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單于寫情書給大漢太后,太后寫信迴應,巧妙的化解了一場戰爭

在古代,一個女人的地位其實也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般低下。我們常說的女人都帶有普遍的意思,在普遍中總會有一些特殊的存在的。那些特殊的女人不僅可能出身高貴,而且就連她們日後的作為也可能是許許多多的男人們所比不上的。當然在對女性極為不公的古代,一個女人想要取得如此盛大的成果,其中的心酸苦楚也是不容忽視的。但是再怎麼艱難,命運再怎麼不公,我想一個人最初為人的那顆本心是不應該丟棄的。說起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一般我們都想到的一些不太好的詞,像什麼:殘暴、冷酷、無情……將這些詞安放在她的身上,我想很多人都不會持反對意見的。

匈奴單于寫情書給大漢太后,太后寫信回應,巧妙的化解了一場戰爭

呂雉影視形象

不過呂雉除了狠辣無情之外,她對大漢的江山也是有一定的貢獻和犧牲的。當初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還只是一個小吏,那時的呂雉青春靚麗,正是一個女人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反看劉邦不僅僅比呂雉大了十幾歲,而且他竟然還有一個未婚子,但是呂雉並沒有太過在意,就是劉邦的那個孩子,她也是盡心盡力的照顧著。呂雉從劉邦未發跡時就一直跟著他了,一路走來呂雉也是吃了不少的苦頭,但是她從未放棄,從未拖過劉邦的後退。只是男人一有權,一有錢就變壞,劉邦的權勢越來越大,身邊仰慕他的美人也越來越多,所以他的眼中漸漸地已經沒有了他的髮妻呂雉的半點身影。

匈奴單于寫情書給大漢太后,太后寫信回應,巧妙的化解了一場戰爭

呂雉

一個女人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一個男人,這樣的感情不可謂不深,所以在遭遇到劉邦的冷落之後,呂雉崩潰了,於是她開始黑化,開始斂權,開始變得心狠手辣和濫殺無辜。不得不說,呂雉的一生其實是非常可悲的。在劉邦死後,呂雉的兒子劉盈即為,呂雉為皇太后,雖然皇帝是劉盈但是真正掌權的人卻是呂雉,一時間呂雉成了這天下最有權勢的人,就是他的兒子真正的皇帝也比不上她的權勢。那時,劉邦逝世不久,大漢的江山還不是很穩定,在邊境上匈奴人時不時地進犯侵擾。

匈奴單于寫情書給大漢太后,太后寫信回應,巧妙的化解了一場戰爭

呂雉

呂雉現在時大漢的最高掌權人,這些事情自然是要她來解決的。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按照之前解決這事的方法,送個女子去和親就好了。於是呂雉與一眾大臣們商量之後,便送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去匈奴和親,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這一次匈奴的單于冒頓卻沒有接受大漢送去的美人。而且更令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是,冒頓還送了一份書信給大漢現在最高的掌權人呂雉,心中內容更是令呂雉感到羞辱不已。冒頓在信中寫道:你我都是一方霸主,位高權重,但是高處不勝寒,我們內心的寂寞與孤獨是別人不能理解的。現在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伴侶,我對你有事仰慕已久,那我們何不結為一體呢?

匈奴單于寫情書給大漢太后,太后寫信回應,巧妙的化解了一場戰爭

呂雉

很明顯這是一份情書,一份冒頓寫給呂雉的情書。大漢和匈奴的風俗禮儀是不一樣的,匈奴人歷來就有父親死後,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一切包括父親女人的傳統,但是在大漢看來,這是亂倫,是要被人唾棄的,是萬萬不可的。所以這樣的一份情書,對大漢的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一中侮辱,更何況事大漢最位高權重的女人——呂雉呢?收到這份情書,呂雉感到羞辱極了,心中更是憤怒異常,想要狠狠的給匈奴一個教訓。就在群臣們商量著要出兵攻打匈奴的時候,季布卻開口勸阻說不可。季布向呂雉和朝臣分析道:"匈奴人本就和我們大漢的習俗是一樣的,況且他們乃是蠻夷,他們的話我們不能太較真。現在我朝兵力有限,匈奴兵馬強壯,我們不能與之為敵,太后何不也修書一份,言辭卑怯些,講明兩族習俗之不同,這樣一來匈奴單于自然不會再糾纏與太后了。"

匈奴單于寫情書給大漢太后,太后寫信回應,巧妙的化解了一場戰爭

呂雉

季布的一番話很是有理,呂雉也知道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了。可是她乃大漢最高貴的女人,又如何下得去筆寫這樣一份滿是羞辱的書信呢?呂雉是一個女人,但是她更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掌權者,有時候她就必須要拋去一些女人的嬌羞,擔負起一個國家的責任,所以百般糾結之後,呂雉還是選擇了修書一份。她在書信中這樣寫道:勞煩單于如此看得起我和大漢,單于乃是一代英雄,能伺候單于是我莫大的榮幸。但是我已經老了,臉上滿是皺紋,不似那些花容月貌的姑娘了,見到我單于會受驚的。所以還望單于見諒大漢不能滿足單于的要求了。

匈奴單于寫情書給大漢太后,太后寫信回應,巧妙的化解了一場戰爭

呂雉石雕

呂雉這一番言辭懇切的書信,打動了冒頓單于,他也瞭解了大漢女人堅貞的節操,所以對於呂雉和大漢的態度也是非常的滿意的,冒頓放棄了追求呂雉的心思接受大漢和親的請求,並且答應兩家修好。其實對於一個人來說,我們是很難下一個定義,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尤其是對歷史人物來說。呂雉在劉邦死後,殺了劉邦最寵愛的兒子劉如意,將他的母親做成了人彘,其喪心病狂可見一般。但是她也能承受一個普通女人無法承受的羞辱,與冒頓單于修好,巧妙的化解了一場危機,免去了邊境百姓的戰亂之苦,如此可見她也不是沒有仁善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