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炒股家庭並非越多越好 而是應保持一定規模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統計結果,2016年2季度,我國有8.8%的家庭參與了股市,持股家庭約為3700萬戶。

中國炒股家庭並非越多越好  而是應保持一定規模

3700萬戶家庭炒股,涉及上億股民,在股市大漲時,每天資金成交量上萬億元,A股成了迄今全世界參與人數最多、成交資金數額最大投資場所,讓全球為之震顫和刮目相看。就目前中國而言,如此龐大的炒股大軍,是好事還是壞事?又該如何正確看待?需監管層及全社會認真思考。

筆者認為應客觀理性地看待這一問題,既不能對其發展過分盲目樂觀,片面擴大其積極作用,看不到其潛藏的風險隱患,對其放任自流,從而使股民失去投資理性,導致股市投資無序膨脹;也不能將其視為洪水猛獸,對其正面經濟意義視而不見,片面誇大其風險,進而呼籲政府採取打壓措施而影響股民正常投資意識發育並影響資本市場正常發展。

從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看,正因為有日趨龐大的中國炒股家庭和上億股民參與、並對股市投資痴心不改和熱捧,才使中國A股市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也正是因為參與股市家庭數量和人數越來越多,才激活了中國資本市場,有力推動了中國總體融資模式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轉變,為實體經濟降低融資門檻、降低融資成本及增加融資渠道開鑿了便利通道;也正因為資本市場日益活躍,才反過來為普通民眾提供了最大的投資理財市場和投資理財平臺,日益喚醒普通民眾投資意識,使民眾投資路徑不斷拓寬,為避免財富縮水提供了捷徑。且更重要是的,正因為有這麼龐大的炒股家庭和炒股人數,才增強了中國資本市場抗風險能力,中國資本市場雖經歷幾次大起大落,卻仍然沒有破滅並不斷髮展壯大。

中國炒股家庭並非越多越好  而是應保持一定規模

我們在看到3700萬戶炒股家庭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正向推動作用之時,也要看到這一龐大炒股家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參與炒股家庭越多,股市暴跌導致的虧損家庭也會越多,從而社會打擊面也就越大,並且由此引發社會恐慌情緒也會迅速蔓延,這對股市止跌企穩會帶來很多不安定因素,這是值得政府監管當局關注的大事。 二是參與家庭越多,越容易造成參與者素質參差不齊,一些根本缺乏股市常識的家庭和股民加入炒股大軍,更容易誘發股民“追漲殺跌”盲目投資情緒,從而推動股市非理性上漲,加劇股市泡沫化。

顯然,從上利弊分析可見,參與A股市場家庭和股民並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股市正確投資理念的家庭和股民,政府更不應輕易讓其進入股市。如果只一味追求資本市場發展規模和號召廣大民眾入市、而不重視參與者質量,那後果將是很危險的。這一波牛熊市就給政府和民眾上了一堂生動的警示教育課。因此,為了A股市場長久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筆者給政府提三條建議:

中國炒股家庭並非越多越好  而是應保持一定規模

一要設立A股市場準入條件,對參與炒股家庭和股民設立家庭收入狀況、資金來源、抗風險能力等量化准入指標,對達不到量化指標而要求進入A股市場的家庭和股民進行風險提示,並給予大力勸告,防止其盲目入市,減少股市中抗風險能力弱的家庭和股民,確保A股具有較強抗暴漲暴跌能力。二要對已進入A股市場的家產和股民通過各種途徑,建立動態、靈敏監測機制,有條件的可開辦股市培育班,提高炒股家庭和股民股市常識;並對其持股數量、買賣交易時機隨時進行風險提示,提高其對股市風險駕馭能力,防止風險擴散和蔓延。三要加強對炒股家庭和股民融資融券及各種場外配資監管,嚴禁高槓杆進入股市,確保炒股家庭和股民根據自身資金實力買賣股票,防止股市暴跌時加大炒股家庭和股民風險,既可樹立炒股家庭和股民理性炒股意識,也可防止A股市場泡沫化和風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