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近代音樂家年僅23歲離世,2年創作生涯,卻有多部傳世之作

“國之歌者”聶耳是全國大部分人都會唱的《賣報歌》的創作者,是全國人民都會唱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者,郭沫若說他是“人民音樂家”,“天才音樂家”。

名字由來

聶耳原名聶守信,有著很強的音樂天賦,基本上剛聽到一段音樂,緊接著就能唱出來,耳朵很靈,大家都稱他“耳朵”。一次晚會,他模仿別人說話有板有眼,他的耳朵更是能夠像一般人那樣,一前一後的動,又被稱“聶耳博士”,聶守信笑著說:“四隻耳朵連成一串,還挺像個炮彈,這樣挺好。(聶的繁體字是三個“耳”)“就這樣,音樂史上多了個叫聶耳的藝術家。

此近代音樂家年僅23歲離世,2年創作生涯,卻有多部傳世之作

國歌的誕生

始於興趣,終於勤奮。聶耳是從雲南走出來的,他小學期間就自學了多種樂器,比如:二胡、笛子等。高中期間又學習了小提琴、鋼琴等樂器。

1933年,經由田漢介紹,加入黨的大家庭。並開始了音樂創作生涯。後世評價聶耳的創作之路“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樂乃心聲”。音樂家聶耳用鏗鏘有力地音符,寫出慷慨激昂的作品,來反映自己和特定環境下人民的心聲。

此近代音樂家年僅23歲離世,2年創作生涯,卻有多部傳世之作

30年代初,日本帝國主義浸淫東北後,仍不滿足,將魔爪伸向華北,“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腐朽勢力仍沉迷於溫柔鄉,社會是多是“桃花江”等迷人心智的情歌豔曲。作家田漢認為再這樣下去,百姓們都會變成亡國奴,於是找到聶耳,兩人商議要做出一首提高人民氣勢的歌曲。

於是他們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伕曲》後,深受啟發。1935年,田漢為電影《風雲兒女》寫了主題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在一張香菸包裝紙上寫完了歌詞,就被國民黨抓緊監獄。

此近代音樂家年僅23歲離世,2年創作生涯,卻有多部傳世之作

夏衍在田漢留下的劇本里,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煙紙,聶耳來找夏衍,知道這件事後,立刻說到:”作曲交給我了。”於是他根據之前和田漢討論的構思,懷揣激昂之情,花了兩天寫了初稿,隨後,為了躲避追捕,去了日本,在日本他受到友好接待,卻也聽到帝國主義宣揚的大肆侵略口號。聶耳愛國情感的激發,迅速地將旋律更加高昂的定稿寄回國。

反法西斯戰爭中,許多盟國經常播放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反法戰爭結束後,美國國務院將這首歌納入《盟軍勝利凱旋之歌》。直到新中國成立,被徵集為國歌,此後每年國慶,或光榮時刻,聶耳譜寫的樂章都會響起,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近代音樂家年僅23歲離世,2年創作生涯,卻有多部傳世之作

英年早逝,兩年音樂生涯,譜出永世流傳作品

可惜,天妒英才,當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不幸溺水離世,《義勇軍進行曲》首次在熒幕響起時,聶耳已經聽不到了。所以聶耳的創作生涯很短暫,只有2年,卻有著許多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歌曲。

從小就從苦日子中過來的聶耳,對貧苦大眾有感情,鄙視為“象牙塔”中的人和為少數人服務的“陽春白雪”。冬天窮得買不起棉衣,卻用有限的錢到處收集民間音樂素材,他會深入最底層的地方,在充斥著工人、車伕汗臭的環境下聆聽賣嗓子、有功夫的吼聲。所以他真切地懂得了“生命的掙扎”的心曲。

在上海聶耳和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噓寒問暖,聞名至今的《賣報歌》就是這樣唱出來的。1933年到1935年期間,創作《大路歌》、《畢業歌》、《賣報歌》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這個成就不僅得益於他的天賦,更得益於他深入貧困百姓的底層。1933年,聶耳在日記中寫道:

音樂與其他藝術、詩、小說、戲劇一樣,它是代替大眾在吶喊,大眾必然會要求音樂新的內容和演奏,並要求作曲家的新態度。

此近代音樂家年僅23歲離世,2年創作生涯,卻有多部傳世之作

聶耳是音樂家,也是革命者,所以聶耳時常會想將這兩者結合起來,他提出“怎樣去做革命的音樂”。其實縱觀聶耳的創作歷程,恰恰是因為他是革命者,才能成就偉大音樂家的輝煌。因為愛國,所以成就了他偉大音樂家的名聲,也正因為他的音樂天賦,國家才有了激盪人心的代表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