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小姐姐有话说:

你小时候看过铁臂阿童木,铁甲小宝,奥特曼吧。

这些日本动漫里的机器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羡煞宅男。

现实生活中的日本机器人虽然没有片子里那么神,但同样也厉害得不得了。

目前全球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大约有95万台,其中日本就占了38%,位居各国之首。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今天我就和你聊聊:日本的工业机器人。

近些年,工业机器人多重视替代人类工作的机械集合。

比较著名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厂商有:发那科、川崎重工、安川电机、不二越、DAIHEN、松下等。

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发那科。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FIELD系统保证生产线高效运转

日本发那科总部位于富士山山麓海拔1000米的山梨县忍野村。

在发那科总部有一个专门展示新技术的展厅,展厅中放着几台机器臂,机器臂下方有十余个3~10厘米的螺帽,机器臂正在演示这些螺帽逐一放到旁边的盒子中。

机器臂前端装配有IR(红外)摄像头,作为机器臂(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红外摄像头可以判定螺帽的大小和形状,通过AI来判定机械臂前端抓取时的力度和尺寸,同时进行分类。

该工业机器人采用的是发那科FIELD系统。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发那科FIELD系统

以往,当有一台机器人发生故障时,全线都会停产,而FIELD系统的出现,完全规避了这个问题。

就算生产线上某一台机器人产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机器人工作,并且能够自动降低生产线速度,分担故障机器人的工作量。可以说是,它是天使机器人了。

发那科通过网络连接各个机器人,自动调节机器人的构造。

发那科采用FIELD系统,成功开发了“完全无人工序”,并且成功运行720小时。

过去,工业机器人都是在人为设定的程序中进行工作,以替代人类进行细微、重劳动的工作,如果该程序失效,就代表着工序的失效。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而现在,发那科的工业机器人则搭载高速AI,使生产效率最大化。

发那科CEO稻叶善治表示,如同生物的多细胞进化一样,机器人也在进化。

如果日本生产技术完全机器化的话,日本制造业有很大可能再次回到世界之巅。

支撑韩国制造的是日本工业机器人

过去几年,日本制造受到中国制造和韩国制造的双面夹击,貌似已经走下了世界神坛。

发那科却丝毫没有动摇,照样年收7000亿日元。

生产手机金属外壳要用到的机器钻头,发那科占据了世界80%的份额;

工厂自动化所必需的NC(数据控制)工作机器,发那科占据了世界60%的份额;

尖端工业,发那科占据了世界20%的份额;发那科的0.1纳米级超精微切削机械,更是凤毛麟角。

日本工业,大多由发那科这样的公司组成,潜力无限。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韩国,在半导体、汽车、液晶屏幕、钢铁、造船领域十分先进,韩国也是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R)的统计,2017年,韩国每1万操作员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数量为710台,是世界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

世界平均的机器人密度为85台,韩国则是此数值的8倍以上。韩国的工业机器人每年购买台数为3万9700台,仅次于中国(13万7900台)和日本(4万5600台)。

从生产厂家来看,世界TOP5都被日本、德国、瑞士霸占,韩国的大多数主要产业多半是韩国政府主导的“国家企业”,然而机器人则是例外。

据韩国工业相关人士表示,过去三十年间,支撑着韩国制造业成长的是日本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市场的技术壁垒很高,韩国无法摆脱对日本的依存。

比如,作为三星电子的战略的Galaxy S系列产品,为了实现光滑的曲面处理,就必须依存于日本发那科工业机器人。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因为世界上只有发那科的产业机器人,才能够做到曲线铁板的光滑切削,4年前三星电子曾购买2万台发那科设备,一台价值将近60万RMB,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三星电子有关干部曾说过:“三星的原则是不与竞争对手使用相同的机器,但是别无选择。”作为三星的全球战略上竞争对手之一的苹果,同样使用发那科的设备进行工序生产。

韩国的现代重工业持股的机器人事业部,占据了世界工业机器人市场的3%,其中大多是内需产品。

韩国的LG电子曾出资了工业机器人中小企业,也成立了机器人事业部,不过至今并未有具体的动作。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不仅是工业机器人领域,防灾用机器人、宠物家庭用机器人等领域也没有领头的韩国企业。

在今年1月份的CES之上,三星电子发布了老人看护机器人和空气质量检测机器人以及机械臂,但是只是处于打入市场的初期阶段而已。

用工业机器人补短板

中国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依靠人海战术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富士康的代工模式,成为了许多国内企业的效仿对象。

1990年,日本在电视、半导体、显示屏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而后因为不可抗力导致工业下跌,逐渐被韩国取代。

韩国模式很简单:大量使用日本设备,引进日本技术和人才,从而赶超日本。

然而,如果日本企业主导的“无人化工厂”发展成熟的话,韩国的优势就会减弱。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韩国制造业

搭载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通过5G实现云端互联,能够迅速且正确的处理人类无法完成的数据和工作。

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自我管理、意思疏通、工作调节。

工厂生产的关键变成了配备更好的机器人。

反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至今为止的模式是:组装、特定工序的代工。

比如,索尼的摄像头中的镜片,几乎都来自于我国,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却无法组装。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无人工厂的扩大,不管是对韩国还是我国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优势不断扩大的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2.0

以下是头条号日本制造业内参发布过的好文章,感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下:)


你的每一条留言,小编都会虚心阅读,小编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