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正醞釀重大調整,或重新梳理旗下品牌

記者 | 李亦萌

曾因“柴油門”醜聞跌跟頭的大眾汽車如今正向電動車領域全面轉型,但對這頭體形龐大的巨象而言,轉身的代價並不小。

截至目前,這家汽車製造商為了平息“柴油門”醜聞所造成的各類影響,據信已經花費了近300億美元,同時還將投入超過500億美元的資金來開發電動車。

但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資源畢竟有限。毫無疑問,大眾汽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近期有報道稱,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正考慮中止部分業務,以便將注意力集中於面向電氣化動力的轉型。

據美國《汽車雜誌》(Automobile Magazine)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正在醞釀一系列重大調整,以期對旗下龐大的品牌陣列進行“瘦身”。

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據信正通過各種方法謀求“砍掉”旗下非核心豪華品牌和高性能品牌,其中包括賓利、布加迪,還可能包括蘭博基尼、意大利汽車設計及工程公司Italdesign以及摩托車製造商杜卡迪。換句話說,截至2030年,上述品牌有可能均不再是大眾汽車集團的一部分。

但有信源稱,蘭博基尼如果歸入奧迪或保時捷麾下,則將獲得第二次機會。

同時,該集團還可能削減旗下西雅特和斯柯達等廉價汽車品牌的規模,或對其進行整合。

另有傳言稱,布加迪將被給予該集團充滿傳奇色彩的前監事會主席皮耶希(Ferdinand Piëch)

談及賓利,大眾汽車集團一名負責戰略的內部人士表示,“當你可以對引領潮流的技術進行支持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在一家‘向後看’的企業身上投資?僅憑驕傲的歷史和出色的手工製造技藝已經不足以戰勝一切了”。當然,賓利的未來據稱還有其他可能,例如大眾汽車集團繼續對該品牌進行維護,直到有一名跨國買家將它買走

《汽車雜誌》援引狼堡內部人士消息稱,從長遠來看,只有大眾乘用車、奧迪和保時捷品牌可能以現有的形式在集團內部存活下來。而其餘一部分乃至全部品牌都有可能被合併、重構,或簡單地一賣了之。

作為本輪戰略調整的後續,大眾汽車或將引入一個僅製造電動車的全新品牌,後者將專注於小型車細分市場,並搭載自動駕駛技術,以吸引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

上述新品牌所推出的車型在尺寸上會有多更多選擇,從比目前比大眾UP更小的尺寸到比Polo略大的尺寸,一應俱全。

“如果不嘗試推出一些有潛力打破市場格局的新產品,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那麼一定會釀成大錯。”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Herbert Diess)說,“可問題往往在於,我們已做好全盤準備,卻發現經費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