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建築古樸典雅,呈明清風格的濉溪老城石板街

石板街位於淮北市濉溪縣南口子橋老濉河畔。

其建築古樸典雅,呈明清風格的濉溪老城石板街


石板街是1921年,由濉溪鄉紳周俊哲倡議籌資,歷時數月,用青色瓦子石鋪成。周俊哲是濉溪口知名的開明紳士和誠心商人。主要經營酒坊和其他商業。他一生樂善好施,每到饑荒之年,都搭建粥棚,無償救濟災民。在他有生之年辦的最大的一件善事就是倡議鋪設石板街。那時的濉溪口前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百姓出行非常不便。於是,周俊哲倡導眾商戶捐資備料修建道路,當修到五分之四時,集資款已經用完,周俊哲就自己出錢把餘下的路鋪完,正是因為他,石板街才有了後來的繁盛。修好後的石板街全長1100米,寬5米,東起老濉河西岸,西到關帝廟南頭,通過老濉河大興橋與東關前大街聯為一體。

其建築古樸典雅,呈明清風格的濉溪老城石板街


建國後,因為老濉河拓寬,大興橋改建移位,於是,石板街和東關前大街被割為兩段。石板街兩旁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時期。往上看,黑色的瓦片像魚鱗整齊地鋪在屋頂。腳下,是青色的條石,因為時間太久,路面高低不平,裸露出的青石被歲月打磨的光澤圓潤,不知道它們身上曾經映過幾道車轍。整條石板街看起來既不長,也不寬。其實這是石板街建築的一大特色。這裡住宅封閉,對外是一個街門,關起門來卻自成一片天地。你若不信,推開一扇大門往裡看,就會發現裡面別有洞天,一條小徑曲曲折折連著庭院深深。石板街的人家就住在深深的庭院裡。如今的石板街看起來古舊寧靜,然而它曾有過的輝煌繁華不禁叫人心馳神往。

其建築古樸典雅,呈明清風格的濉溪老城石板街


濉溪城,俗稱“口子”,春秋戰國時期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時,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稱“濉溪口”。明時本地商人富戶多匯於此,為防匪亂,濉溪人於居民區四周挖壕設欄,濉溪城遂具雛形。石板街由清末民初紳士周俊哲倡導用青色瓦子石鋪設。此後的一百多年間,石板街歷經磨難,抗戰時期遭日寇的焚燒,淮海戰役期間,遇到國民黨飛機的狂轟濫炸,十年動亂期間,又遭到人為破壞,文物被搶,廟宇被拆,閣樓、牌坊等古典建築被推倒,一大批百年老字號商業網點被迫遷移他鄉。現存的中心地段石板街總長650米,保存著明清時期原有的古樸風貌,青石街面、八條巷道、店鋪作坊、院落住宅至今保持完好,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是淮北市重點文物保護開發單位。9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對老城石板街開發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