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一棵“菜”興一座城

新華社濟南5月11日電 題 山東壽光:一棵“菜”興一座城

新華社記者劉寶森、張志龍

從空中俯瞰,東經118°32′-119°10′、北緯36°41′-37°19′的地理座標內,連片的蔬菜大棚星羅棋佈,豔陽下燦若“白色海洋”。

從第一座冬暖式蔬菜大棚落戶,到成為“買全國、賣全國”的蔬菜集散地,再到三產融合發展、城鄉一體百姓富足……在這片土地上,山東省壽光市30年傾力種好“一棵菜”,書寫出農業產業化和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密碼”,“長出”了全國有名的“壽光模式”。

“農聖”故里因菜而興

在壽光境內,蔬菜大棚林立,這些當地人口中的“綠色工廠”富了百姓,打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根基,也讓壽光獲得了“蔬菜王國”的美名。

補鈣菜、降血壓辣椒、高維C辣椒……在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範區,一個個功能性蔬菜品種讓人耳目一新。來自國內外蔬菜最新品種和技術,都在這裡展示。

壽光市市長趙緒春說,以往各地蔬菜在壽光“諸侯爭霸”搶佔市場,現在各類品種和技術在這裡參加蔬菜界“奧林匹克”競技,“誰在壽光站穩腳跟了,就能在全國同行業拔得頭籌。”

因菜而興的壽光是“農聖”賈思勰的故鄉。稻田鎮農民崔江元說,壽光種菜“村村有遺風、戶戶有傳承。”如今,物聯網技術已經深深影響了他:大棚裡的溫度、溼度、光照都可遠程調控,一部智能手機就可替代不少勞作。

然而,壽光早期大棚“費煤還汙染”。直到1988年臘月,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給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捎來頂花帶刺的鮮黃瓜,說東北韓永山會種“過冬不生爐的大棚”。

為了給農民增收,王伯祥和王樂義商定先試點,共產黨員先上。但建大棚要砍20多畝青玉米,當時的觀念還是“以糧為綱”,“殺青”責任誰來負?王伯祥挺起胸脯拍了板。王樂義說,三元朱村17個黃瓜大棚試點獲得成功。第二年壽光推廣建起了5130個大棚,全縣增收6000多萬元。

蔬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以壽光為中心的蔬菜集散和交易。每天凌晨2點多,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已是車水馬龍。菜商紀振男告訴記者,最近他每天都有幾十噸菜花從外省種菜基地運來,在這裡配菜後發往全國各地。這裡的菜價是中國蔬菜價格的“晴雨表”。

以蔬菜產業為核心的壽光農業一路發展壯大。當前,壽光大棚蔬菜面積已達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2018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7元。

農業為源 全面發展

翻開山東聯盟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財務數據表,“第一季度營業收入超過47億元,利稅2.3億元,利潤2.4億元”的成績讓人眼前一亮。公司副總經理李永慶說,聯盟化工的前身是壽光縣化肥廠,企業的發展得益於壽光農業的深厚底蘊。

以蔬菜揚名天下的壽光,在工業、商業和服務業上面的表現也頗為驚豔。

在壽光本土商業巨頭山東全福元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濤看來,全福元誕生在壽光也是基於相似的“土壤”:壽光發展設施蔬菜大棚,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相應的購買力比較強。

這就不難解釋,作為一個縣級市的商業企業,連續十幾年成為國內商業百強企業,在縣級商業企業中也是不多見的。“去年,企業年銷售額超過80億元。”劉志濤說。

選準了產業,走好了路子,壽光打破了“農業大縣就是財政窮縣”的魔咒。截至2019年1月份,壽光居民存款餘額超過1000億元,這也是山東省首個居民存款突破千億元的縣級市。

濰坊市委副書記、壽光市委書記林紅玉說,從種植北方地區群眾冬季吃的“一棵菜”到每年舉辦一次菜博會,壽光由農業起步,通過創新農業生產方式,以農業培養工業、帶動三產服務業,構築了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壽光模式”走出壽光

省部共建的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去年落戶;開辦本科院校濰坊科技學院;擁有“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的縣級市……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說,作為一個縣級市的壽光,是通過農業現代化推動區域現代化的典範。三產融合、城鄉一體和整縣推進是“壽光模式”的本質和特點。

“壽光沒有藏著掖著,對各地農民的帶動作用很足”。林紅玉說,近年來,壽光的蔬菜種植技術和模式正加速推向全國各地,累計向近30個省份輸出農業生產集成解決方案。全國一半以上的新建大棚都少不了“壽光元素”。

山東壽光魯盛農業集團董事長李勝,投資數億元在國家級貧困縣江西省于都縣開工建設了5500畝蔬菜產業扶貧基地。“其中有3000畝已經開始種植,可以帶動上萬名貧困戶脫貧致富。”李勝說。

“改火爐供暖為日光取暖,改立柱竹竿頂棚為無立柱鋼架結構,改土坯牆為磚砌體保溫牆,改草簾覆蓋為輕型保溫被覆蓋……”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秀欣說,大棚升級換代過程都有農民力量。

蔬菜產業雖然富民但產生稅收貢獻並不明顯。壽光市未因此與民爭利,而是在建立大市場和舉辦展會、鼓勵使用新技術研發新品種等方面做好引導和服務。

“群眾有智慧,黨委政府不折騰。”林紅玉說,正是一屆屆領導班子認準一條路,持之以恆走下來,才有了今天壽光全面發展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