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成都這群哈雷騎士!自掏腰包把每次遠行都做成一場公益

單育川並不喜歡說“公益”,他更喜歡用的詞是“分享快樂”,“快樂自己的同時,還能傳遞和分享一點給別人。”

他是成都FS自由聯盟機車俱樂部成都分會的元老,這是一個民間哈雷俱樂部,目前22人。“FS”是Free Spirit的簡寫,“一種自由精神”。但這種自由並非簡單的散漫,“一直以來,人們對玩摩托的人好像都不是一個很好的印象,而我們希望能夠有所不一樣。”

点赞成都这群哈雷骑士!自掏腰包把每次远行都做成一场公益

↑FS自由聯盟機車俱樂部成都分會進行戶外騎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2017年開始,他們每年都會進行一次遠距離騎行,讓摩托車成為一個載體,開始了他們的公益之行。三年來,他們的車輪深入到了四川多個大山深處。所有資助和花費則全由成員一起分擔。

公益

一次遠行一場公益

自掏腰包不找贊助

這是一所距離成都600多公里的藏區小學。一支20多人的哈雷隊伍,走了兩天。

“你們的大愛無疆,讓愛的種子播撒高原,讓愛的希望之花處處盛開,你們的騎士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感謝你們對我校教育工作的幫助,感謝你們為我校學生所做的一切。”5月4日,學校操場裡,校長洛布動情地講到。

洛布校長口中的騎士正是單育川和他的俱樂部成員們。一週前,他們從成都出發去到了位於甘孜州爐霍縣的這所宜木鄉中心小學。這是所不大的學校,海拔3200多米。

点赞成都这群哈雷骑士!自掏腰包把每次远行都做成一场公益

↑俱樂部成員們騎車在山區公路上行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天,俱樂部向小學捐贈了包括2套交互式一體機、插拔式電腦(OPS)、展臺、組合式推拉綠板在內的價值約6萬元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其實他們學校從外觀來看,修建的是不錯的,但在軟件配置上還是差了不少,這些東西正是他們所需要的。”俱樂部秘書長李鐳說。

消息的得知,來源於成都市錦江區第五批援藏隊的一名成員。“當時知道這個消息後,我們就商量合計了一下,聯繫到了這些設備的廠商,購買了這些設備,所有錢都是俱樂部成員湊起來的。”李鐳說。

實際上,這並不是這個俱樂部的第一次公益之行。單育川介紹,每年俱樂部都會進行一次長途騎行,去一些四川省內的貧困山區,有些地方几乎是推著車挪過去的。而每一次騎行,都會有一場公益活動。

初心

因愛好機車走到一起

快樂自己也快樂別人

“我們是因為有共同的愛好才聚集在一起的人,在騎行的時候感受到了這種自由和快樂,但還是希望能夠藉此做點什麼。”談到公益的初心,李鐳說不過是想讓更多人感受到這種快樂,讓騎行更有意義。

李鐳說,可能社會上有不少人對騎車的人並不是一個好印象,“耍酷、飆車,放蕩不羈,不守規矩,但我們不想這樣。”單育川也說:“正因為大家對騎車的印象不是很好,所以我們更應該跟別人不一樣一點。”

点赞成都这群哈雷骑士!自掏腰包把每次远行都做成一场公益

↑俱樂部部分成員與自己的愛車合影。記者張直 攝

單育川介紹,之所以會做公益,只是不想單純的玩,而是想在玩得同時順帶做點有意義的事,“讓自己快樂的同時,還能傳遞和分享一點給別人。”

而在這個過程中,俱樂部將對象選定在了孩子身上,特別是學校。“之前我們去過很多地方,西藏、內蒙、新疆、青海等,每到一個地方,孩子們是最好奇最喜歡摩托車的,就會摸一摸,坐一坐,那我們正好能夠以此作為載體。”俱樂部成員張帆說。

2017年涼山鹽源縣桃子鄉小學公益之行曾給張帆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行人蹚過泥濘,“連滾帶爬”的趕到了學校,給同學們捐助了校服、學習用品等物品,當晚學校搞起了篝火晚會,孩子們很開心,大夥也都很開心,“感覺自己很久都沒有那麼快樂了。”

点赞成都这群哈雷骑士!自掏腰包把每次远行都做成一场公益

↑俱樂部成員在某學校操場上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張帆還講起了一個故事。一則加拿大的新聞,一個小孩受到了校園暴力後,一群哈雷騎士騎著摩托車為他護航,原本自卑的小孩最後變得堅強開朗起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

俱樂部成員楊競宇介也說,騎士一些貧困山區的學校除了在物質上需求外,在精神上也很重要,“我們則正好能夠通過摩托車給孩子們帶去快樂。”

成員

律師、設計師、企業職員

公益之路還會走下去

單育川和李鐳幾人算是俱樂部的元老成員了。因為愛好,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俱樂部。目前,已有22人。成員來自黑龍江、湖南、雲南、四川、福建,“有律師、醫生、設計師、企業職員等各行業。”單育川說。

“大家平時都是要上班的,並不是大家印象中游手好閒,耍酷的人,也並不是隨意亂騎車的人。”楊競宇介紹,俱樂部的成員進入、平時出行也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

点赞成都这群哈雷骑士!自掏腰包把每次远行都做成一场公益

↑部分成員合影,左起阿燦、楊競宇、張帆、嘉鵬、李鐳、殷文佳、單育川。記者張直 攝

成員嘉鵬是黑龍江人,在成都從事醫美行業,騎車已經七八年時間,在他看來,這個團隊是一群價值觀相同,能夠一起談天說地的人,成員也會相互影響,一起成長。“就像在騎車上,我們必須要先規範自己的行為才能幫助別人,一定是要遵守規章的。”

“什麼叫騎士精神,應該是一種榮譽、自豪、愛心和力量。”楊競宇介紹,“這群人應該是有愛心的人,應該是有榮譽感的人,去幫助更多人的人。”

李鐳介紹,希望俱樂部的公益活動,能夠影響更多的人,也讓大家對機車圈子有更新的認識。“我們目前所做的事情都是自發的,每一次的資金都是成員各自分擔湊起來的,也有很多商業活動找到我們,但如果跟公益無關,我們也不會去參與的。”

凡是俱樂部的成員,都會有一件小馬甲,背後鑲印這俱樂部的標誌,一個機車發動機造型,下方一個張嘴吶喊的猩猩。“這代表著一種力量,機車本身的力量,分享快樂前行的力量。”單育川說,未來,俱樂部的公益仍然會繼續下去,不會止步。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張直 實習生 伍偉欣

点赞成都这群哈雷骑士!自掏腰包把每次远行都做成一场公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