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說來頗為有趣,濟南是有好幾處與國內名山同名的山的,譬如濟南北部的華山、西郊的峨嵋山、東郊的雲臺山、市區的兩座馬鞍山等,你知道濟南還有一座黃山麼?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濟南黃山位於平陰縣東阿鎮北面,山下還有一村莊名曰黃山村。當然,濟南的這座黃山肯定是無法與有著“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安徽黃山相比的,而且細究起來,這座山原本也並不叫這個名字的。就如同濟南華山是叫華不注山,平陰的這座黃山是叫黃石山,因東阿鎮春秋時為齊國谷邑,秦時改稱谷城,東漢時谷城治所也在此,所以追溯起來它在古時是叫谷城山的。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雖說現今的這座黃山知名度不高,但古代的谷城山卻是名聞遐邇的,《史記》、《漢書》、《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中均對其有過記載。雖說現今的這座黃山知名度不高,但古代的谷城山卻是名聞遐邇的,《史記》、《漢書》、《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中均對其有過記載。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平陰黃山海拔並不高,甚至都不需要爬,附近村民在近幾年修了一條水泥路可以駕車直達山頂。山頂非常平坦,一片蒼綠翠柏中矗立著一座色彩明麗的牌坊,上面匾額書有“黃石故里”四個大字,中間楹聯寫的是“黃石故里傳頌千古美談,圯橋授書成就帝王之師”,這黃石又是何方神聖呢?

對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一定知道“圯橋授書”這個典故吧,也稱“圯上敬履”,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講的是漢代著名軍事家張良在秦末因刺殺秦始皇失敗而隱姓埋名躲藏在下邳,一日在橋上閒逛時遇到一個穿著寒酸的老人,老人三次約張良夜間都橋上見面,並把破破爛爛的鞋故意掉到橋下,讓張良撿來給他穿上。張良照著老人的吩咐去做了,博得老人的賞識,後來老人又通過幾次考驗,最終將一部《太公兵法》傳給了他,告訴他讀懂此書可成為“王者師”,並與張良約定:“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憑藉老人提供的兵書,使得張良在輔佐漢高祖劉邦時運籌帷幄,屢建奇功,立下汗馬功勞,並與韓信、蕭何成為劉邦手下的“漢初三傑”。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史記》中的圯上老人即是民間高人“黃石公”,黃石公姓魏名轍,生於戰國末年,卒於西楚霸王三年,據專家考證為平陰縣東阿鎮魏院村人,他與與張良相約十三年後見面的濟北谷城山便是今天平陰縣東阿鎮的黃山,相傳黃石公臨終囑其子將自己葬於谷城山下,立一黃石,並囑子孫遵族規秘訓不許將自己的真實姓名暴露於世,這也為後人的考證帶來了困難。黃山雖不高,但它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句老話,因張良的老師黃石公隱居於此而名載史冊。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從漢至今,關於黃石公的諸多遺蹟至今尚存,黃石臺是黃石老人在圯上授書時與張良相約十三年後見面的地方,即“期處”。《東阿縣誌》載:“今山巔大石方數丈如印,其色頗黃”。《水經注》載:“城北有黃石臺,黃石公與子房期處也。”明朝正德年間進士兵部給事中周祚在《黃石贊》中說:“城東北有山,上列巨石,危若高屋,世祀黃石公。”

現如今黃山上的黃石臺依然如故,穿過附近村民近幾年修建的黃石門樓,行至廟後,但見平緩的山頂突兀拔起一巨石,其狀如印,高十多米,四壁陡立如削,形若雲柱,矗立山巔。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黃石臺下豎立著幾塊殘碑。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山崖上還有古人題詠黃石公的摩崖刻石多處,其中有宋代政和莆陽陳國瑞、三國時吳郡錢敏功伯所題之詩和刻石大家史榮的真跡,還有明代御史張鑑、邑人文士等刻石。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泰安府志》載;“在黃石臺的西北方懸崖上鑿一石窟,內有依石雕刻黃石公坐像一尊,同石壁聯為一體。”現今這位於黃石臺西北方懸崖上的石窟仍在,名曰“黃石公修仙洞”。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洞深3.5米,高2.8米,洞內依壁立黃石公雕像一尊,像高1.5米,雙手扶膝,肅穆端坐,發挽頂髻,圓面長鬚,兩旁伴像為張良和赤松子。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從黃石臺左側沿被稱為“黃山長城”的陡峭臺階盤旋而上便至黃石臺頂,上建有一座魁星閣。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在距黃石臺不遠的南端,有一座古老的廟宇,由大殿和東西廂房組成,這便是聞名遐邇的黃石公祠,因始建年代久遠,黃石公祠在民間還有“第一祠”之譽。

濟南竟然也有座黃山,你知道嗎?古時名聞遐邇今卻如此低調!

黃石山建祠祭祀黃石公始自漢代,《史記》記載,百姓每年都“每上冢伏臘,祠黃石”,即祭祀黃石公魏轍。“黃石公祭祀”是流傳於山東省平陰縣東阿鎮的一項民俗活動,從農曆三月十八日開始,一般為五天左右,期間方圓百里的百姓都前來祭祀,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歷代文人名士如北周大文學家庚信、金代在文學家元好問、明萬曆年間禮部尚書閣老於慎行、永樂年間戶部尚書周忱、清翰林檢討趙執信、刑部尚書王士禎等等,都曾來此拜祭過,並留詩賦。

如今的黃山頂上還有一處專門為廟會修建的戲臺,在此正巧遇到了兩位附近村子裡前來拜謁黃石公的老人,他們告訴我三月十八日廟會時這裡可熱鬧了,並一再囑咐我一定要來看一看。怎麼樣?你有沒有興趣來濟南平陰的這座黃山看一看?(攝影/尚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