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中醫對此講的清清楚楚!

“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中醫對此講的清清楚楚!

現在天氣漸漸熱起來了,烤串、火鍋、海鮮、大排檔又要繼續走起了。

口腔潰瘍是命中註定的一場偶遇,既防不勝防又是不治之症,一旦相遇,最好還是懷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情,佛系地度過這相逢的一週。

口腔潰瘍,中醫名「口瘡」,患有口腔潰瘍的人,吃任何東西都覺得非常疼痛,每週總有那麼四五六七天讓人感覺十分焦慮。

“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中醫對此講的清清楚楚!

口腔潰瘍的病程

不分男女老幼,幾乎所有人都有過口腔潰瘍的經歷,每個人的感覺也都是大同小異,它的病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只是隱隱覺得哪裡不太舒服,有點癢癢的感覺,總是想舔一舔。

2、第二階段:再過兩天左右就會進入到第二階段,口腔黏膜上出現了一個表面是淡黃色、周圍隱隱泛紅的小坑坑,同時開始了劇烈的疼痛。這個過程會持續三到四天,具體時長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3、第三階段:最後在我們免疫系統的調控下,口腔潰瘍會逐漸進入到癒合的第三個階段,疼痛逐漸好轉,三四天內就會恢復原狀。

“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中醫對此講的清清楚楚!

口腔潰瘍可以發生在嘴巴里的任何部位,不同部位血液循環不同,癒合時間也不同。位於腮幫子或者嘴唇部位,血液循環較為豐富,癒合時間就比較短;位於牙齦或者上顎部位,吃東西過程中會一直有食物摩擦,受到的干擾比較多,癒合時間就比較長。

不過真的非常遺憾,目前口腔潰瘍的確切病因尚不能得到科學有效的解釋,是真正的不治之症。與脫髮和痘痘不同的是,輕微的口腔潰瘍完全不需要任何藥物手段,自己就可以慢慢癒合,但你不能保證它下次什麼時候又會發生。

“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中醫對此講的清清楚楚!

「上火」與口腔潰瘍的關係大不大?

「上火」是生活中常見的說法,牙齒一痛或者有了口腔潰瘍,包括長痘痘、便秘這樣的情況,大家總是會想:是不是身體內「火大」,吃的過於辛辣或者喝水過少所致?

那麼,「火」到底是什麼呢?

“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中醫對此講的清清楚楚!

1、心火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痛瘡瘍,皆屬於心」。心在五行中屬火,主血脈,開竅於舌。平時脾氣急、愛發火置氣,或者心裡總揣著什麼事導致焦慮,都會內化為火,影響到血脈的正常運行,出現壅滯、逆亂的情況,導致局部堆積了大量垃圾,爆發出來則為瘡瘍。痛則不通是也。

2、脾損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主肌肉,像嘴唇、牙齦這些嫩肉肉也是跟脾有關聯的。大家應該都有體會,一時貪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是羊肉、櫻桃、荔枝、堅果這樣火熱之性明顯的食物,都有可能使口腔潰瘍爆發。

脾是個實心的臟器,但與之關聯胃和大腸卻是空心的,有受納的功能。所以但凡你當時沒管住嘴,那些身體不太歡迎的食物都會在胃和大腸裡作亂作妖,產生實熱或者是飲食積滯,進而影響脾的功能,出現口腔潰瘍。

3、溼盛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曰:「脾屬土,其應溼,溼勝則傷肌肉」。口唇的肌膚長期在這種溼漉漉的環境裡浸泡著,當然容易潰爛。

很多人說,自己吃東西的時候老是會咬到嘴唇舌頭,繼而潰瘍。回頭琢磨琢磨,是不是因為溼邪太盛導致水腫,從而使這些肌膚越界進入了牙齒的咬合範圍裡呢?

4、上熱下寒

長期反覆的口腔潰瘍,除了體內溼盛之外,上熱下寒同樣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這樣的人,一方面很怕冷,手腳不溫,消化不怎麼地,總是拉肚子或便秘,還痛經,一方面又總起暗瘡,嗓子老發炎,眼睛老紅腫,口腔老潰瘍。

《醫理真傳·卷一》對於這個現象解釋為「陽氣過衰,陰氣過盛,而陰中一線之元陽,勢必隨陰氣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腫、耳腫、喉痛之症,粗工不識,鮮不以為陰虛火旺也」。

說白了,就是寒溼之邪過盛,自下焦慢慢堆積,把虛弱的陽氣往上驅趕,犯到頭面部,便是那些所謂的「上火」症狀。

“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中醫對此講的清清楚楚!

口腔潰瘍治不好怎麼辦?

既然不能徹底治癒口腔潰瘍,那我們就要讓它趕快消失。在口腔潰瘍期間,為了避免刺激傷口,整體飲食還是要以清淡為主,少油少鹽,忌菸忌酒,同時也要更加註意口腔衛生,儘可能地抑制口腔內的病菌活動。

而很多人一上火,不分青紅皂白,不看自己的體質,一個勁地瀉瀉瀉,想想看,不就是在慢慢地消耗自己的正氣嗎?心中建立起辨證辨己的意識,治療、調理、養生、防病才能百發百中。願大家都過一個不「上火」的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