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近代音乐家年仅23岁离世,2年创作生涯,却有多部传世之作

“国之歌者”聂耳是全国大部分人都会唱的《卖报歌》的创作者,是全国人民都会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郭沫若说他是“人民音乐家”,“天才音乐家”。

名字由来

聂耳原名聂守信,有着很强的音乐天赋,基本上刚听到一段音乐,紧接着就能唱出来,耳朵很灵,大家都称他“耳朵”。一次晚会,他模仿别人说话有板有眼,他的耳朵更是能够像一般人那样,一前一后的动,又被称“聂耳博士”,聂守信笑着说:“四只耳朵连成一串,还挺像个炮弹,这样挺好。(聂的繁体字是三个“耳”)“就这样,音乐史上多了个叫聂耳的艺术家。

此近代音乐家年仅23岁离世,2年创作生涯,却有多部传世之作

国歌的诞生

始于兴趣,终于勤奋。聂耳是从云南走出来的,他小学期间就自学了多种乐器,比如:二胡、笛子等。高中期间又学习了小提琴、钢琴等乐器。

1933年,经由田汉介绍,加入党的大家庭。并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后世评价聂耳的创作之路“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音乐家聂耳用铿锵有力地音符,写出慷慨激昂的作品,来反映自己和特定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此近代音乐家年仅23岁离世,2年创作生涯,却有多部传世之作

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浸淫东北后,仍不满足,将魔爪伸向华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腐朽势力仍沉迷于温柔乡,社会是多是“桃花江”等迷人心智的情歌艳曲。作家田汉认为再这样下去,百姓们都会变成亡国奴,于是找到聂耳,两人商议要做出一首提高人民气势的歌曲。

于是他们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后,深受启发。1935年,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主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在一张香烟包装纸上写完了歌词,就被国民党抓紧监狱。

此近代音乐家年仅23岁离世,2年创作生涯,却有多部传世之作

夏衍在田汉留下的剧本里,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烟纸,聂耳来找夏衍,知道这件事后,立刻说到:”作曲交给我了。”于是他根据之前和田汉讨论的构思,怀揣激昂之情,花了两天写了初稿,随后,为了躲避追捕,去了日本,在日本他受到友好接待,却也听到帝国主义宣扬的大肆侵略口号。聂耳爱国情感的激发,迅速地将旋律更加高昂的定稿寄回国。

反法西斯战争中,许多盟国经常播放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反法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务院将这首歌纳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直到新中国成立,被征集为国歌,此后每年国庆,或光荣时刻,聂耳谱写的乐章都会响起,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近代音乐家年仅23岁离世,2年创作生涯,却有多部传世之作

英年早逝,两年音乐生涯,谱出永世流传作品

可惜,天妒英才,当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不幸溺水离世,《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在荧幕响起时,聂耳已经听不到了。所以聂耳的创作生涯很短暂,只有2年,却有着许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歌曲。

从小就从苦日子中过来的聂耳,对贫苦大众有感情,鄙视为“象牙塔”中的人和为少数人服务的“阳春白雪”。冬天穷得买不起棉衣,却用有限的钱到处收集民间音乐素材,他会深入最底层的地方,在充斥着工人、车夫汗臭的环境下聆听卖嗓子、有功夫的吼声。所以他真切地懂得了“生命的挣扎”的心曲。

在上海聂耳和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嘘寒问暖,闻名至今的《卖报歌》就是这样唱出来的。1933年到1935年期间,创作《大路歌》、《毕业歌》、《卖报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个成就不仅得益于他的天赋,更得益于他深入贫困百姓的底层。1933年,聂耳在日记中写道:

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此近代音乐家年仅23岁离世,2年创作生涯,却有多部传世之作

聂耳是音乐家,也是革命者,所以聂耳时常会想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他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其实纵观聂耳的创作历程,恰恰是因为他是革命者,才能成就伟大音乐家的辉煌。因为爱国,所以成就了他伟大音乐家的名声,也正因为他的音乐天赋,国家才有了激荡人心的代表之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