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絕症病重,大家認為應該在醫院去世,還是在家裡去世?

himan61172455


鄉村小單是農村大山區的孩子,畢業失業是我們80版人一大現狀,一句話壓力大。而精神壓力遠超物質壓力,為何這樣說呢?我們地方十分貧窮,環境惡劣。我三歲由外公外婆帶大,目前家庭中80以上的老人三位。外公外婆是農村最樸實善良的老人,雖說老人對於科技接受能力,讓我們年輕暗自佩服。但這類老人,備受老傳統思想影響較為嚴重。如何說,在農村這類老人眼中,講究也是很多的,比如:八杆子打不著的人,非要按照農村人過去的那一套“長幼有序”,這點,尤其對年輕人婚姻婚事不利。比如我按照外婆家那邊的輩份,有些比我大很多倍的人,還得叫我爺爺。當然,改變這些老思想是需要時間的。你知道嗎?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老人60歲以後就很少出門了,就算生病也很是不願意去的。

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農村民間習俗導致的,而各地習俗有一定的不同,我的家鄉有這麼一個習俗。人在屋子外面死亡了是不可以再抬進屋裡的,一般都是在房屋外面搭建臨時棚子,做靈堂的。原因是人們認為,外面去的人在回屋子對後輩不吉利。當然,這是毫無科學依據的說法。但是家鄉人都是這麼幹,如是誰家例外了,也是不合鄉情的。

這樣也就使得,很多農村年紀大的老人害怕及擔心!常言說:年輕時候為房子,年紀大了為兒女,再到一定年紀幫兒子苦房子,一輩子操勞,末了連家門都進不了,想想也是...;另外我們農村老人自古收到一些宗教信仰影響。一些農村地方有民間傳言說:人在自己家外去世了,靈魂漂泊在,不可在進家門。因為門神這類仙家不讓在回去屋裡。當然寫不用多說,大家皆明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及說法。

自己的真實例子:前些日子,鄉村小單,經歷一生最怕去面對事情,我的82高壽外婆突然生病了。病情一度嚴重,但是外婆呢?一是害怕坐車,暈車厲害。二呢就是害怕自己出去後撐不住回到家裡。這也使得病情沒能及時得到治理。經過很長時間的,給她老人做思想工作。最終我外婆同意去鄉鎮醫院看病,可是到了那裡,醫院又沒治理這麼疾病的藥物。只有去縣城醫院。縣醫院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對一個會暈車的老人,有多難,身體還不舒服。但是還是去縣醫院住院。當我趕到醫院的時候,看著她,我眼淚不由流出來了。病情好轉,外婆總私下對我說,她害怕在外撐不住,又擔心回去的車程暈車咋辦。我是一邊寬慰我外婆,一邊開始祈禱佛祖保佑!老天垂憐,病情好轉出院那天,我找一輛車,親自開車平均30碼的速度。外婆安全到家,也沒暈車。

那麼咱們瞭解農村的一些民間傳言、風俗習慣與農村老人的思想。下面再來談談,農村老人絕症病重,大家認為應該在醫院去世,還是在家裡去世?以下純屬鄉村小單個人觀點:

1、問題說明了,老人患是絕症了,我個人覺得。老人陪伴我們長大,我們應當陪伴好老人,讓老人開心快樂的走完最後的人生路程。這個裡,就強調需明白及懂、體會老人心中所想,完成老人的心願。不可強迫老人一定要住院。

2、多數農村老人是願意在醫院去世的,這是農村老人們心中越過的坎。

3、我身邊有過一個列子:老人最終都不願離開醫院,不是老人害怕死亡。而是他知道回家後,就沒人照顧他了。別不相信大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的人外人面前,十分孝順。沒人了,他(她)是喝空氣長大的。

好了!關於農村老人這些就聊到這裡啦!最後提醒大家:人人皆有老來時,孝順不是表面。真孝不是活時不管不問,死時哭天喊地。又是花錢買那些活人看的東西,又是大操大辦的。眾多老人養育幼兒之時,都是寧可苦餓自己,也不讓幼兒受其苦。俗話:屋簷水點點滴舊窩,烏鵲還懂反養恩。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評論留!

【良藥苦口,鄉村小單說不來好聽的話,也沒有華麗的文采】,

農村人說農村事,鄉村小單是頭條號三農領域作者,為大家拍攝農村、寫農村。瞭解農村人的事。記得關注鄉村小單哦!


鄉村小單


“壽終正寢”是什麼意思。絕症、重症、老死,我岳母就是在家裡嚥氣後,送到火葬場停屍間。我們還是住在城市呢?

雖然我對農村的風俗不太瞭解,但還是死在家裡好。我母親1994年回老家農村串門,不幸在八月十五之前溘然長逝。當時天氣很熱,用冰鎮著,結果到第三天頭上都有點味了,不得不出殯。

死在家裡沒毛病,關鍵是趕上什麼天氣,如天氣條件允許,又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會有很多孫男娣女,願意為其守靈。也方便親戚朋友來弔孝,屍體放在家裡好。如果天氣太熱,屍體放不住,那死後就只能送太平間了。這只是我根據我媽和岳母的情況推出的建議,不知是否對。


用戶5125231235720


農村老人絕症重病,大家認為應該在醫院去世還是在家裡去世?

第一,聽取醫生建議

首先聽取醫生建議,絕症重病有很多種,有些絕症晚期很痛苦,要靠吸氧止痛針減輕痛楚;回到家裡沒有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的幫助,病人在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病人受煎熬的同時,家屬在旁邊束手無策對家屬也是一種煎熬。



第二,遵循病人意願

很多老人都希望在家裡去世,俗稱落葉歸根,在熟悉的環境會使人內心平靜。有些為兒女著想的老人,知道自己重病之後不願意醫治,早晚有一死,還不如早日出院,省一點錢,不想給兒女造成負擔。回到熟悉的環境,沒有在醫院的壓迫感和緊張感,也有可能身體比在醫院的時候好一些,家屬照顧也比在醫院要方便一些。如果醫生已經說了沒有救治的必要,就可以讓醫生開一些減輕病人痛苦的藥物,回到家中使用,讓老人在家裡安然祥和的離去。

不管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對家屬來說都很痛苦,結合病人情況來選擇。


曬肚皮的魚


農村老人絕症重發,還是在醫院去逝,還是回家去逝?答:農村老人絕症重發,首先要問醫生老人的病還有否治,能保多久的時間,能保幾年,或幾個月,幾天都不同。還能保幾個月,我覺得應該留在醫院裡或轉上級醫院治療,看還有沒有一線希望,等代奇蹟的出現。再者在醫院用藥治療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

如果醫生都說難活幾天了,加上人事不省,昏迷狀態,病情日益加重,用藥無效時應遵從老人病者的意願,農村老人有鄉下的習俗,要收屋份,不願在外地方去逝。就應該遵從老人的心願,讓他出院回家,回家後心裡好受,可能還可多活幾天。既可了決病人的心情,又可減少家人的麻煩,還可節省部分資金。就有一差二錯,家人可更好的料理喪事。總而言之,兒女應該盡孝,在有治的情況下,應該積極求醫問藥,自已的父母應治療到最後一刻。直到藥而無力再回天而告終。這才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讓老人安息吧!


用戶8878067980483


對於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而言,講究的是落葉歸根,這種執念很多年輕人都不能理解,以前我也不能理解,直到生了孩子,開始有念家情緒。

偶爾和孩子爸爸聊生死,我說等我們老了,房子賣掉,回農村養花種草養雞養老。如果我得了絕症,不要治了,對所有人坦誠告知病情。帶我去趟海邊,去看看大好河山,然後看看孩子老友,最後葬在老家,既然知道時日不多,別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醫院,把想做的都做了,不要留有遺憾。

之所以稱為人,是因為我們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知覺。醫院和器械是冰冷的,而人是熱乎的。在醫院等待死亡,對心理和肉體都是折磨,臨終哪怕家人在場,可感覺還是不一樣;在家中等待死亡,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一磚一瓦蓋的房子,看著長大的兒孫們,有不捨也有溫暖,算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了。


黃小和生活記


我個人覺得應該在家裡,當然這個問題是有地域差異,個文化差異和經濟條件影響的。

1:有些貧困家庭,只能維持正常生活,經濟條件根本就不允許,而且他們認為人老了,去世是很正常的。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現在住院難,住院貴依然是很嚴峻的問題。

2:經常聽人說,老人在醫院的時候快不行了,趕緊拉回家吧,老人撐著最後一口氣到了家,然後到家就落了地了,老人最後走的也安詳。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不讓老人死在外面,也就是落葉歸根。

3:現在八九十歲左右的老人,都是從舊社會到新社會的,封建思想比較嚴重,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輩的慢慢離開,新社會出生的人,也在慢慢改變這種觀念。更多的人更願意把骨灰撒向大海等,以後可以自由自在的或者另一種人生。

4: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肯定不想最後的時間還在滿是消毒水的病房裡度過,受醫療器械的擺弄。





平谷胖二哥


關於這個問題要考慮的是政策和風俗,現在國家政策要求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所以符合以上條件的,無論在家裡去世還是醫院都得實行火葬而不得土葬;關於風俗,古人的思想信仰認為人在死亡後會存在“投胎轉世”,死者的靈魂會依依不捨,所以有的地方在人臨死前會放到老房子裡,甚至會封棺停放三天時間。現在社會發展了,大家應該拋棄一些舊觀念,那些所謂的豪華葬禮、大擺白事宴席都應該杜絕,人不在了,多風光也沒用,一切從簡最好。


鄉村的阿龍


死在家裡心裡坦然,在熟習的環境裡慢慢的消逝,魂魄飄散空中時,回首軀體變冷,坦然上路了。在醫院停屍房的水泥屍臺上,死都不能從容。屍體己涼,其組織和一些系統沒完全死,神經系統死徹的過程是緩慢的。思維意識還有,行為意識沒有了。最好死在家裡,為什麼幾千年必須停靈,不能急埋。在醫院轉天燒了。


咱誰的都不欠


真正到了病入膏肓,醫生也會動員家屬放棄治療,特別是沒有享受醫保的病人。因為長期住院的費用一般家庭承受不起。


桃花106107228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也是一個難題。

看看老人和子女有沒有錢,如果家庭條件不錯,還是在醫院等著。因為醫生知道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能用什麼藥好,老人能吃點什麼東西比較好消化,只要有一站希望,就不想讓老人難受。

如果家庭條件不好,親戚,鄰居都借錢。到那時,只能在家淨養等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