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走了一生的路,都是為了回家。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一灣淺淺的海峽”,是余光中的鄉愁。

為了求學、務工,還是對夢想的追求,隻身到大城市打拼生活的每一個遊子,血液裡都流淌著對故鄉的深情羈絆,有喜有愁有無奈。

回憶裡的故鄉,是睜眼沒有負擔,閉眼便可安眠的地方。如今的故鄉,成了車馬奔程趕來,卻只能稍作歇腳的驛站。

落葉歸根,才是心安,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城裡的人走不出去,城外的人留不下來。

每一座城都在追趕著發展的腳步,通了汽車、高鐵,手機上網購物也一樣方便,小鎮獨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三餐清淡,溫飽安詳。

可若不是夢想在遠方,誰願意背井離鄉。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小鎮的慢節奏反而成了“累贅”,沒有才華展示的舞臺,耽誤了大好的年華。對大城市的嚮往,對小城鎮的不捨,無奈的心情難有人懂。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故鄉更像是童年無憂慮,老年無顧慮的避風港。

正是為了“上有老,下有小”都能幸福地生活著,很多中年人也不得不捨棄“安逸”,扛起一個家的責任,離開故鄉。

漂泊過的葉子,從樹上落下,從土裡回家,就是歸宿。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在外面的世界闖蕩的人有勇氣,心裡也裝著一份“大不了回家”的底氣。故鄉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你走,它讓你留戀,你留,它敞開懷抱。

故鄉有父母、有妻兒、有青梅竹馬、有鄰里街坊,用矮矮的樓房窄窄的巷,保護著人們心底最質樸乾淨的信任,抵禦著利慾縱橫的侵襲。

因為故鄉的生活簡單,人心自然也就簡單了。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人生應該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才更有底氣往前再走兩步。

別遺忘了故鄉人事物,生於斯,長於斯,是一種恩澤。天然可口的小湯小菜,吃著比餐館的宴席讓人放心;路上迎面而來的笑臉,比擁擠車廂裡陌生人的擦肩讓人安心。不用等車,三兩步的時間走到家;沒有門票,隨處都是青磚綠瓦的小橋人家。

故鄉不是落後,它只是默默守在你背後。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小鎮,依山傍水風景清秀,百姓安居樂業,讓人十分嚮往。這與他童年在湘西苗鄉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他小時候喜歡自由,逃課之後也不去幹別的事,有時到山地裡抓蟋蟀跟老木匠比賽,有時跟小夥伴們在河裡胡鬧。上學的一路,欣賞傘鋪的學徒制傘,聽聽豆腐坊拉磨的聲音,他在自傳中也寫到:“我就歡喜看那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許多事情。

讀完一本小書的同時,又讀完一本大書,故鄉便是他的這本大書。書裡有自然趣味,有生活百態,有他日後創作的激情與靈感。

也許,故鄉也是你心中最溫暖的力量。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鄉音難改,鄉親難忘,走過那麼多地方,心裡還是念著故鄉的好。

它也許沒有輝煌的歷史,一磚一瓦卻壘砌小家的故事;它也許沒有聞名的風景,青山綠水足以護佑百姓的安康。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故鄉仍有無與倫比的美麗。

故鄉獨好,不羨天涯

故鄉花開

遊子可緩緩歸矣

這裡有家人的牽掛

是你人生的退路

世間美景百般好

還是故鄉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