丹為何分裂成蘇丹和南蘇丹兩個國家?

首先,我們來看下未分裂前的蘇丹是怎麼樣的。

蘇丹全稱蘇丹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北部,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250萬平方公里,人口有4000萬。長期以來,蘇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蘇丹南北曾打過兩次大內戰,造成200多萬人喪生,400萬人流離失所,經濟遭受沉重打擊。

2005年,蘇丹北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南方實行自治。2011年1月9日,蘇丹南部舉行了歷史性的公投,超過98%的選民支持南方分離。7月9日,蘇丹南方地區正式宣佈獨立,成立“南蘇丹共和國”,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7月14日,聯合國大會接納南蘇丹共和國成為聯合國第193個會員國。

蘇丹分裂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

1、宗教矛盾,南北方的宗教信仰不同,北方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南方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土著宗教。

2、種族矛盾,北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南方大部分都是黑人

3、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是熱帶沙漠,物資匱乏;南方是熱帶草原,物產相對豐富;但是北方的商業發達,經濟水平高於南方。政府對於南方處於一種打壓狀態,資源利益大部分傾斜北方。

4.外部歐美國家的干預

未來還會統一嗎?

我認為不會,上面這麼多矛盾不解決怎麼可能同意,而且上面僅僅是一些內部矛盾,還有外部矛盾,以歐美為主的利益集團,也不會允許他統一。


瞎說什麼大師話


南蘇丹和蘇丹在歷史上因為捕獵黑奴就有血海深仇,兩者是被埃及和英國殖民者強行整合到一起的。自從蘇丹獨立後,南蘇丹和北方就發生了兩次曠日持久的內戰。2011年,南蘇丹好不容易才分離出來,以後就是餓死了也不可能和蘇丹再次統一。

1,南蘇丹和蘇丹在種族、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的巨大差異,根本無法融合到一起去。

蘇丹以阿拉伯化的努比亞人(類似埃及人)、阿拉伯人為主,還有一部分與黑人混血人種。

南蘇丹主要是黑人。

從古埃及開始一直到近代,蘇丹經常從南蘇丹獵取黑奴,除了自己使用外,還販賣到埃及等中東地區。

蘇丹信奉伊斯蘭教,控制著政治權力。

南蘇丹大多數人還是原始的部落宗教信仰,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蘇丹北部多是沙漠,南蘇丹主要是熱帶草原,南蘇丹的自然稟賦要好於北方。

南蘇丹發現大量石油後,蘇丹政府想通過政治權力控制南蘇丹的石油開採和輸出。

雙方在各個方面都存在巨大的矛盾衝突,根本無法在一起過日子。

2,南蘇丹和蘇丹在黑奴貿易上的血海深仇。

二十世紀以前,蘇丹人以從南蘇丹捕獵黑奴為發財手段。

從古埃及開始,蘇丹的黑奴貿易就非常發達。黑奴的來源主要是達爾富爾、努巴山區、青尼羅河區、南蘇丹、埃塞俄比亞邊界等地。

北蘇丹人捕獲南蘇丹黑奴後,一部分販賣給北蘇丹本地人,一部分輸出到埃及和阿拉伯半島地區。

南蘇丹黑奴主要用於小妾、奴僕、閹奴、士兵和農夫,命運悲慘。

1821年,埃及總督阿里入侵蘇丹,主要目的是捕獵黑奴,一方面補充軍事力量,一方面通過販賣黑奴獲取資金,進行血腥的原始積累,以購買西方的武器和機器。

阿里派出探險隊開闢了通往南蘇丹的白尼羅河航道,使原始部落的南蘇丹黑人直接暴露在黑奴獵手的眼前。

有親眼目睹蘇丹黑奴貿易的英國人講述,一次黑奴貿易的運輸量就可以達到5千人以上。

十九世紀,北蘇丹的中等家庭都有有1-2個黑奴,女奴們負擔遠距離打水和舂穀的繁重家務勞動。北蘇丹大部分是沙漠,普遍缺說,打水一般要到5-10km以外的地方去。

3,蘇丹獨立後的兩次內戰。

1955年蘇丹宣佈從前英國殖民地獨立。

南蘇丹反對與北蘇丹成為一個國家而獨立。南蘇丹的約瑟夫·阿古領導黑人軍隊發動兵變,引發了第一次蘇丹內戰。

1972年,約瑟夫·阿古與蘇丹簽署《亞的斯亞貝巴協定》,南蘇丹獲得有限自治權,第一次蘇丹內戰結束。

1983年,蘇丹政府強行在全國實行伊斯蘭法,以約翰·加朗為首的南蘇丹官兵發動兵變,成立了“蘇人解”,引發了第二次蘇丹內戰。

2005年,蘇丹政府同蘇人解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簽署《全面和平協議》(CPA),結束了長達22年的第二次內戰。

^蘇丹內戰中飢餓的兒童


第二次蘇丹內戰,造成200萬人死亡,400萬人流離失所。南蘇丹總人口才1200萬(2017年)。

4,南蘇丹分離後,仍然有內戰、部族衝突、獨裁、貪汙等問題。

南蘇丹內部仍然存在大量部族,沒有一個主體民族。

2013年,南蘇丹最大的兩個部族發生內戰。2015年,內戰才告一段落。

但南蘇丹永遠不會再回到蘇丹之中。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蘇丹的分裂是由於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蘇丹分裂成蘇丹和南蘇丹兩個國家。南蘇丹共和國於2011年7月9日宣告獨立,既然好不容易才獨立出去南蘇丹不會輕易的再回到蘇丹!未來兩國很難會統一!

英國殖民的影響

英國在蘇丹的殖民歷史源於工業革命之後,當時的英國是世界上頭號強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著自己的殖民地,當時英國在全球範圍內推行的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思想,這位後來蘇丹的分裂埋下了伏筆。蘇丹南北地區佔地為王都以自己為中心雙方都不願意臣服於彼此,常年戰亂不斷一直處於分裂的局面!

部族鬥爭百年

蘇丹之所以會分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丹國內各類部族數量眾多,蘇丹國內擁有著數百個部族,這些部族為了各自的利益經常鬧得不可開交各自為營。蘇丹政府難以有效的領導各部族團結統一最終導致蘇丹走向了分裂!這些部族缺乏國家民族觀念思想還停留在部族時代,這是為蘇丹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南北宗教信仰不同

蘇丹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蘇丹南北地區的宗教信仰不同!蘇丹北部的居民大多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而後來分裂出去的南蘇丹大多信仰各部落自己的部族宗教和基督教。本來就已經各自為營的蘇丹再加上沒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最終還是分裂為兩個國家了。

未來蘇丹和南蘇丹很難會統一

蘇丹經歷了幾十年的內亂於2005年1月9日在非洲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簽署了停戰協議停止了幾十年的內戰,2011年蘇丹國內舉行公投最終南蘇丹順利的獨立出去。南蘇丹歷經了千辛萬苦才從蘇丹獨立出去想要南蘇丹和蘇丹統一難度很大!現在的蘇丹和南蘇丹已經是兩個合法國家想必雙方目前也沒有考慮統一的事情!但是雙方同宗同源未來是否會統一還是個未知數!


泰唔國際


蘇丹之所以後來分裂為兩個國家,簡單來講,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蘇丹數百個部落,缺少“民族國家”“統一國家”這樣的概念;另一方面,這與英國19世紀以來的殖民歷史有很大的關係,對國家內部的不同民族“分而治之”為之後的分裂埋下了伏筆;此外就是南北信仰的衝突。

位於非洲大陸東北部的蘇丹,國土面積達250萬平方公里,為非洲之最,曾是世界第十大國。分裂前曾有4千萬人口,國家內有數百個部族,多年來各自為陣,國家認同意識比較薄弱,部族衝突和戰亂因此成為常態。

19世紀以來,蘇丹淪為埃及和英國共管的殖民屬地。1899年英埃殖民勢力再次侵佔蘇丹後,英國實行“分而治之”政策。期間,英國有時為壓制北方阿拉伯人勢力,一度想讓南部從北部分裂出去,與英屬東非殖民地(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合併;有時為防止蘇丹與埃及合併,作為一種交換條件,又迎合北方阿拉伯人統治南方黑人部落的要求,對南方進行壓制,甚至頒佈法令,限制南北人員往來。雙方隔閡由此越來越深,這為蘇丹此後連年的內戰埋下了伏筆。

獨立後,蘇丹的分類問題也並沒有消除。蘇丹北方居民多為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南方包括10個省,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居民約佔總人口的20%,多為土著黑人,信奉原始部落宗教、拜物教及基督教。南方希望與北方中央政府分享權力和資源,但一直受到打壓,導致內戰綿延不絕。直到1972年3月,蘇丹政府才與南方代表簽訂協議, 結束了持續17年的內戰,南方隨即實行自治。

2005年1月9,南北雙方代表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簽署《全面和平協議》。至此,持續時間長達22年的第二次內戰宣告結束。根據《全面和平協議》,蘇丹於2011年1月舉行了公投,以決定南部地區的未來命運。結果就是南蘇丹獨立公投通過,南蘇丹共和國遂於2011年7月9日0時宣告獨立,成為了非洲大陸第54個國家。


國家人文歷史


蘇丹為何分裂成了蘇丹和南蘇丹兩個國家?未來還會統一嗎?非洲國家蘇丹這幾天又上了新聞,而這並不是蘇丹最近這幾年蘇丹第一次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了。在2011年,蘇丹曾經引起過更多關注,因為在這一年,蘇丹分成了兩個國家,其南部獨立成為了南蘇丹,而且南蘇丹獨立之後很快加入了聯合國,成為了迄今為止最新的一個聯合國成員國。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看看當時蘇丹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分裂的,它們的未來又會怎樣。


種族矛盾與歷史差異

要說起蘇丹的分裂,最深層的原因其實還可以說是種族矛盾。因為蘇丹南北部確實人種差異還是很大的。蘇丹北部的主要民族是阿拉伯化的努比亞人,努比亞人在歷史上曾經和古埃及人比較接近,並曾入主埃及,建立過自己的王朝。他們很早就是黑白混血人,在白人眼裡他們是黑人,而在黑人眼裡他們則是白人。而努比亞人和蘇丹北部的其它民族在公元16世紀之後多數信仰伊斯蘭教。

蘇丹北部的主要民族努比亞人

而蘇丹南部則基本上是黑人,其社會構成也基本和其它黑非洲地區一樣,比如部落和民族數量超多,在南蘇丹獨立之後,其境內最大的民族丁卡族也只佔其總人口的15%左右。不過雖然民族眾多,南蘇丹的所有民族因為地理和文化相近,所以在總體還大致可以分成一個相對接近的族群,叫尼羅特人。他們基本上都是純黑人,而且以身材超高而著稱。而且南蘇丹多數民族是信仰基督教或者非洲傳統的萬物有靈宗教的。

蘇丹南部主要族群的尼羅特人

而南北蘇丹在歷史上雖然也有過交集,努比亞鼎盛時期曾在南蘇丹地區建立過比較薄弱的統治,但真正讓南北蘇丹成為了一個國家的,其實還是因為英國殖民統治。公元1820年,當時還處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的埃及佔領了今天蘇丹北部地區。而到公元1869年埃及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英國對埃及發生了很大興趣。公元1882年,英國以埃及發生內亂為由,入侵埃及和埃及治下的蘇丹北部。到公元1896年,英國和比利時達成協議,之前比利時剛剛佔領的拉多飛地轉歸英國所有,而這個地區就是今天的南蘇丹。

屬於英屬埃及的蘇丹(下方淺綠區域))

所以此時的蘇丹其實是英屬埃及的一部分。不過在1936年,英國在埃及的殖民統治被迫轉變為讓埃及自治,但卻維持了在蘇丹的直接殖民統治。至此南北蘇丹單獨成為了一個政治區域,也就是後來獨立的蘇丹共和國。在英國統治的早期,因為當地的種族和宗教差異,所以南北蘇丹地區其實是分治的。但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在全球殖民地的統治面臨崩潰,而為了維持在蘇丹的統治,同時也為了穩固在埃及的間接統治,英國決定將整個英屬蘇丹統一治理,而這樣做最大的改變就是努比亞人在整個蘇丹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努比亞人說的阿拉伯語也成為了整個蘇丹的官方語言。英國人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拉攏社會發展水平明顯較高,和埃及人更接近,獨立傾向也明顯較大的努比亞人,也就是蘇丹北部的主要民族。

宗教衝突表象下的經濟衝突

但即使這樣,英國在蘇丹的統治也只是多維持了十年。1952年埃及正式從英帝國獨立之後,蘇丹也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規模抗議,最終在四年之後,蘇丹也取得了獨立地位。但蘇丹在獨立之後立即爆發了內戰。因為之前在能夠同時鎮住南北蘇丹的殖民力量不復存在,南北蘇丹之間又確實差異比較大,而且蘇丹獨立完全是北部努比亞人所主導的,其政府中給南方黑人的代表比例極低,引發南方強烈不滿。所以幾乎是在蘇丹獨立的同時,蘇丹南部的蘇丹國防軍赤道軍團就發動叛亂,拉開了蘇丹第一次內戰的序幕。這次內戰一直打到1972年,最後以蘇丹政府同意南方自治而告終。

獨立之後的蘇丹

但是在1983年,蘇丹政府宣佈取消南方自治,並宣佈蘇丹要在全國推行伊斯蘭教法,這一舉動在南蘇丹地區引發強烈不滿,很快雙方的武裝衝突再起。所以表面上看這次戰爭似乎是一次因為宗教原因引發的民族衝突。但其實這些原因卻只是表象,真正深層次的衝突其實是經濟原因。

大家知道,非洲大陸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都不高,蘇丹也不例外。但蘇丹其實還比較幸運,因為從公元1970年代末期開始,蘇丹境內發現了不少石油資源,所以蘇丹憑藉石油出口緩解了很多自己經濟起點極低的劣勢,石油出口也長期佔據蘇丹全部出口商品總額的70%左右。但蘇丹發現石油的地區恰恰就是位於蘇丹南北交界的地區,而且主要是位於南方境內。所以在發現石油之後,蘇丹南方獲益極大。但蘇丹南方是完全的內陸地區,而且其境內煉油能力匱乏,要把這些石油經過提煉之後銷售到海外市場,則都要依靠蘇丹北方的煉油廠和港口。所以雖然油田主要位於南方,但如果南蘇丹把石油收益獨佔,蘇丹北方肯定心裡也沒法接受。

蘇丹的油田分佈(下方彩色區域)及石油出口運輸路線

所以在1983蘇丹政府以實行伊斯蘭教法為理由取消南蘇丹的自治,其實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更多控制蘇丹南方油田,從而使北方獲得更多石油收益。但這樣南方又肯定不願意接受,雙方巨大的經濟利益分歧沒法調和,因此戰爭一打起來就再也收不住了,第二次蘇丹內戰從1983年一直打到了2005年。是世界近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內戰之一。

本身蘇丹政府是政府軍,南蘇丹名義上只是民兵,所以實力自然是政府軍佔據明顯優勢。而且在蘇丹內戰爆發之前,美國和西德為了抗衡蘇聯在非洲的影響力,曾經長期向蘇丹出口武器。但因為蘇丹南部有大量基督教徒,而且如果南蘇丹自立也更有助於西方公司控制蘇丹的石油資源,所以美國在蘇丹內戰爆發之後中止了向蘇丹政府提供軍備,轉而支持南蘇丹的軍事勢力。然後南蘇丹因為本身就部族眾多,內部還不時發生相互之間的部族衝突,所以雙方打了二十多年誰也沒法佔據真正的上風。

現在的南北蘇丹

但20多年的內戰總共導致了蘇丹100萬到250萬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而雙方始終勢均力敵,再打下去誰也很難獲得更多利益,所以在國際各方的調解之下,南北蘇丹最終在2005年達成了停火協議,雙方同意設定一個六年的過渡期,以決定南蘇丹的最終地位。而在此期間,南北雙方平分石油收益。


最終南蘇丹在2011年通過全民公決走向獨立。但位於南北邊境富產石油的阿卜耶伊地區並未隨南蘇丹一同獨立,而是仍然由蘇丹控制。所以目前蘇丹和南蘇丹目前雖然並存,但雙方仍然存在一些領土與經濟爭議。但不管怎樣,蘇丹目前也接受了南蘇丹的獨立,而且南蘇丹也加入了聯合國和非洲聯盟,所以南北蘇丹再次統一的可能性短期內恐怕已經不存在了。


桃花石雜談


回顧下蘇丹的歷史,這個問題就很清楚了。蘇丹從來就不是一個民族國家,到處都是部落林立。蘇丹就是古埃及時代的努比亞,是古埃及王國重要的黃金和奴隸產地。古埃及諸王朝經常發動入侵努比亞的戰爭,而努比亞人也曾反擊過古埃及,甚至建立過古埃及的努比亞王朝。中世紀阿拉伯人佔據埃及,同時大量的阿拉伯部落進入到努比亞北方遊牧和傳教,這一地區被阿拉伯人稱為蘇丹。



十九世紀中葉,原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阿爾巴尼亞人阿里自立門戶。因得位不正,奧斯曼帝國隨時可能南下平叛,阿里不得不投靠英國,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站穩腳跟的阿里立馬就派兵控制了蘇丹地區,在蘇丹境內和部落酋長們大做奴隸貿易,阿里對蘇丹地區的搜刮引發部落酋長們的不滿,為了管理蘇丹地區,阿里聘請“中國人”戈登為蘇丹總督。戈登在任期間,大力打擊奴隸貿易嚴重侵犯了蘇丹各部落酋長的利益,阿里為平息酋長們的怒火,又撤掉了戈登的職務。

1881年蘇丹邪教頭目艾哈邁德自稱“馬赫迪”,發動反抗埃及統治的暴動,埃及駐軍屢戰屢敗,蘇丹叛軍大有進軍埃及的可能。埃及政府請英國政府派兵助剿,英國政府很現實,蘇丹地區對於英國毫無意義,拒絕埃及政府的請求。埃及為了把英國拉下水,又一次聘請戈登為蘇丹總督,戈登臨危受命,隻身前往喀土穆。喀土穆叛軍被圍困期間,英國政府迫於國內壓力,不得不派兵前往蘇丹解救戈登。拖拖拉拉的英軍趕到時,喀土穆兩天前已經淪陷,叛軍屠城戈登遇害。“馬赫迪”叛軍徹底控制蘇丹並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權,直到1896年英埃聯軍擊敗“馬赫迪”叛軍重新控制蘇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