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媽媽教給你的習慣?以後還會教給孩子這些習慣嗎?

靜想藍天下


小時候媽媽教了我許多,但是有一點我記得特別深刻,就是:一定要多用心用眼去觀察周邊的事情。

那時候上小學,老師佈置了寫日記的作業。我總是很苦惱不知道每天要寫點什麼,然後我媽就跟我說要用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情。囑咐我,即便是走在路上,也要多留意街邊的小店、招牌之類的。同時,在路上聽到別人交談的內容,也可以記下來。

之後,我的語文成績一直都很好,寫的作文也常常被老師當成範文念。其實,想來,這可能都是得益於媽媽教給我的這一個好習慣吧。現在,我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多觀察身邊的事情。我會帶他們去看雨後的小蝸牛、覓食的小螞蟻,等等。

善於觀察的好處其實很多,比如:

一、感受身邊的美好。小孩子的心思很單純,非常容易發現身邊世界的美好,有時候一片樹葉,一隻小蟲子都能讓他們開心半天。能夠時刻感受到美好的人,眼界會更加開闊,不那麼容易鑽牛角尖。

二、心思更細膩,有利於孩子的思考。很多孩子在觀察之後,會冒出很多的問題。比如:太陽為什麼從這邊升起,那邊落下;為什麼小蝸牛喜歡下雨之後出來;小螞蟻怎麼打招呼等等。

三、可以為孩子以後的語文學習打基礎。語文,不像其他的科目,可以突襲。它需要積累,而且積累得越深厚,學習起來就越輕鬆。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為之打基礎,以後孩子在語文的學習上會事半功倍。所以,不妨在孩子小的時候,多提醒他們觀察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吧。

(歡迎關注:菈媽親子,一起聊聊育兒那些事)


菈媽親子


爸爸媽媽自小教給我的習慣有很多,我也把很多優良的習慣傳承給了兒子。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國,很多的傳統習慣凝聚了先人們的智慧,都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優良傳統文化。我就選取幾個比較有代表意義的習慣與大家分享。



一、做人要誠信,不能騙人。記得上小學二、三年級時,由於貪玩,有一次和兩個同學曠課去山上掏鳥窩,返回時差點迷路了,結果到了很晚才回到家,就騙媽媽說去同學家做作業。第二天老師找到我家,事情暴露了,媽媽狠狠地訓了我一頓,說下次再敢騙人就打斷我的腿。下次就再也不敢了。在這方面我對兒子的要求比我媽還嚴格呢!



二、對人要禮貌,見人要打招呼。每次和我媽媽出去,凡是見到熟人都會教我叫人,“叔叔”,“姨姨”,“哥哥”,“姐姐”……。當家裡來客人了,會教我倒茶招呼客人等等。



三、要挺直胸膛做人。為了防止我彎腰駝背,經常叮囑我走路要挺胸,目視前方,做作業時要挺腰,吃飯時不能爬得太低要拿起碗吃……。總教我只有挺直腰做人,才可以頂天立地。



四、要勤勞,自力更生。我記得很小的時侯(大概5、6歲時),媽媽就教會我燒水煮飯,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工作到很晚才回來,我就帶著妹妹先醬油拌飯吃。7、8歲時就去放牛,下田幫忙種花生、種菜和收割等農活。現在我也在兒子8歲時教會了他煮飯和煮一些簡單的菜,當爸媽不在家時起碼能保證溫飽,除此之外,還教會他洗衣服,自己去買菜……。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說了,我在此要跟爸媽說聲:“謝謝你們,爸爸,媽媽!”你們教給了我的優良習慣,是一筆無價的財富啊!

以上是我的分享,歡迎在討論區留言交流,麻煩關注點贊,謝謝!


書海拾掇


小時候媽媽教我的不多。委實,我媽媽是農民,懂的道理不多,只知道一些粗淺的立世常識。

媽媽教過我:

1.不要去偷,別人再怎麼富有,再怎麼有財產,那都是別人的努力換來的,我們不能侵佔別人的勞動成果。

2.要努力讀書。家庭條件不好,就要靠努力讀書改變。

3.待人要禮貌和善。我們不是地位顯赫的人,也不富有,要謙卑一點,待人禮貌一點。

那麼,我教給孩子什麼呢?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千萬,我僅能將我認為最重要的略講一二。

首先,正直。人不正直,價值觀就坍塌了,人生就可能走歧路。

其次,勇敢自信。我就是一個不自信的人。人不自信,走路都會伸一步退半步,沒什麼作為。自信一些才敢將自己的夢付諸於實際。

再次,腳踏實地。光有夢想,不從腳下出發,最終會成為泡影。所以要養成踏實努力的習慣。

這雖然看上去是狹隘的成功學上的幾個要素,但我覺得這不失有意義、精彩生命歷程裡的核心要素。

當然其他好的方面的習慣很多很多,我們不能樣樣要求完美是吧?孩子品德的培養要均衡中有所側重。這是我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熊娃捉妖師


媽媽一直教育我要勤儉節約,花錢不能大手大腳,有的花的時候更要省著點,這一條真的對我現在的生活很有幫助啊!這不是學著摳門,而是生活過日子必須要有的持家之道!受用一輩子!


艾比利7592


小時候媽媽就說夾菜要夾自己前面的,不能亂翻,大一點後就說看到別人的缺陷,也不能說,沒有人希望自己這樣,我覺得這兩點記得最清楚了,也做到了,以後一樣會這樣教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