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讀書中收穫的事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一直都聽說過樊登讀書會這幾個字,可實際卻沒接觸過樊登讀書會里的相關,有幸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樊登老師的《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被這句話吸引住了,一看就停不下來,整理出來一些頗有感觸的句子賞析分享,希望更多朋友可以和我有一樣的收穫。

薦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讀書中收穫的事

1、

比起那些一直都喜歡我們的人,我們會逐漸喜歡上我們的人;比起逐漸喜歡上我們的人,我們會覺得那些起初不喜歡我們,但後來逐漸喜歡我們的人更有價值。-心理學家埃利奧特·阿倫森

2、

當一個人積攢了足夠的性格信用,你才能夠說出一些讓別人覺得不一樣的話,才能夠去挑戰過去固有的規則。

3、

創意和數量是掛鉤的,就是你得做出足夠多數量的東西,才會有正真創意性的產品出現。熟能生巧的道理在此體現,當一個事物被做得足夠多的時候,他才有足夠多的修正機會。

薦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讀書中收穫的事

4、

判斷一個創意的好壞,需要廣泛而深刻的獨特經歷。廣泛而豐富的經歷對於創造性來說至關重要。

5、

最好的企業家,不是那些追逐最大風險的人。最好的企業家是努力將風險降到最低的人-不 要小看這個腳踩兩隻船的行為。最成功的創業者是什麼樣子的?他們不情願地、小心翼翼地踮著腳走到懸崖邊緣,計算好下降的速度,再三檢查他們的降落傘,並在懸崖底備好安全網以防萬一。

6、

過分自信的人會產生認知偏差。

7、

管孩子的時候,要強調的是價值觀,而不是規則。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把手洗乾淨···這些規則定得越多,這個孩子做事就越本分老實、束手束腳,但是當父母說“你知道為什麼要洗手嗎?因為健康很重要,”這是在強調價值觀。

薦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讀書中收穫的事

8、

在一個組織中,就算別人提出的意見是錯誤的,也是有用的。

9、

克里斯坦森認為“資源、應用程序和行為價值取向”模型能幫我們評估孩子的成長。

‘資源“是一個人所要利用的東西。

”應用流程“是他做事的方式。

”價值取向“是他做某件事的動機。這是商業說法,孔夫子說看一個人:”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意思是,看一個人,要看他做事的價值取向是通過什麼途徑來完成的,處理問題的程序和方法是什麼,他擁有的資源是什麼。只要你把這三個方面弄清楚,這個人就“藏”不住了,被你看明白了。

薦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讀書中收穫的事

10、

孩子只有在自己準備學習的時候才能學到東西,而不是在我們準備好教導他的時候。

11、

動因理論。哪些東西會給你帶來內心的願望?赫茨伯格指出“動力因素”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有挑戰性。你需要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事,這個會給你帶來都動力。

第二、獲得認可。你在工作、學習中,能夠獲得社會給你的正向反饋,讓你覺得很有成就感。

第三、責任感。你覺得自己應該做這樣的事,做這樣的事是對的。

第四,個人成長。做件事的時候,你能實現個人的成長。

薦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讀書中收穫的事

12、

好錢和壞錢理論,在事業剛起步階段,你或許還不知道公司策略能否成功。如此一來,就可以用最少的資金找到一個可行的策略,不至於花了很多錢才知道走錯了路。這就是好錢。在所有成功的企業中,有93%都必須改變最初的策略,因此在最初策略上投注的資金越多、越快,也就越容易把一家企業推到懸崖邊上。大企業燒錢的速度比小企業快很多,應變能力也比較差,這就是摩托羅拉付出慘痛代價學到的一課。這就是壞錢。

13、

一個缺錢的公司反倒能夠把一個好戰略做起來,原因是它沒錢。當它沒錢的時候,它做任何事,所考慮的都是怎樣做是對的,怎樣才能賺錢。有錢的公司甚至不考慮怎樣是對的,只考慮這事是不是按計劃在做,這就是大公司的病。

薦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從讀書中收穫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