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皇帝之一,他驅逐胡虜,拯救萬民,開創洪武之治,帶領華夏復興。但朱元璋登基後,卻做出幾件違背歷史潮流的事情,例如分封藩王、誅殺功臣、殉葬制度等。據《明朝小史》記載,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重啟了人殉制度,慘無人道。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必須要承認,朱元璋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但他從一個“淮右布衣”,成長為一個站在封建王朝頂端的政治家,其政治思維確實罕見,有些政治作為非常違逆歷史潮流。例如,周天子封藩,到了秦朝,商鞅變法,改為郡縣制,加強君主集權。劉邦建立漢朝後,重新啟動封藩制度,所以在西漢和東漢、乃至後期的兩晉,藩王一直都是影響朝局穩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從晉朝以後,唐、宋時期,都不再封藩。但到了明朝,朱元璋卻重啟封藩制度,把他的骨肉血親分封在明朝的各個要地,曰:“抵禦外虜、拱衛王室。”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藩王政策為明朝的長治久安埋下了重要隱患,也給明朝的財政造成極大的負擔。除了封藩制度,還有另一件違背歷史潮流的事情,可謂慘無人道,那就是人殉制度。在秦朝以前,奴隸社會,君主堅信有“鬼神之說”,人亡後,靈魂會在另一個世界,因此需要奴隸來供驅使。再加上當時奴隸身份底下,生死全憑奴隸主一念之間,所以從商朝、到春秋戰國,殉葬之事史書不絕。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史記》中詳細記載了秦武公、秦穆公等人用活人殉葬的情形。好在從秦獻公時期,秦國廢除人殉,但秦始皇去世之後,秦二世胡亥為了消滅自己的“政治障礙”,重啟殉葬,因此,秦始皇去世時,不僅後宮嬪妃悉數殉葬,還殉葬了大批的工匠。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劉邦建立漢朝後,覺得殉葬制度太殘忍,因此再次廢除殉葬。據《漢書》記載,漢朝的前幾位皇帝去世時,後宮嬪妃只是去守靈,並未殉葬,可見劉邦雖然是泥腿子出身,卻是位仁君。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當然,在漢朝以後,中原王朝雖然取消了殉葬,但北方的遊牧民族並沒有取消殉葬制度,這和漢文化中的“仁”不同。但到了朱元璋時期,一切又改變了。據《明朝小史》記載,朱元璋晚年讀《墨子》,有一句話:

“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

朱元璋雖然讀書不多,但認為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便當著駙馬梅殷和孫子朱允炆的面立下遺願,他死後,將後宮40位嬪妃悉數殉葬,不可違逆。朱允炆(後來的建文帝)驚的目瞪口呆,但朱元璋此時已經日薄西山,行將就木,朱允炆也不得不答應。等朱元璋去世,有兩個嬪妃已經提前去世,剩餘的38位嬪妃被殉葬在明孝陵的東西兩側外室。對此《朝鮮李朝實錄》也有記載:

“太祖之崩猝,宮人殉葬者三十八人。”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朱元璋為什麼一定要重啟人殉制度呢?難道正如《墨子》所言,朱元璋覺得自己“天子”的身份,需要活人來殉葬嗎?筆者認為,並不是。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大肆誅殺功臣,目的是怕朱允炆鎮不住那些功勳卓絕的大臣,所以殺功臣為孫子鋪平道路。同樣道理,朱元璋觀歷朝歷代,從漢朝到元朝,後宮嬪妃亂政者不計其數,殺自己的嬪妃,也是為了給朱允炆鋪路,只是正好《墨子》給了朱元璋“理論依據”罷了。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朱元璋殉葬38人,明朝的繼任皇帝們,包括朱棣(太宗)、朱高熾(仁宗)、朱瞻基(宣宗)去世時,都有後宮嬪妃殉葬,慘不忍睹。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去世時,多次對太子朱見深說:

“殉葬非古禮,仁者所不忍,眾妃無須殉葬,毋違!”

朱元璋讀《墨子》,深受啟發,38位嬪妃因此而死,慘無人道

殉葬制度,至此完結。明英宗兩次登基,被俘虜過,也被弟弟囚禁過,一生經歷特殊,看透人生,所以為殉葬畫上句號。有人說:朱元璋開創明朝,功高蓋世,但殺戮無數,而明英宗二次登基,一生坎坷,卻體現了“人性”,明英宗廢除殉葬,功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