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業沒寫,到底是家長責任還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蔡靜15950233916


年段不一樣,可能責任就不一樣了。這是我的理解。

比如小學階段出現這樣的情況,絕對家長的責任要大一些,小學的孩子主要是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特別是完成作業,這個時候家長就得每天關注孩子是否認真完成了作業,完成質量怎麼樣,如果孩子再現沒有完成作業,那肯定是家長監督不到位,負有“罪不可赦”的責任。

如果是初中階段,作為家長仍然在關注孩子的作業情況,儘量做到每天監督跟蹤,一旦發現孩子有拖延或者未完成作業,就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絕不能讓此類現象再次出現,一旦形成習慣,後面就難改變了。

但有一種情況,如果孩子確實因為學習吃力,作業量過多以及難度增加,可能到了一定的時間,比如晚上12點,那我覺得家長的責任就是讓孩子停止完成作業了,不管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家長就是保證孩子的健康,作業和成績就不是主要關注的了。這種情況的未完成,我們要理解的心態來看,孩子就算做一個通宵,可能有些題目仍然完成不了,作業量過多,是否會有很多沒有意義的抄寫呢?比如每天一篇日記,抄寫啊....這些作業就可以留在最後,實在完不成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到高中階段,孩子沒有完成作業,一方面確實孩子學習能力比較差,很多題不會做,也有存在孩子這個時候已經厭學的情況,比如成天玩手機,遊戲 ,電視等電子產品,出現逆反心裡,家人的招數可能也用了(頭條上很多問此類問題的,雖然有些專家說得很容易,但真正來面對和解決有那麼輕鬆嗎?),可也是改變不了孩子不想寫作業,這個時候可能我覺得孩子的責任比較大一些,因為他沒有明白或者沒有長大,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意義是什麼。(不是每個家庭都 能培養優秀的孩子,這碗水永遠端不平的),每個孩子醒悟的早晚可能不一樣,當然能在正當學習的階段醒悟是最好的。

這是我的理解,可能有些理解不適合大眾味,當然歡迎你把你觀點放在留言區,幫助有需要的朋友。


楊鍋來了


孩子作業沒寫,主要責任在於家長。


沒錯,責任就在家長身上。在孩子剛開始上學時,家長沒有幫助他培養起出良好學習習慣,責任心。這些軟件因素,對孩子按時按量完成學習任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習慣的重要性

什麼是習慣?習慣是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動作、生活方式。好習慣是使人受益,產生正向效果的習慣。一旦養成了好習慣,人們在行為前,不需要再重新做出選擇,分析利弊,也不存在努力堅持的說法,是自然而然行動的過程。

好比有些人,習慣飯後點上一根菸,如果突然間不讓他抽了,他會覺得渾身難受,感覺沒有完成吃飯這個行為動作一樣。只有抽了煙,他才會舒暢起來。

習慣有好有壞,孩子是不能分辨出來的。家長在孩子沒有染上壞習慣前,幫助他培養出好習慣。擁有好習慣的保駕護航,學習攔路虎會少很多。



二、家長的責任

前面說了,習慣是需要長期養成的。孩子年齡小,專注力,耐心,持久力都是很脆弱的。要想養成習慣,沒有家長的監督和幫助,很難形成好習慣。

1、孩子放學回到家,先讓他把今天的家庭作業,分分類,估算一下要用多少時間完成。哪些自己能解決,哪些需要家長幫助。

2、遇到難題,是自己重新溫習一遍例題,還是直接詢問家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應該讓他做一下例題,加深理解,也許難題可以迎刃而解。如果還有想不通的地方,再向家長請教。

3、作業完成後,一定要自檢。特別要回憶一下,遇到的難題是怎麼解決的,剛開始為什麼沒有想到解題思路,是卡在哪個知識點上,爭取把它吃透,下次再遇到時,能快速解答出來。經過這些步驟,學到的知識會更加牢固可靠。

這一波操作,沒有家長的指導和總結,憑孩子是很難自己摸索出來的。家長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孩子做作業的步驟,到了高年級,孩子會根據所學知識的深度,進行有效地調整,他會形成自己一套學習方法。完成作業會很輕鬆,自然不存在沒有寫作業這件事了。



三、增強孩子的責任心

明確告訴孩子,父母可以幫助他培養學習習慣,教他學習方法。可是學習這件事的執行者,是他自己。老師和父母是助攻,他才是主攻,學習成績好壞,決定權在他手中。主要對自己負責,對學習負責,才能從老師那裡學到真正的知識。



將孩子扶上馬,再送上一程,慢慢把負責交付給他。有責任,有壓力,有辦法,孩子會承擔起他該負的責任。


我是女兒的玩具


初丶小丶幼不做作業,向家長問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