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次調控壓住房價,如今有放鬆勢頭?對梅州樓市而言是利好?

400多次調控壓住房價,如今有放鬆勢頭?對梅州樓市而言是利好?


2018年,全國樓市調控總共450次左右,房價儘管仍然高位,卻已經出現震盪下浮的趨勢。房價會不會跌到2014年的水平呢?2019年,是買房的機會要來了嗎?還是調控放鬆的開端?

調控防漲又防跌,樓市又見降價未遂

要想買得起房,要麼增加收入,要麼降低房價;顯然後者實現起來比較容易。

然而,近日江蘇邳州市房地產商會發出一則通報,讓降價變成了未知數。通報顯示,通報顯示,邳州個別樓盤“惡意降價”,擾亂市場的不正當競爭,銷售價格嚴重低於備案價,個別樓盤降幅達2000元/平米,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

這並非是首次“降價未遂”事件,此前,安徽某樓盤打折,被有關部門叫停,合肥兩樓盤單價降5000,也被合肥市房產局調研,最終降價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發佈通報的並非政府管理部門,而是一個商會組織。

400多次調控壓住房價,如今有放鬆勢頭?對梅州樓市而言是利好?


房價太高?擔心房價下跌?真相到底是怎樣?

其實,相關部門完全不用擔心引發降價潮,一旦降價,會有買了房子的業主拉橫幅“維權”的。

近十年來,樓市總是在“上漲,調控,下跌,救市;再上漲,再調控”這樣的模式中循環。

最後一次房價上漲,開始於2015年3月;直接原因就是可售商品房庫存過高,由於2010年全國推出了強有力的限購限貸,壓制房價多年;最後形成了有錢人不能買房,有房的人捨不得賣房,開發商投資增速減緩,土地出讓不景氣。

比如杭州,2010年杭州房價一度超過北京,均價達22066 元。

而在2011年到2015年,杭州房價一直下跌,甚至創造了10.3%的最大跌幅記錄。

隨後杭州樓市解除了部分限制,房價才止住下跌趨勢,直到2016年全面放開限購限貸,杭州房價才再度起飛。

400多次調控壓住房價,如今有放鬆勢頭?對梅州樓市而言是利好?


降的沒誠意,觀望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

到了今天,房價又進入了降價的區間;儘管各地出現“變相解除調控”“降價未遂”的消息,但事實上房價遠沒有下跌到需要託底的地步。

以杭州為例,之前有樓盤傳出降價消息,不過並不是單純將降了多少單價,而是是通過買房送裝修、送車位的方式“降價”。算下來均價2.4萬,依舊高出周邊1.7萬的均價。看似便宜了幾十萬,實則“買的不如賣的精”。

總之,既防大漲又防大跌的樓市發展規劃下,防止樓市大幅下跌並算不上什麼新聞了。房價究竟降沒降,還是要算一算才能知道;或許更多的所謂“降價”,就是像杭州某樓盤玩的數字遊戲吧。開發商賣慘也不是第一次了,對於買房人來說,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錢包,不要輕易加槓桿買房;難得回到了買方市場,不妨多與賣方周旋,試探到最底價才出手,而不是為所謂的打折所吸引。

400多次調控壓住房價,如今有放鬆勢頭?對梅州樓市而言是利好?

梅州剛需族該如何理性買房?

1、明確買房需求

對於一個購房者來說,當他決定買房後,最重要是明確自己的買房需求是什麼?因為只有當他確定買房需求後,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房子。比如,如果你是剛需人群,可能只要價格合適就行了,如果是改善需求,可能對房子的面積、位置等有著更高的需求。

如果為了孩子上學,那麼好的學區就是你的第一選擇。因為買房很難買到十全十美的,需要把握好自己的第一需求。

2、不要一味追求低價

房價這麼高,大家都知道。工資這麼低,每個人都一樣。但這並不是說,就一定要把房價放在置業因素的首位,越便宜越好。買房講究是一個性價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有的房子很便宜,但是老話不會錯,“便宜沒好貨”。比如你花30萬買了一個坑爹戶型的一樓房子,還是雙臥朝北,和你花40萬買了一個8層的精緻戶型的雙臥朝南的房子。因為便宜,你省下了10萬塊。可是未來的5年到10年你住的得多不舒心,這不是10萬塊就能補償回來的。

3、瞭解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還是那句話,房價這麼高,很多人不得不選擇貸款買房。而這就牽涉到一個買房貸款壓力和家庭財力承受水平之間的關係了。一個合理的買房貸款額度和還款年限,是保證未來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買房貸款還款的靜姐線,買房貸款年限以15-20年為標準較為合適。

4、不要過分在意房子的升值問題

很多買房者在買房時,總會被房子的升值大所誤導,而購買來超過預算的房源。但其實對於很多自住型需求的買房者來說,房子是買來住的,更應該考慮的是房子的實用性,升值再大不可能說賣就賣啊,房子賣了,住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