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我們又在上升了嗎?”“不,正相反!我們在下降!”“比那還要糟,史密斯先生!我們正在往下掉!”“天哪!快把壓倉物扔出去吧!”“瞧!這最後的一袋都空了!”“氣球上升了嗎?”“沒有!”“我好象聽到波浪衝擊的聲音!”“吊籃下面就是海!”“離我們至多不過五百英尺了!”“把所有佔分量的東西都扔下去!……所有的東西!”這就是1865年3月23日下午四點鐘從遼闊的太平洋上空傳來的喊聲……

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這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神秘島》的開頭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書,今天,我為大家分享小說的第一章的閱讀體驗,作為像我這種愛好冒險的旅遊愛好者,也是特別希望有一次這樣的體驗。

一開始,他們有5個人和一隻小狗一起坐輕氣球去旅遊,當到了太平洋上空的時候,突然遇到風暴,這次風暴摧毀了城市,和很多樹木,然而,在上空旅行的他們卻不清楚自己的處境,由於氣球不算向下墜,他們不斷把輕氣球裡面的東西向太平洋拋下,就是希望減輕重量,重新升上空,然而結果卻很意外。

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不但氣球沒有下降,反而被暴風吹得在上空團團轉,在最後有四個人和一隻狗安全著陸,但是另外有一個人卻不見蹤影。只得在海邊大喊:我們要救他!我們要救他

輕氣球主要由吊蘭、底座、氣囊三部分組成,它利用空氣的浮力,經過人工措施,當浮力大於輕氣球的氣囊及附帶的人或物體時,它們就自由地飛起來。輕氣球最開始是起源於“孔明燈”用來發送信號,發展到後來,人們利用輕氣球裝上氫氣,成為現在人們所說的熱氣球或氫氣球。

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旅行很受旅行者的歡迎,也是一種冒險的旅行方式,一般喜歡這種旅行的人,在旅行方面追求的是精神刺激,早已把“物慾”放到九霄雲外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段旅行,而且這段旅行是沒有回頭的,起點就是出生,我們不知道,終點就是(si)亡,無論是終點還是起點,我們都看不見,唯一看得見的是我們有了記憶,有了觀察力和能夠感知喜怒哀樂時,就是真正的旅行才開始。

生活並不是只有狂風暴雨,還有狂風暴雨後面的驚喜,就像氣球裡面旅行的5個人,當他們遇到危機時,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該飛向什麼地方,唯一的就是自己能夠有機會著陸,是最安全的。

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我覺得真正的強者是運籌帷幄,活在當下,他們從來不會空談明天的理想,而是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的事情,一步一個腳印,就像我現在寫文章一樣,我也不斷地在學習,在努力讓大家活動更多有價值的閱讀,而不是僅僅一個標題或許是幾句話幾個字。

就我個人而言,我就突發奇想地想到了2個問題:

其一是當我有一天坐氫氣球飛上天空時,是什麼體驗?驚心動魄還是暈頭轉向;不一樣的人有不同的心情,我們經常的旅行大多是在旅遊景區打轉,但是很少在天空“打轉轉”,我記得有一次坐船去海南旅遊時,海風把自己的帽子吹到海里,一下子就被海水吞沒了,寬闊的海水讓人心曠神怡也讓人心聲嚮往。

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我也想象著在春天坐在熱氣球上面翱翔的感覺,看看世界的百花爭豔和綠色的田野,也想俯視每個城市的高樓大廈和群山矗,還有那天邊晨曦雲彩和夕陽西下。沒有人可以天天賞這百花爭豔和晨曦的雲彩,也不可能一直夕陽西下那麼惆悵,唯一的就是我們的心態指引著明天的曙光。

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其二

是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我該怎麼辦?是做最後一件事,還是努力找到那顆陸地的“明燈”;

這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一樣,在第一時間,我們大腦的反應將決定著自己的未來,這個未來很遙遠,但是也近在咫尺,要麼頭腦清醒,要麼大腦糊塗,簡單的人想著解決問題,複雜的人也會想著各種投機取巧。

旅行是為了什麼?看看這本書,有沒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呢!

因此,我們每一段路程,就像坐輕氣球一樣,刺激的人生隱藏中種種危機,歡喜中隱藏著變數,無論是哪一種,都在歷練著自己的心智,心智能夠承受到多大的程度,就決定著自己能夠走多遠,要麼讓自己的心智沉入大海,要麼翱翔藍天,你願意選擇哪一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