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三谈"996"遭质疑,背后5个观点,哪个更站得住脚?

马云三谈

近日,996成为热门话题,马云在阿里内部 "帕特纳有约" 交流活动上谈到996工作制的看法,引起轩然大波,由此引发全网舌战,马云提倡"996"的观点也备受网友质疑,很多大咖、媒体加入这场论战,甚至人民日报也开始发声。

所谓"996"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是目前互联网企业比较盛行的一种加班方式。

马云三谈

马云三谈996

一谈

4月11日,马云与员工内部交流讲话,围绕996加班文化,马云说:"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该言论一经流出,便引发热议。当然,大部分网友没法接受这种说法。

二谈

可能马云觉得11日的内容被人曲解吧。第二天,也就是4月12日,马云通过新浪微博账号对996再做表态:"任何公司不能强制员工996,但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文章出来后,网友们不依不饶,仍然骂声一片。

马云三谈

三谈

于是,4月14日,马云又在微博第三次谈起996,亦或出于导师个性使然,还是意犹未尽,还是自圆其说,总之这一次,洋洋洒洒数千字,说得可谓诚恳,言真意切。只不过,大部分网友们依然质疑、质问,甚至谩骂。有人说,马云这次是越描越黑了。

马云三谈

别看平时马云洒脱如风、自信满满的样子,看来,这件事情还是给他造成不小的舆论压力,否则,也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三次发文解释这个事情了。

笔者观察下来,针对这次大论战的背后,无非有5个观点,只不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在不同角度,好像都有理,那到底哪个才站住脚呢?

观点一:

如果一个年轻人要成长、将来要有成就,就要把工作作为一种享受,就要有刻苦钻研和奋斗精神,成功人士工作量远远超过996,年轻人嘛,就要吃一点苦。很多小企业是没有996的,如果有996工作环境,更应该珍惜,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大收获。(这大概也是马云持有的观点)

观点二:

国家《劳动法》明文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这是赋予个人的权利保障,公司强行实行996工作制,就是剥夺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不要跟我讲那些大道理,我要用这些时间去充电、去放松、让调节生活、享受生活,为什么把我的权利剥夺呢?

马云三谈

观点三:

如果公司能给我加班费,能把个人发展跟公司发展紧密挂钩,其实也是愿意996的。事实是,老板不仅不给加班费,反而,如果没按996工作,还要扣我工资,凭什么扣工资?本来996就不合法嘛,可是没办法呀,在人家公司工作,你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规定去加班,自己就得失业,只好忍气吞声。

观点四:

年轻人当然要刻苦努力,要有奋斗精神,但是,我绝不会把多余时间放到公司去努力,要努力的话,我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去发展自己的事业。马云说得那么漂亮,那么当初他还在任教时,就在外面搞副业,开翻译社,做黄页,都是为了个人事业,怎么就不把自己的精力奉献给所在学校呢?

观点五:

你们这些人有没有考虑过老板也有难处?老板也不容易啊,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更多辛苦和努力,养活一大班人,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要为国家交税创汇。企业发展如履薄冰,一旦发生风险,员工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老板负债还钱,要承担所有后果。现在《劳动法》明文保护弱势群体,员工与老板闹纠纷,老板就没赢的指望,既然到一个公司上班,多奉献一点也正常啊,其实老板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马云三谈

结语

依我看,马云996言论遭质疑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作祟。一种是传统价值观,一种是西方价值观。传统价值观倡导个人服从组织,强调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西方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讲人性,尊重人权。

关于996网络舌战,到底孰是孰非?归根到底,是涉及每个人对"个人与集体"、"物质与精神"、"利我与利他"、"人权与法权"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哪个观点才正确呢?似乎每个观点都能说得通,看来这个事要说个明白真有点难。

马云三谈

文|三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