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交會舉辦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分論壇—— 打造地標產業 發揮“虹吸效應”
2019-05-10
5月8日,第十二屆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在南京召開,同期舉辦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地標分論壇。與會專家認為,發揮地標產業的“虹吸”集聚效應,南京將成為更多海內外人才的創新創業熱土。
集成電路產業——
增速顯著後勁足,人才發展機遇多
“南京具有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後發優勢。”在集成電路創新創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秘書長於燮康點讚了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快。他表示,儘管當前南京省內排名第四位,但卻是最具潛力的城市,其在晶圓、設計業的增幅明顯。臺積電、紫光、華天等重點項目相繼落戶或開工產生了明顯的帶動效應。
在產業發展的風口,人才成為不可多得的資源。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中風透露,集成電路領域高端人才極為稀缺,年均人才需求數為10萬人左右。作為行業內“香餑餑”的海內外人才,為什麼要選擇在南京創業?南京紫金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姜鵬飛解答了這一問題。“南京是中國區域創新能力最強且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南京對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支持,為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了最佳沃土。”
南京江北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方靖介紹了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並號召海內外人才來寧創新創業。方靖表示:“當前,江北新區已有200多家集成電路企業,形成了全產業鏈體系,‘芯片之城’雛形初現。我們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打造100億元的產業發展專項基金。”
新能源汽車產業——
吸引全球創新要素到南京
到2020年,南京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將佔全省一半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1000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五;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的主要技術指標和設計、製造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著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這些是我市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的行動計劃。
市發改委副主任藍軍表示,打造新能源產業地標,我市重點建設江北新區(含浦口區)、江寧區、溧水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4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推動集聚發展、協同發展。
我市也在政策上給予企業以支持。比如,設立不低於50億元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對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的自主創新新車型項目按照產量給予獎勵、對本地配套率連續提升的整車和核心零部件企業給予獎勵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說,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於培育階段,誰把研發做得好,誰的研發人才聚集,誰的產業才更有前景。南京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需多在研發上下功夫,將全球創新要素吸引到南京來,形成人才、資金、產業鏈上的全面佈局。
生物醫藥產業——
彙集“智本”動力,打造創新藥研產高地
在生物科技產業高峰論壇現場,南京火熱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吸引了海外人才的高度關注,“有什麼優惠政策”“項目多大規模可以落地”……一位留美博士直接在會議室門口諮詢起南京相關的行業政策。近年來,南京生物醫藥產業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今年一季度,南京市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行業增長速度直逼兩位數。
放眼南京,江寧醫藥谷、棲霞生命科技園、江北新區細胞谷初具雛形,三大板塊撐起全市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金斯瑞生物科技人才關係副總裁吳盛告訴記者,“全產業鏈”是南京最大的優勢之一,“放眼全省來看,南京生物醫藥的規模不算最拔尖的,但是它擁有完備的產業鏈,這是一個非常雄厚的產業基礎。”
論壇上,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李少麗提出了“智本”的概念,即以高端生物醫藥人才為導向的產業發展動力。這引起了在場南京院校和專家的共鳴,作為中國生物醫藥相關教育院校和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一流高校彙集,可謂“智本”雄厚。
產業鏈全備,創新基礎厚實,南京有潛力成為創新藥的研產高地。
人工智能產業——
加速產業集聚,形成分工協作的生態體系
在“AI前沿創新創業在中國”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AI大佬”圍繞人工智能創新與變革、創業與運用等熱點話題展開專業研討和高峰對話,令我市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同行受益匪淺。
中軟國際集團高級副總裁居琰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金融、商業、教育、工業和安防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機遇。”此次論壇,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堅陽介紹了由他創立的南京燧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該企業致力於運用人工智能方法系統性整合藥物大數據,深度賦能藥物研發全過程,具備業內領先的研發能力,目前已獲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種子輪投資。
棲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棲霞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加快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生態體系,實現全產業鏈條整體躍升。今年全年,棲霞人工智能產值目標將突破百億元,人工智能科技投入達10億元以上,同步引進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200名以上。
第十二屆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展示對接活動舉行,引發關注。
閱讀更多 江蘇省科技服務研究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