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博物館怎麼樣?有什麼鎮館之寶?

令如歡


青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道藏》。

說起《道藏》,我們還是得先說說道教。

道教聖地

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本土宗教。因道教起源於戰國時期老子的思想,因此“道“和“德”成為道教的核心思想。而嶗山道教源遠流長。從漢代張廉夫在嶗山建庵修行以來,嶗山道場經過唐代李哲玄、宋代華蓋真人劉若拙等相繼擴建,逐步形成如今的道場規模和影響。 道教在南宋經王重陽創立全真派,其著名弟子丘處機等北宗真人在嶗山創立各自宗派呈現蓬勃發展之勢。道教在歷史上最大的感化效果也許出現在金、元。當時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見丘處機受道義感化,並任命丘處機掌管全國道教,嶗山道教進入鼎盛時期 一句話,青島嶗山成為獨一無二的道教聖地。遠到中國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的《嶗山道士》一篇,近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家喻戶曉的木偶動畫片(1981年動畫片《嶗山道士》),無不訴說著嶗山道教的影響力

國寶《道藏》

道教的經籍總集叫《道藏》。《道藏》就好比是佛教的經典總集,就好比是基督教的聖經一般。但是《道藏》是我國本土宗教又彙集了老子的思想。它又不同於佛經及聖經,其涉及的內容及範圍更加豐富。《道藏》除了收集諸子百家及失傳的文章和著作外還涉及天文地理科技學技術及關於日常衣食住行的醫學養生等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因此《道藏》是研究古代宗教、科學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文獻。


藏品年代:明正統十年(1445)

曲折背景

《道藏》長期以來備受世人矚目,同時因歷史和戰亂等原因,存世原版《道藏》很少見。現藏於青島市博物館完整無損的一套明版《道藏》凸顯珍貴。該書原藏於嶗山太清宮。1931年,聞一多在青島大學任教時曾聽到傳聞並證實嶗山嚴華寺藏有《道藏》。於是他多方奔走打算將此國寶轉至青島圖書館收藏,但最終被當時的教育部否決。 而文革浩劫期間,《道藏》更差點被當做四舊焚燬。幸虧當時青島市副市長王雲九和青島市文化局的聶希文等挺身而出,及時搶救出《大藏經》和《道藏》(約4486冊)。功德無量



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珍貴名錄"保護古籍之一 如今,

當我們知道這段歷史,當我們再次踏上青島這座美麗富饒的海濱城市時,我們一定會因為這片道教聖地而感覺到青島更深厚的歷史、宗教、人文情懷。而青島博物館獨一無二的《道藏》收藏無疑會為這座時尚的城市增添更多典雅的色彩而讓大家流連忘返!

注:路過100家博物館、堅持原創、不斷更新、哪怕更年、敬請關注!


橘皮文書


青島是中國海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又是近代以來東西方文化碰撞與交融的前沿。獨特的人文背景和自然環境,讓這座城市孕育出豐富多彩的風物民俗,又讓它擁有了不同於其它近代新興城市的人文氣質。青島博物館正是這樣一個地方,它以最深入、最直接的方式,為每一個參觀者構建出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

青島博物館位於嶗山區梅嶺路27號,建館於1965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59年4月13日的青島市地誌博物館,館址位於大學路7號萬字會青島分院舊址內,1996年遷入今址。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島博物館館藏文物達16萬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逾萬件,一級文物亦有150件。博物館以4萬餘件反映青島城市發展歷史的文物為主要特色,書法、陶瓷器、玉器、錢幣等藏品亦頗具看點。展館共有三層,現常設《青島史話》通史展覽和《彩瓷聚珍》、《古錢今說》、《百工奇技》、《左臂丹青》、《鄉間畫記》五大專題陳列,2015年又新設的《李汝寬家族捐贈陳列》。

青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毫無疑問是獨享著整個西區大廳的兩尊北魏丈八佛。這兩尊丈八佛本屬臨淄龍泉寺,高6米,重達30噸,衣著神態具有典型的北魏風格。1928年,日軍試圖將它們偷運出國而未遂,只得割去頭部帶走,其餘棄置在淄河店車站,任其自生自滅,直到1930年四方機廠將造像運至青島保護。2000年,兩尊丈八佛終於安家於青島市博物館新館內,從此不再顛沛流離。


司圖博行


以前有懷素的食魚帖。後來歸還給該貼原來的主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