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盞常聊第一聊:蛐蛐兒(三)

說起濟公,三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能唱上兩句:“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可另一個讓濟公風靡全國的故事,看過的至少是六十開外的老人了!像我這個“奔六兒”年齡的人也只能是哼哼兩句崔健的歌了:聽說過沒見過兩萬五千裡……

沒見過沒關係,不是還聽說過呢嗎!下面我就把這個聽說過、沒看過的故事講給大家……

1959年,上映了一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根據《濟公傳》裡故事、改編制作的剪紙動畫片:濟公斗蟋蟀。

講的是,南宋時期,官二代羅公子靠一隻蟋蟀贏了很多錢,結果有個木匠覺得好奇便偷偷的打開了羅公子的那隻蟋蟀罐,因而惹上了一場大禍!

木匠剛掀開蟋蟀罐的蓋,蟋蟀就蹦出來跑掉了。

於是羅公子大怒,打了木匠一頓,還要他賠償蟋蟀,否則就要打死他。木匠快嚇死了,想跳河尋死,恰好被濟公看見了,救了他。當濟公聞知木匠尋死的原因後,便叫木匠用幾文錢買了只半死不活的賴蟋蟀來,給蟋蟀注入了法力後。便讓木匠拿著這隻蟋蟀去找羅公子,揚言這隻蟋蟀能斗大公雞。羅公子不信,就命家丁 抱來一隻大公雞與他打賭,結果小蟋蟀兒鬥敗了大公雞。於是羅公子花大價錢買下了這隻蟋蟀。賣蟋蟀的錢則賙濟了木匠……

羅公子得 到了這隻神奇的蟋蟀後十分得意,如獲至寶。於是想打開罐上的蓋兒再欣賞一下這隻寶貝蟋蟀。誰知剛一打開蓋,蟋蟀就跳出了罐外。他急 忙去逮,蟋蟀卻鑽到了地下。羅公子命人把地磚全部掀開,而這隻蟋蟀的叫聲卻又 從牆根處傳來,羅公子又命人挖牆拆屋 ~~ 於是蟋蟀的叫聲帶著羅公子從這間房又拆到了那間房……

羅公子為了不使“寶貝兒”的蟋蟀跑掉,便一間房又一間房的拆,最後整個的家府都拆了不說,連自己也被壓在了裡面,受到了懲罰 ……濟公的名字也隨著影片傳進了千家萬戶。

可令人 奇怪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影片中濟公的形象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印象,而深深植入到人們腦海裡的卻是蛐蛐兒的身影,《濟公斗蟋蟀》的片名,也逐漸演變成了“蛐蛐兒鬥公雞”,且一直流傳至今,還創造出了一句膾炙人口歇後語:蛐蛐兒鬥公雞,各有所長!

(待續)

把盞常聊第一聊:蛐蛐兒(三)
把盞常聊第一聊:蛐蛐兒(三)
把盞常聊第一聊:蛐蛐兒(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