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契機促進三產融合

以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契機促進三產融合

“會城、三江、雙水這幾個鄉鎮的新會柑,往往賣價很高。”新會柑之林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柏林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新會陳皮產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下稱“產業園”)下轄的會城、三江、雙水幾個片區,柑果價格高、加工發展快,吸引了不少農戶、經營者尋找機會。“有企業投資,有農民種植,2018年最好的地段新會柑能賣到15-20元/斤,陳皮的價格還要更高。”

立足新會陳皮特色優勢產業,發力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江門市新會區區長梁明建指出,“新會正從生產、加工、科技、品牌、服務多個不同維度,推動產業園建設,促進新會陳皮三產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以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契機促進三產融合


 “一二三四五”引領產業園建設

2017年9月,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梁明建指出,“產業園的建立,對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起到了明顯拉動作用。”事實上,這樣的“拉動”,不僅表現為新會柑種植規模增長,更表現為新會陳皮全產業提速發展。

新會陳皮行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創建初期,新會柑種植面積不足8萬畝,僅一年半時間,全區種植面積已增長至目前的10萬畝。就全產業發展水平而言,2018年新會陳皮全產業總產值66億元,比創建初期增加了16億元。“消費市場在打開,種植新會柑、加工新會陳皮的人更多了。”新會柑種植戶李定富提到產業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

梁明建告訴記者,當前,新會正立足陳皮特色優勢產業,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現代農業發展,以“一軸、兩帶、三基地、四中心、五園區”的思路,佈局規劃產業園建設工作。

其中,“一軸”特指陳皮產業文化創意與休閒體驗軸;“兩帶”包括三江-會城核心加工帶、雙水-七堡島健康食品加工帶;“三基地”涵蓋會城核心種植基地、三江綠色種植基地、雙水綠色種植基地;“四中心”包含陳皮文化博覽中心、陳皮公共服務中心、陳皮種質資源保護與良種苗木繁育中心、陳皮檢驗檢測中心;“五園區”包括陳皮村三產融合園、麗宮研發加工園、新寶堂生物科技園、七堡島健康食品研發加工園、小岡香陳皮文化創意園。

新會陳皮66億“成績單”

“政府抓引導,市場為主導,充分挖掘新會陳皮個性。”梁明建強調,在園區建設和產業發展過程中,應由政府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應讓市場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以金融創新為例,近年來,新會區委、區政府投入金融惠農2400多萬元,累計提供惠農貸款15億元,主要用於開展新會陳皮“政銀保”“陳皮助農貸”“陳皮險”等,為種植戶提供“葵鄉惠農貸”貼息服務。還鼓勵龍頭企業陳皮村創立全國首家農產品金融交易銀行“陳皮銀行”,提供質押融資業務,解決生產經營戶融資難等問題。“拿著貸款,我租了村小組的土地,把種植規模從前幾年的40畝,擴大到了現在的150畝。”新會柑種植戶吳國強借助政府的增信支持,即使沒有資產可以抵押,2018年9月還是成功獲得了農業銀行提供了一筆27.8萬元貸款,緩解了資金緊缺的壓力。

不僅僅是金融,新會區推動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務建設,系統化推進陳皮種植、加工、科技、品牌全產業發展。新會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鬍永桂介紹,新會現已制定《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辦法,從標準制定、機制創設、服務提升、獎補扶持等諸多方面,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企業上市、科技創新、檢驗檢測、金融貸款、提質增效等諸多方面,政府都有相關政策扶持。”麗宮國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區柏餘告訴記者,各項支持和幫助,為生產經營者增強了信心,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動力。近年來,新會陳皮產業發展速度整體較快,據瞭解,2018年新會全區全產業總產值已達66億元。

梁明建向記者展示了這份價值66億元的“新會陳皮成績單”:新會柑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形成陳皮餅、陳皮茶、陳皮酒、陳皮醬、陳皮菜、陳皮調料、陳皮涼果系列產品在內的6大類35細類100餘品種的加工產品規模;吸引社會投資超30億元,培育“中國陳皮大健康產業第一股”,龍頭企業12家,經營主體超1000家;帶動全區陳皮產業就業達5萬人。

 打造“有身份”的新會陳皮

“如何讓消費者購買到真正的新會陳皮?如何把新會陳皮的‘身份’確定下來?這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梁明建指出。

以新會柑這一特有品種為加工原料,採用三瓣式開皮等特定加工工藝,並在新會的自然環境下陳化三年以上的陳皮,才能被稱為“新會陳皮”。“雖然都是陳皮,但不同產地的陳皮在香型、口感、內含物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葉柏林認為,需要明確哪些陳皮是真正的新會陳皮,避免冒充和以次充好的問題。

2016年,新會陳皮獲批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提升新會陳皮品牌價值。對此,梁明建指出,“現階段,新會區正不斷完善行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檢驗檢測機制,大力推動農產品溯源體系和大數據中心建設,明確每一塊新會陳皮的‘身份’信息。”

目前,新會區正大力推動農產品農業投入品雙溯源系統、質量檢測中心及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建設,以解決品牌標準缺乏與行業無序競爭等問題。新會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鬍永桂介紹,近年來,新會還從“加強行業自律”“加大打假維權力度”等方面發力,保護新會陳皮“身份”。

三產融合發力鄉村振興

“陳皮產業是新會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抓手。”梁明建指出,產業園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優勢特色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農民增收利益聯結機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新會已建立包括“合作社+農戶”抱團發展、“龍頭企業+農戶”訂單合作、“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流轉聘用、“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品牌共享增值增收等聯農帶農機制,有效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倍增工程,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力度,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產品經銷商合作、聯營,有效吸納農戶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還重點針對返鄉農民工、家庭農場與合作社以及高校畢業生、農業科技人員等開展雙創政策扶持,形成多元主體共建產業園格局。

“接下來的一項工作重點,在於推動一二三產進一步融合發展,並讓更多農民分享三產融合帶來的收益。”梁明建告訴記者,新會將以農村綜合改革為抓手,深挖新會陳皮生態、休閒、文化價值,結合陳皮產業與養生、休閒旅遊,把產業園打造成為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交叉重組的融合發展區,讓更多農民分享產業發展帶來的收益,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盛倩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