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5G基站綜合性能不敵愛立信 機房供電高達2萬瓦

近年來,雖然個別國內廠商宣傳“在5G解決方案領域保持絕對領先的優勢”,“至少領先行業其它公司12至18個月”。甚至輿論還把5G封神,宣傳5G“秒天秒地秒空氣”,宣傳在各個領域擁有無限前景,但從相關對比數據來看,這些宣傳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華為中興5G基站綜合性能不敵愛立信 機房供電高達2萬瓦

下圖為國內設備商與外商的設備數據對比。據業內人士披露,A和B是國內兩大設備商,C是愛立信。

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在功耗控制上上與愛立信有不小的差距。鐵流以前的文章說過,5G一個大問題就是功耗太大,導致運營商一方面要付出不菲的改造成本,另一方面導致電費高企,全年利潤只夠支付電費。

同時,我們將4G設備和5G設備進行對比,4G設備在功耗上相對於5G設備具有非常大優勢,特別是CU/DU上的功耗優勢令人絕望。

此外,4G設備在AUU上相對於5G設備不僅具有功耗上的優勢,在尺寸和重量上,也具有很大優勢,而著可以大幅降低設備部署成本——一位業內朋友告知,由於重量、尺寸和迎風面的問題,5G設備對鐵塔的要求非常高,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基座”才能頂得住,現階段的5G設備,而這意味著選址難和選址成本高。即便是現有的站點,如果要增加5G設備,也必須進行改造。


華為中興5G基站綜合性能不敵愛立信 機房供電高達2萬瓦


再來看另一組數據,此前鐵流文章介紹過,由於5G技術升級虛假,因而靠暴力堆砌堆性能,然後帶來功耗極大的問題,而且由於技術升級虛假,暴力堆砌後,5G基站能耗效率極其低下。基站(包括基站主設備:電源轉換、BBU、RRU、天線等)的能耗效率,中移動考核標準是:一級26%,二級23%。

也就是消耗的電能的74-77%都變成熱量浪費掉。由於基站一經開通,每天、每月、每年都不能關閉的,直到換新的接著用(耗電一直下去)。因此基站是個“吃電大戶”。

在吃電的同時,由於能耗效率太低,導致大量電能被轉化成了熱能,而為了散熱,又必須配備強大的散熱系統,以及一系列其他輔助系統,這些系統又是電老虎,導致機房耗電量極大。


華為中興5G基站綜合性能不敵愛立信 機房供電高達2萬瓦


根據運營商測算,5G設備市區普通機房的總功耗約為2萬W,教區普通機房的總功耗約為1.2萬W。

一位朋友告知:

按照表中基站的總功率20.85千瓦,一天工作24小時,一年365天,平均電費為0.75元/度,一年一個基站的電費=20.85*24*365*0.65=11.87萬元/年。其中考慮蓄電池儲能和峰谷電的影響,能降低一點電費,但是要抵消蓄電池的成本,電費下降0.05元。另外再考慮運營商都參加了電力交易市場,電費再便宜0.05元。所以電費按照0.65元計算。

從4G和5G的數據對比來看,在當下5G(NSA)僅僅是網速更快,根本無法支持低時延的情況下,對於廣大郊區和農村而言,顯然是4G更加合適。

即便是SA,由於所謂智能工廠、物聯網、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本身都是偽需求,就廣域覆蓋來說,採用4G比用現階段5G更加合理:

一是4G基站已經建好,不需要額外投資。

二是4G中高速率已經能夠滿足使用需求。

三是5G基站太貴,且相關配套建設和改造成本高,電費死貴,運營商無法承受。

四是4G基站的覆蓋為1至3公里,而5G基站的覆蓋為100米至300米,就廣域覆蓋來說,4G具有先天優勢。

文末,鐵流希望國內商業公司能夠說真話,不要為了商業利益吹牛,或製造輿論綁架政策,或動用政商關係綁架決策。

東西好不好,用戶說了算。而不是賣家自賣自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