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的,跟父母的感情不是那麼深,我應該怎麼做才能消除這種隔閡?

小凡家的橘子


爺爺奶奶從小把你帶大,和父母不親,既然想消除隔閡,通過努力一定是可以的。

感情的產生是靠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想培養和父母的感情,消除隔閡,需要你和父母共同努力才行。

住在一起,朝夕相處,相互關愛。時間長了感情慢慢就有了。但和從小把你一手帶大的那種養育之情似乎還是差了一些。

不過沒關係,畢竟和父母血肉相連,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父母小時候無法將你帶在身邊,也是為了生存的無奈之舉。大家都多些理解和寬容,生活會更美好。





山間楊柳枝


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外面打工,我從小就是跟爺爺奶奶帶大的,我是那種大家庭里長大的,我有七個姑姑,這或許是我小時候的一絲陽光。父母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除非是農忙或家裡發生什麼大事,那時候,總是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有一種很“陌生”的感覺。也或許是,那是自己非常小,父母長年不在家的原因和父母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屏障。我記得有一次,父母打工回來,當我看到媽媽的時候,我徹底蒙了,我扭頭就跑,現在我仔細想想看,我真的不知道我那時候為什麼要跑。

所以從小就和父母太隔閡,多了很多的“陌生”感。

我漸漸長大後相處模式也慢慢改變,跟父母的交流也慢慢多了,隔閡可能沒有辦法完全消除,但終究他們是我父母,還是能理解會心疼 ​。

畢竟父母也不是出生開始就是父母啊,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我們做小孩的也要多理解多擔待些。不管與父母之間有什麼誤會,最終,消除隔閡的,不是無所不知的腦袋,而是手拉手,堅決不放手的那顆心。


倔強的貓小姐


我覺得這種隔閡消除不了,對孩子來說,最親密的人不是爸爸,不是媽媽,而是陪伴他最多的人。有句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童年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一生的。

感情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孩子小的時候不陪伴他,去掙錢。等他長大了,用你掙的錢,再多錢也買不回來,孩子對你的感情。

也是我當全職媽媽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