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前,他本事平庸,性格懦弱,封神後,卻保了大唐百年太平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元始敕命主持封神榜,共封了365位正神。根據生前的根性、福緣,這些神仙司職的神位也大不相同。有招財納福的福祿之神,也有主兵伐、殺戮的凶煞之神。而凶神之中,著名的莫過於三大“兇星”。哪三大凶星?七殺、破軍、貪狼!這三位凶神,只要臨凡,必使得天下大亂、殺伐四起。所以,此三位星君被稱為三大凶星。

既然是主“征伐”的兇星,那按道理,他們在封神前,必是本領高強、性格兇悍之輩。其實也不盡然,比如這貪狼星的性格就與他的神位不符。這貪狼星在封神前,是個本事平庸,性格懦弱之人,就算他被封了兇星之後,也沒有履行職責,攪起天下的征戰,甚至在後世,還保了大唐百年的太平。那這“另類”的凶神是誰呢?他就是南伯候鄂崇禹之子“鄂順”。

封神前,他本事平庸,性格懦弱,封神後,卻保了大唐百年太平

商朝有四大諸侯,這四大諸侯又分別轄制著200陣小諸侯。所以這四大諸侯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是四個獨立的小國家。鄂順作為南伯候的長子,就如同一國的太子一般,上有父親的敦敦教誨,下有百姓的殷殷期待,只盼他能繼承父親的衣缽,以後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揹負著重任的鄂順,也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平時努力上進,只等父親歸天之時,繼承大統,一展平生才能,造化於民。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一天來得快,快的讓鄂順猝不及防。怎麼回事呢?鄂崇禹在朝歌時,因為救東伯侯姜桓楚,被紂王殺了。

鄂順得到消息之後,悲痛交加,連續幾日大哭不止,對紂王的痛恨深入骨髓。等父親喪期一過,馬上提兵伐紂,誓為父親報仇。但是鄂順雖有復仇之志,奈何他的本領卻太平庸。可能他平常只學習治國之道,並未學習用兵之術。面對紂王派來的魔家四將,毫無還手之力,幾陣下來,被打的丟盔卸甲。不過面對慘敗,鄂順沒有氣餒,回去重整兵馬,繼續揮師北上。而這次,沒有碰到魔家四將,為什麼?魔家四將被調去攻打西岐了。

封神前,他本事平庸,性格懦弱,封神後,卻保了大唐百年太平

少了魔家四將這個強敵,鄂順自信了許多,畢竟魔家四將法力高強,他一個凡人很難戰勝。除卻那些會法力的強人,鄂順感覺自己還是能所向披靡的。但是現實又狠狠的給了鄂順一記耳光。鄂順在三山關碰上了鄧九公,幾場仗打下來,鄂順又被打的一敗塗地。這次鄂順沒有安慰自己的理由了,如果說魔家四將會法術,自己不是對手,那鄧九公可不會,而且鄧九公已是高齡之年,自己竟然敗在一個老頭子手裡,那除了因為自己本事平庸,還有什麼原有?

面對接連的失利,鄂順的自信被徹底的打沒了。自此也不敢再有大的動作,幾年中三山關換了好幾任總兵,而鄂順也只是象徵性的喊幾聲伐紂“口號”,不敢動真格的。其實這也跟鄂順性格懦弱有關,他這種人不能失敗,一旦喪失信心,就鬥志全無,變得懦弱不堪,俗話說這叫“嚇破膽”。但凡性格剛毅之人,面對失敗,只會更加的鼓舞鬥志,不死不休。很顯然鄂順不是這樣的人,他開始只是“熱血上腦”,其實他骨子裡還是懦弱的。

封神前,他本事平庸,性格懦弱,封神後,卻保了大唐百年太平

最後鄂順在紂王被各路諸侯被包圍的情況下,又熱血了一把。為了挽回聲譽,他在陣前跟紂王單挑。但是鄂順本領實在是平庸的很,幾招過後被紂王一刀砍死。結果復仇不成,反而做了刀下之鬼,上榜被封為了貪狼星。最後與張奎的“七殺星”,蘇權忠的“破軍星”一起被稱為三大凶星。但是鄂順雖然成了兇星,卻並沒有像那兩兇星那樣,只給人間帶來災禍。在千年後,貪狼星轉世到了唐朝,立下了不世奇功,保了唐朝100年太平。

在傳說中,郭子儀是貪狼星轉世。郭子儀武藝高強,早年中過武舉人,隨後唐朝安史之亂,郭子儀被任命朔方節度使,揹負上了討伐叛軍的重任。經過幾年的征討,郭子儀平定了叛亂,穩定了時局,還了百姓的安樂,為唐朝立下了不世奇功,間接的保了大唐百年的太平。那為何前世的鄂順本事平庸,性格也懦弱,到了唐朝卻改頭換面,成就了一番事業呢?這個還真說不好,可能在貪狼星前世的時候,面對的對手都太強悍了吧。

封神前,他本事平庸,性格懦弱,封神後,卻保了大唐百年太平

鄂順攻打三山關好幾年,前後換了好幾個總兵,分別是鄧九公、張山、洪錦、孔宣。這幾個總兵不是能征善戰之人,就是法術高強之輩,尤其那孔宣,更是有準聖人的實力,鄂順怎麼能打得過……而唐朝安史之亂,貪狼星面對的是安祿山這樣的溜鬚拍馬之輩,要拿下他們我覺得容易得多。所以說,封神前,貪狼星本事平庸,性格懦弱,封神後,卻能保大唐百年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