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上班工作,卻越來越窮?

好人2909


不知道樓主為何會有此疑問?

這個時代不缺浮躁的人,缺的是踏踏實實、認真做事的人。

現實中,我認識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上班工作的人幾乎日子都過得還不錯,雖不至於大富大貴,但基本溫飽沒啥問題,有的還有車有房。其中只有一個個例,我的前同事,可以說是太不幸了,一年半的時間內,有三個親人得了重病。岳父晚期胃癌,媳婦胰腺癌,父親是腦血栓。

能稱得上“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人一般業務水平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即使是做著沒啥技術含量的苦力活,也是比較能幹的那種。這樣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會得到老闆的喜歡。

這類人可能的缺點就是“不會來事兒”,不知道怎麼巴結領導和領導搞好關係。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得不到重用。估計這種情況,在國企可能會比較普遍吧。


相反,我見過的“不踏實、愛折騰、”自以為有點小聰明的窮人比較多,甚至欠一屁股債的也不少。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確實“掙了大錢的”。

拿我自己舉例子。大學畢業兩三年以後,覺得自己學了點本事,就出來自己“創業”。弄了幾個項目,都沒弄好。三四年的功夫,欠了不少的外債。後來結婚,有了孩子才開始踏實下來。開始認真的學習知識和技術,先是幫人家打工,後來和朋友合作開公司,到現在不敢說過得多好,但普通老闆姓該有的我幾乎都有了。

所以,不要只看見那些“愛折騰”而掙了點小錢的,就看不上那些“踏踏實實”的人,因為瞎折騰而負債累累的人其實更多。


劍心成長筆記


你自己不折騰,沒有人主動給你漲工資,老實人吃虧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跳槽的都是精英,多少帶給你漲工資的可能,所以要感謝那些跳走的和跳來的。現今社會有多少在公司上班上人在一個地方幹六年的,稀有。為什麼招聘網站每天都在招聘,人流動性很高,二十個畢業生進公司,一天培訓安排住宿,第三天走四個第六天走一半,月底基本走光了。這就是現實。有本事的被慫人指揮幹活,一定會走人。選人的都選自己認為能把控的,結果一茬不如一茬。基本上兩三年跳一次,將將追在GDP後邊,不至於太難過。追求穩定意味著失去自我,做溫水裡的青蛙想跳槽時總會覺得太難。一旦寒冬來臨,就像那個收費員說的,我幹三十年收費員了,年齡大的,也不會幹別的。你會因此自殺,還是餓死,還是選擇新工作,哪怕是做保潔員,也是工作啊。


別惹螞蟻12


1、真正決定窮的不是工作,更不是你的工作態度,而是你的工作能力。打個比方說,一個人,要學歷沒學歷,要能力沒能力,還沒有特別的技能,只會做保安或是保潔,一個月工資也就2000多點,好點的可能3000,即使保安做的再好,桌子擦的在乾淨,年薪也不能幾十萬吧?公司有沒有年薪幾十萬的工作崗呢?總經理,總監,項目經理,都有幾十萬,但是能給一個只會保安和保潔的人做嗎?顯然是不可能的。真正決定貧富的是你的能力,不會僅僅是你的工作態度。

2、如果嫌工資水平和你的工作能力不匹配當然可以換工作,如果是能力不足以支撐你去追求更多的薪資水平,那麼就請你抓緊時間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後,在去謀求更多的薪酬。

3、工資水平會越來越高嗎?除去通貨膨脹的因素,是不會的。隨著人工智能化的普及,人工成本會越來越低,有些工作崗位直接被機器人取代了,所以呢,不去學習提高未雨綢繆,不光是工資低窮的問題了,而是飯碗都沒有了。

4、工作越認真越努力然後感覺越窮,真是神邏輯,我簡單的問一句,不努力,不認真,就會覺著富裕了嗎?任何一個工作做的好壞都離不開一個好的態度,而一個好的態度只是幹好本職工作的開始。

5、嘮叨抱怨總是不好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活的更硬氣!才有膽氣要你想要的東西。





孤獨的小年


古人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如果“埋頭幹活”能發家致富,那麼,世界上最富的人應該是挖煤搬磚掃大街的,恰恰相反,那些幹著重體力、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人,都是拿著最低的工資的人。這是市場價格決定的,因為踏實認真,是市場上的“空氣”,是一種好品質,但通用且不值錢。空氣寶貴吧,但是免費的。

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就像空氣一樣珍貴,但不是最貴的市場價格。勞動報酬是由於市場上勞動力的供求關係決定的,搬磚的很累很辛苦,需要認真踏實,否則磚會被摔碎,但搬磚的人排著隊求職,價格就便宜了。這個念頭,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方面的人才供不應求,工資就水漲船高,年薪40萬起薪,因為各大企業哄搶啊。

假設有一天,地球毀滅了,富人們要跑路,誰跑的快,給錢多。那麼,搬磚的人體格壯,誰出錢多我揹著誰跑。那些高薪的程序員,天天加班,早就掏空的身體。就這小身子骨,自己都跑不動,還想買體力?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體力供不應求,體力就值錢。

在現有的勞動力和人才市場上,收入取決於貢獻值和公司的薪酬機制。題主說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是一種賺錢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如果你天天踏踏實實、認認真真重複做著一項基礎工作,比如,你天天是整理檔案,這是重複勞動性工作,工資每月就三四千,因為你嫌少有人搶著做。這項工作的技術含量並不多高。但是,如果你通過整理檔案,總結出一些規律,把握其中內涵,就可以提升你的價值。比如,你研究檔案中那些人成長最好,他們的共性在哪裡,你就可以當職業規劃顧問,你的收入就實現了質的飛躍。

還有一點很重要,雖然有些負能量,但為了你好,還是不得不說。就是職場環境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了尊重勞動、尊重敬業的領導,你可能受到重視,提職加薪。但是你遇到了喜歡拍馬屁、搞關係的領導,你就會受到冷落,甚至坐冷板凳。

比如,我有一個同事,家裡負擔特別重,他為人特別老實,工作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就想得到領導認可,提職加薪,減輕家庭負擔。但每次提職加薪都沒有他。為什麼?因為領導不喜歡他。地球又不是離了你不轉,領導不喜歡不賞識你,你就沒有機會提職加薪。這是職場法則決定的,你對上負責,上級負責提拔你。相反,他越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就越是忽略了職場情商,他期盼著領導發現他、重視他、肯定他,卻總是事與願違。因為,在領導眼裡,這種勤奮是應該的,領導更需要的是他的利益。

總之,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是職業成長的前提,任何成功的人,也需要這樣的精神。但僅僅靠踏實認真,不是成長成功的充分條件。一是你可能是重複的勞動,二是你認真工作,不等於你貢獻值大,三是你埋頭苦幹,得不到上司的賞識,四是你拼命工作,但成功的機會不多,等等。提職加薪的條件很多,天時地利人和,還要遇到貴人相助。


職場火鍋


這是一個令人無語,也讓人心酸的現實。的確是,踏踏實實上班,認認真真工作的人,似乎越混越差,越來越窮。每月拿著勉強溫飽的可憐薪水,衣服不敢買,館子不敢下,房買不起,病生不起,現在竟然死都死不起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你沒膽。也就是說,你不敢幹。人很老實很本分,但是缺乏魄力。辭職做生意,沒有膽量,總是想要是賠了咋辦!當官往上爬,也沒有膽量,該活動了不敢活動,總是擔心領導要是拒絕了咋辦!所以,機會給你遞到手裡也抓不住。

二,你沒產。產是什麼?字面解釋是產量,實則是成績。看似踏踏實實上班,但都是按部就班地從事一些沒有價值的重複勞動。沒有思想,沒有創新,也就沒有什麼驕人的業績。所以只能掙點死工資。

三,你沒喊。職場有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為什麼同樣的工作,同樣的業績,別人升職加薪樣樣不落,因為人家會哭喊,也就是會爭取。如果你太老實,幹活時像猛士,分錢時像紳士,當然什麼好處也沒你的。

四,你沒舔。在企業上班,高薪的唯一途徑就是做領導,國企尤其如此。可是帽子就那麼幾頂,人人都想搶過來戴在自己頭上。此時,工作能力就不是決定因素了,必須有搞定上司的能力。怎麼搞定?得捨出臉皮!!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閱讀我的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單純考慮上班而言,決定你是否能掙錢的通常有幾個因素:

一、大勢。

什麼叫大勢呢?你的行業在風口,你就掙得多,你的行業在下沉,你再牛逼也迴天無力。當前互聯網、金融、房地產行業處於風口,高速上升,人才匱乏。

這三個行業隨便出來一個人都能月薪過萬,如果是一線城市,三大行業年薪三五十萬跟玩似的。

如果你是傳統制造業,輕工業,目前就處於緩慢發展階段,人才飽和度高,二三十萬年薪已經是高級技術人才了,普通工人也就月薪3000。

大勢所趨,個人能力在時代浪潮中是渺小的,所以說選擇大於努力。

二、平臺。

一個小公司,年薪30W可能就算高管了,但一個500強,年薪30W只是剛邁進中層的門檻。所以平臺很重要。

平臺還能帶來發展空間,一個小公司的行政,你做得再牛逼,也只能是月薪三五千。因為小公司的行政部門沒有形成系統,更沒有行政總監之類的職位。行政做一輩子還是行政。

大公司就有行政主管,行政經理,行政總監,你就有機會往上爬拿更高薪水。

三、個人能力。

努力和踏實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考上二本的人,未必就比考上清華的人努力得少,可是清華的含金量完爆二本。

不是沒人人努力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更不是每個人努力之後得到的能力都是相同的。說得玄乎一點,還有天賦。

普通人再努力,你也比不了愛因斯坦,比不過梵高,比不過達芬奇,比不了牛頓。

資本只為結果買單,而結果來源於能力,不是努力。有人努力考60分,有人天天逃課考100分,你說誰更優秀?答案顯而易見。


三句不過崗


這種情形還真不少。絕大部分中國人的傳統教育理念裡,大多都包含著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的信念,但現實生活中真正實踐這兩條的卻又有很多失敗的例子,過得越來越窮,為什麼會這樣?


我總結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膽子不大


王健林曾經說過,清大北大不如膽子大。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機會,能否抓得住,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是否膽大。一般來說,信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人都比較保守一點,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膽子小一點。只有稍微出格一點的事情,就不敢嘗試,即便事後發現喪失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也還是會安慰自己說,我是個踏實的人,冒進不是我的風格,我踏踏實實做好手頭的每件事就好。


對於那些膽子大、勇於嘗試的人來說,越是快速發展的時代,機遇越多,回報也會越多,而對於那些保守拘束的人來說,趕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會慢慢被淘汰。很不幸的是,在那些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人群裡,這種人的比例是不低的,所以這種人可能會越來越窮。


2、方向不對


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方向不對,花再大的力都白費。

一般來說,習慣於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人,會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手頭、眼前的事情上,會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的細節上,自然而然就會對大的方向投入較小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就容易迷失方向。

方向不對,就很容易南轅北轍。這樣,哪能不窮呢?


3、勤奮不足


說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人勤奮不足,可能讓人覺得有點不解。在我們的印象中,踏實、認真的人大多都是勤奮努力的人。


是的,踏實、認真的人大多都是努力、勤奮、用功的人,但我這裡所說的勤奮不足指的是他們的勤奮大多是低質量的勤奮,是方向不清晰、不注意方式方法的勤奮。踏實、認真的人往往陷在自己的努力和用功之中,對戰略、策略、效率、方向、方法等思考得少,用得更少,所以會造成看起來很努力、很踏實認真,但效果不好、事倍功半的情形。


而那些真正捨得在戰略、策略、效率、方向、方法上下功夫的人,他們的努力成效往往更為豐厚。比較之下,那些勤奮質量不高的人自然會處於下風狀態。


因此,對於人的一輩子來說,踏實、認真很重要,但有膽略、方向正確、高質量勤奮的踏實、認真更重要,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落後、貧窮的狀態。


彎弓射鵰er


這充分說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10多年前在北京幹計算機工作我能掙3000多,但因為自己能力有限,不可能在北京租一輩子房子,孩子上學也會有問題,家裡還有老人,回家結婚上班乾電工,到現在,工資四千多,前年過年看到個老同學,一問收入,已經不到20k了,我在招聘看了看,現在程序員基本都過萬了。在地方上幹活人際關係比能力更重要,因為干時間長了稍微用點心業務能力很難量化區分高低的。說你行你就行。有些好單位會出現同崗不同酬,普通單位,都是同崗同酬,人力資源那不會因為你技術高工作態度好加工資的,想發展就得換地方,小地方的缺點好企業就一兩家,你企業不能換,崗位又換不了,個人沒負擔的可以換工作地區,有負擔的就跑不了了。能力越大幹的越多責任越大,處罰也會多(這時就是體現關係的力量了),結果回頭一看工資只有兩行淚。


太行下的6985


記得聯想集團的柳傳志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都是拉車的人。我們不僅要拉車,還要抬頭看路,再回來好好拉自己的車。走一段,再抬頭看路,再回頭拉車。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對的事情。

題主提到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並不等同於富裕,僅僅靠“踏踏實實和認認真真”是擺不脫“窮”的境況的。踏實和認真只是蓋房子的基礎,但它們自身帶來高樓大廈的結果。從常規的印象來看,踏實認真去工作的人,一般有幾個特點而導致自己無法變得富裕起來。

一是他們的思維錯誤。

他們或許從小受父母的教育、受老師的教育,就是隻要踏踏實實、認認真做事、做人,就能夠有回報,但他們沒有被告知,這個社會是殘酷的,踏實和認真只是本份,如果要擺脫“窮”,還要加上其他的教育,比如表達能力、業績導向、人情世故、社交能力。

二是他們喜歡與世無爭。

他們總認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能夠做好就可以。即便自己吃了虧,也不願意去計較。他們不喜歡競爭,不喜歡爭先恐後。一個人在一個圈子裡(比如公司),如果長期不爭,長期沉默,就會被這個圈子認為沒什麼能力,沒什麼膽量,更不要說指揮人、指使人。他們寧願當一顆棋子,被大家擺弄來擺弄去,也不願意當一個喜歡“出頭”的人。開會的時候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千萬別讓我發言”;走路的時候,時刻告訴自己“千萬別碰上領導”;有客人來的時候,又低頭想著“僥倖”:“千萬別讓我招待,我嘴拙”。所以組織在提拔、加薪時,往往會把這樣的人排除在外。

三是他們本來就沒想富裕。

儘管他們會有走向富裕的願望,但實際上,所有的思想和行為都選擇了安逸。他們對生活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工作離家近,只要工資能維持基本生活,只要不會被公司批評,只要自己不犯錯,只要自己不和同事鬧矛盾,一切都安好。選擇安逸,就是選擇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儘量節約、節省地過日子,再大的蛋糕我也看不上,我過好我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

四是我有苦勞的心理。

中國人最講究“我沒有功勞 總有苦勞嘛”。現代社會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已經不再講究苦勞,社會只認功勞,因為每個社會的細胞(組織)都靠功勞或者,苦勞不講求結果,只講究辛苦。踏實和認真或許只是苦勞的一部分,它們不等於工作結果。沒有功勞,就不會被提職,不會被加薪,最多也只能隨著“水漲船高”長點自然工資。

踏實認真的人,按照題主的意願,最應該成為富裕之人,最不應該受窮。但社會變了,任勞任怨、踏實肯幹都快成了貶義詞了。我們不應該反對踏實、認真,但也不能忘記融入社會的能力,不能忘記人際能力和概念能力的威力。財富,永遠向著踏實認真而又“有心”、“用心”之人。


耕然夫


沒錢的給有錢的幹活,這不叫上班,只能叫“打工”。

什麼時候沒有了打工,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真正的上班。

只要有打工,就不會有真正的平等。

一味的老老實實的給人家打工,人家只能會越來越富有,而你永遠是在下風,而且越來越窮。

想不窮,就得發出自己的聲音,超越自己的身影,成為時代的精英。或者自己當老闆,或者自己成骨幹,或者自己當領導,或者自己成要員。

其實,人的能力不同,這樣的競爭未免不太公平。真正的科學發展還得是公正平等,還得是讓人踏踏實實的,認認真真的上班,也一樣能安心,富有成一統。

所以,縮少貧富差距,始終應是我們肩上的擔子,牢記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