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六堡茶能遠銷東南亞,為何在中國名聲不響?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六堡茶近百年來,一直是國內茶葉出口的主要品種之一。在東南亞一帶需求量很大,單單一個六堡鎮的茶葉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後來擴展到用廣西本地群種,作為六堡茶出口,甚至用陳年普洱代替。產量限制了六堡茶的國內影響力。

再有,在現代六堡茶發酵工藝出現之前,出口的六堡茶需要在香港或東南亞當地,建倉陳化十至二十年才能上市銷售。對於國內北方市場,由於缺乏後發酵的溼熱條件,無法體視六堡茶越陳越香的茶質。倉儲限制了六堡茶的品質特性。





六堡品驛


梧州六堡茶雖然有歷史有品質,但廣西人懂茶會喝茶的不多,所以歷史上六堡茶的銷量都是以廣東,港澳,東南亞國家為主,原因是梧州往省內的陸路交通不發達,往廣東的交通特別是水運發達一點吧,廣西最早的海關和英國領事館都是設在梧州的,梧州到廣東和港澳的水運幾百年前都一直密切來往著,當初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梧州航運局的職工還有一萬多人呢。


是非曲直霧裡看花


既然題主知道六堡茶曾遠銷東南亞,這段歷史就不說了,畢竟歷史上的六堡茶與今天的六堡茶也不是一回事。

六堡茶在國內名聲不響,就是沒有像普洱茶那麼高的知名度,這是事實,究其原因,簡略說下。

普洱茶得益於80年代香港回廣州探親帶起的菊普茶樓茶文化,90年代則得益於港臺商人在東莞的投資,從而帶來更高級別的普洱茶認知,使普洱茶從萌芽到發展不斷培育市場,逐漸聲名遠播。而六堡茶卻沒有這個運氣,80、90年代正是六堡茶最低迷的時期。茶農為了生計,六堡鎮原種茶樹被砍伐得很嚴重,茶農種植溼地松、八角等經濟作物以換取收益,連最老資格的梧州茶廠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也轉型生產花茶倚賴生存,曾一度面臨倒閉。

直到2000年後才迎來市場生機,而這時候,市場已經被普洱的老茶概念培育得很成熟,各種黑茶都被藏家不停發掘,六堡茶也不例外。同時,本地政府積極引導,大力扶持,以茂聖為首的民營企業從2004年後不斷崛起,至現在,取得QS認證的六堡茶生產企業有50多家。

因此,六堡茶的真正崛起之路也就短短的10多年時間。

而且,大部分茶企的宣傳模式還是以傳統的線下門店、參加茶博會、發展經銷商為主,在電商大行其道的當下,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合作社,在淘寶上也只有幾十家在經營,有能力在天貓、京東開店的只有本地幾家龍頭企業。互聯網的宣傳相比其他茶類,仍顯不足,這也是六堡茶未能迅速提高知名度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