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S就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資金盤的“蝨子”

Odaily星球日報出品

作者 | 茶涼

VDS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资金盘的“虱子”

最近 VDS 這個共振傳銷幣創造了 2 個月 40 倍漲幅的暴富神話,讓共振這種模式在幣圈突然大熱。

先介紹一下 VDS 這種共振模式:就是項目方做一個錢包,你把 BTC 導入進去,同步生成一個 VDS 錢包,用戶就可以用錢包裡的 BTC 去兌換(共振)VDS,越早參與 1 個 BTC 兌換的 VDS 就越多。其核心可以說是融合了資金盤玩法的變相 ICO——因為你是拿主流幣去兌換項目方發行的新幣。

綜合目前爆出的各種消息來看,一大波模仿 VDS 的共振幣即將到來:HDS 振 HT,ODS 振 OKB,EDS 振 ETH,WDT 振 VBT,SDS 振 EOS......

擅長包裝的“共振幣”

VDS 的包裝非常 “上臺面”,在讀白皮書的過程中,白皮書中的專業詞彙會可能會把投資者搞的雲裡霧裡,暈頭轉向,比如說“橢圓加密曲線”、“POW 對沖平衡發行機制” 等等,其實很多的章節都讓人看不懂,但是由於採用了較多的、生硬的專業詞彙,你可能會被矇騙過去,讀完只有一個感覺“這是一個要改變全世界的好項目”。

按照白皮書所說,VDS 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區塊鏈項目,更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隱私互聯網的多項研究成果的整合,將在身份安全、網際自由、隱私社交、去中心化金融和商業方面發揮作用,其本質是一個開放性互聯網,同時建立一個未來貨幣網絡。也就是說 VDS 是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務於世界的。

看到這個規劃的時候,首先想到了致力於隱私互聯網的蘭花協議,VDS 的功能與蘭花協議有相同部分,但是比蘭花協議用途更廣泛,技術實力更強,因為 VDS 同時要打造一個貨幣網絡。蘭花協議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區塊鏈項目,由於需要有非常強勁的技術實力,團隊歷經三年,仍未取得成功。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既然是做分佈式隱私互聯網,為什麼還要結合貨幣金融,二者又是如何結合起來的?白皮書中未能查找到答案。

按照團隊的解釋,VDS 的技術是脫胎於比特幣,是對中本聰的尊重,甚至還有基於 BTC 的 1:1 空投。

通讀白皮書發現,VDS 採用了幣圈頂尖的技術,智能合約、大零幣的匿名技術(零證明技術)、跨鏈交互等等,可以說集合了很多主流幣的特徵,完全能夠將主打匿名的大零幣、主打跨鏈的 ATOM 等主流幣遠遠甩在身後。VDS 還採用了 POW 對沖平衡發行機制,以確保金融生態保持合理運行,但是白皮書中並沒有過多的進行技術層面的闡述。

雖然 VDS 火爆,但是幣圈一些資深玩家似乎對這個幣不太感冒。

“幣圈現在都在關注 VDS 這個模式幣,共振比特幣。我第一開始瞭解這個幣的時候是 8 塊錢,我發現這個幣通過用對標比特幣來進行眾籌,我立馬想到了 EOS 當時對標 ETH,當時 EOS 私募只收 ETH,而對 EOS 的投資需求,會支撐著 ETH 的價格。我感覺 VDS 沒有什麼新意,結果被炒起來了。還創出一個新詞叫:共振。”炒幣玩家孟凡戲謔道。

業內人士劉可分析道,“從 Fomo3D 到 VDS,體現了會講故事包裝的重要性,本質上是一回事,沒什麼新東西,包裝得好,看上去就像另一回事,多看看科幻,類似‘鋼印’這類詞和設定挺多的,還有作品給你世界觀全部鋪完了,邏輯推演也推得差不多了,反正小眾,看過的人不多,直接借鑑改改得了。 圈到錢別忘了反哺一下,畢竟不少世界觀方面愛死磕、很創新但不會混圈的作者書賣得並不好,畢竟極少部分讀者才能從燒腦中得到快感,大部分人看書只求愉悅,只有和錢扯上關係才會認真推敲:哇!區塊鏈革命。”

VDS 本質還是傳銷幣

之所以認為這是個傳銷,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所採用的“鋼印信任體系”,其實質就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傳銷模式,只是包裝了一個好聽的名稱而已。

VDS 採用多層人際裂變推廣的遊戲規則,其本質就是拉人頭髮展下線,然後給予提成獎勵,這個體系是一個多達 12 層的垂直傳銷體系,直接和間接的拉人頭都能夠獲得獎勵。這種傳銷模式是傳銷組織在洗腦時最常用的方法,而項目經過區塊鏈的偽裝,光明正大的進行拉人頭。你想要加入這個“組織”,首先要支付 10Vollar(VDS 的代幣),上線可以獲得 3.5Vollar。

VDS 團隊完全匿名,其出現的頭像只有一個 V 字面具,VDS 並不是主打匿名貨幣,所以其隱藏團隊的做法,反而更容易讓人懷疑。VDS 機制錢包實行雙錢包設計。VDS 錢包支持 BTC 私鑰,對於 VDS 項目,將存儲 BTC 的賬戶導入 VDS,風險是非常大的,因為 VDS 是不透明的。

這個項目最可怕的地方不僅僅在於傳銷。在 VDS 中,代表身份的是 VID,而要想擁有 VID,必須在錢包中存儲不少於 0.1BTC,你才有拉人頭的資格,同理,這 0.1BTC 在未來很有可能不屬於投資者了。

而在所謂的共振交易中,VDS 只支持用 BTC 兌換 Vollar 的,但是 Vollar 不能兌換 BTC,這是一種單向的兌換方式。我們可以更深入的思考,是否存在項目方通過發行空氣幣,換取 BTC,吸籌 BTC 的可能性。

在白皮書中,並沒有通常我們所見到的 Token 分配比例,而稱之為“VDS 初始生態搭建基金”,名字挺洋氣的,包裝的天花亂墜,這個基金共 1200 萬 Vollar,將用於明網網站搭建協議獎金、上所獎金、礦池上幣合作獎金、搭建超級節點等等。這筆基金的來源在於預挖的 1 億 Vollar 啟動資金。在 VDS 生態中,TOKEN 是沒有鎖倉機制的,創始團隊沒有任何約束,可以隨時拋售,換取 BTC。並且為了致敬中本聰,還會將 10000Vollar 留給中本聰。

所以,看到這裡,你可以明白了,VDS 項目不管宣傳的多麼天花亂墜,白皮書寫的如何華麗,採用多少迷惑投資者的專業術語,層層剝皮,其本質仍然是一個“傳銷幣”。

或早或晚,都會一虧而光

幣圈資深投資者李飛對 Odaily 星球日報表示道:“這種幣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值小、拉昇快,當然撤出也快,因此受到熱錢投資者的偏愛,並且這類幣制定的規則是讓持幣用戶獲得額外收益,從而吸引更多地投資者入局,拉昇幣價。但是有暴漲就有暴跌,風險與收益並存。”

“我想說的是,不要因為錯過這種項目而感到難受,從最開始它就不是屬於你我的機會。因為你我已經不是小白了,投資界有句話是,你只能賺你能力圈之內的錢,在你懂的越多的過程中,能力圈也發生變化了,是倒退不回去的。”投資者張超也對 Odaily 星球日報說道。

“很多人玩 VDS 賺了不少,但傳銷就是傳銷,是區塊鏈行業的毒瘤。對個人而言,每天都有無數的盤子,盲目追熱點,遲早要踩雷。那些高喊自己靠盤子發了財的人,確實是發財了,但看看他的背後,又有多少人死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大家不要被倖存者偏差給迷惑了。”玩家老王對 Odaily星球日報說道。

在筆者看來,凡模式幣都有生命週期,而且死亡的速度遠比大家想象中的更快,投資者一旦被套則幾乎無解套可能,最終就是歸零。一個本質是資金盤的項目根本無法持久,玩這種幣最可怕的不是進去虧錢,而是賺了錢後養成的投機心理和習慣,導致後面的生活中對很多賺錢慢的項目都提不起興趣,總想著繼續下一個類似的項目,則結果是必然有翻車的一次,而那一次基本上是你重倉的一次,會把之前賺的錢全部賠光。能賺錢的幣就是好幣”是這類玩資金盤、模式幣的人經常會講出來的話,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賺的錢早已被莊家標好了價格。或早或晚,都會一虧而光。

文中劉可,張超,李飛,孟凡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