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黃疸要緊嗎?出現便祕是否異常?

寶貝狐


您好,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以下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慾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病因

在媽媽腹中的胎兒,由於血中氧氣壓較低,紅血球數目較多,出生後,新生兒用肺呼吸獲得氧氣,紅血球被破壞產生膽紅素。新生兒肝內的葡萄糖醛酰轉移酶在足月兒要3~5天、未成熟兒要5~7天才成熟,新生兒酶發育不成熟,因而形成黃疸。新生兒出生後酶逐漸成熟,黃疸也會隨之消退。

新生兒黃疸症狀

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眼球、皮膚與尿液呈黃色,大便、吃飯、睡眠均正常,一般黃疸較輕者,排除早產兒外,膽紅素很少超過10 mg/dl,黃疸通常在1-3周內會自然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會延長1-2周後消退。

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用5%-10%含量的葡萄糖水喂服,一天兩次,在餵奶後2個小時進行喂服(30-50ml即可),直到黃疸消退,葡萄糖水有助於膽紅素排出,黃疸較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日光或藍燈照射,使膽紅素氧化分解後排出體外。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孕嬰幫幫媽


新生兒在出生1-3天內都會出現“胎便”,“胎便”如墨,質地膠粘,這是正常的,每天排便次數1-5次不定,如果出現胎便排除不暢或不排胎便,要儘快諮詢管床醫生進行諮詢,“胎便”的排出也與新生兒進食有關,進食量大的排出就暢快。

未滿28天的孩子統稱為“新生兒”,每天排便不超過3次,顏色正常,以金黃色為主,就為正常,多於3次即考慮腹瀉。每天不排便,但是排便很規律的如每兩天排一次,也不算是便秘,如果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就要注意是否是飲食問題,例如更換奶粉、奶粉和水的比例不當等情況。孩子出現便秘可以自制蜂蜜栓,用蜂蜜50ml,放到勺子裡在火上,以小火加熱,用筷子或其它工具不停攪拌,一定不可以糊了,將蜂蜜中的水分全部蒸發,蜂蜜變成非常粘稠的狀態,然後搓成合適大小的栓劑,待涼了以後,從小兒的肛門塞入,以拇指按摩肛門,一般5分鐘左右小兒就可以排便。安全無任何副作用。


岐伯小醫館


新生兒黃疸是非常常見的,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由於膽紅素生成較多,肝細胞攝取能力不足或膽紅素排洩能力缺陷,輕者呈淺黃色侷限於面部,重者通常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通常在出生後2-3天出現,7-10天消退。

病理性黃疸:是由於膽紅素生成較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膽汁排洩障礙,除面部軀幹外可累及四肢,重者可出現反應差,精神不振。多於出生24小時即出現,時間長,黃染重。

新生兒便秘大多是胎糞性便秘,是由於新生兒因胎糞粘稠,積聚在結腸和直腸內,排糞時間延長,可持續到出生48小時後。這種情況常見於小兒肌張力低下,小兒甲減等病症,如果症狀無改善建議進行系統檢查,及早明確病因治療。


路前的燈


新生寶寶出現黃疸現象要辨別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生理性的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3天后會出現,因為初生寶寶體內膽紅素的生成速度超過代謝的速度,寶寶的皮膚,鞏膜,黏膜出現黃染現象,一般5-7天會自行消退,給寶寶母乳餵養,補充充足的水分,增加寶寶大小便的次數有助於黃疸的消退,病理性的黃疸則出現的更早,且持續時間長,黃染現象也更嚴重,寶寶的精神狀態會很差,要及時就醫!

新生寶寶便秘排除病理性的原因,可能是媽媽的母乳量不夠充足,或者人工餵養的寶寶餵養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如配方粉與水的比例,是否額外給寶寶補充水分,配方粉是否適合寶寶


優優媽聊營養


有黃疸,又便秘,請馬上檢查甲狀腺功能,排除甲減!甲減是造成新生兒黃疸的重要原因,經常有人想不到這個原因!黃疸和甲減都會嚴重影響寶寶大腦發育和智商。因為,如果是甲減造成的黃疸,說明甲減很重。不找出甲減,並積極治療甲減,黃疸就不可能消退。

如果真的是甲減,可以加我微信:fywswzk,我幫你看看。


魏子坤科普時間


可能大便通了黃疸好了。


中醫是一種態度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

①生理性又稱“胎黃",是胎兒受到母體溼熱影響所致,由於母體長時間處在溼熱狀態,從而影響到胎兒在生理上的變化。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只可在出生15天左右自行消失。

②病理性黃疸:導致原因比較複雜,但主要原因在母體胎孕時受溼熱燻蒸胎胞或母子血型關係等…;其主要體現:目黃、體黃,黃色鮮明,哭鬧,嘔吐,乳食不思便結等,有此現象時及時到醫院診治…謝謝!


用戶93957325655郭勇


新生兒在出生1-3天內都會出現“胎便”,“胎便”如墨,質地膠粘,這是正常的,每天排便次數1-5次不定,如果出現胎便排除不暢或不排胎便,要儘快諮詢管床醫生進行諮詢,“胎便”的排出也與新生兒進食有關,進食量大的排出就暢快。

未滿28天的孩子統稱為“新生兒”,每天排便不超過3次,顏色正常,以金黃色為主,就為正常,多於3次即考慮腹瀉。每天不排便,但是排便很規律的如每兩天排一次,也不算是便秘,如果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就要注意是否是飲食問題,例如更換奶粉、奶粉和水的比例不當等情況。孩子出現便秘可以自制蜂蜜栓,用蜂蜜50ml,放到勺子裡在火上,以小火加熱,用筷子或其它工具不停攪拌,一定不可以糊了,將蜂蜜中的水分全部蒸發,蜂蜜變成非常粘稠的狀態,然後搓成合適大小的栓劑,待涼了以後,從小兒的肛門塞入,以拇指按摩肛門,一般5分鐘左右小兒就可以排便。安全無任何副作用。


小F貝


黃疸是否要緊要看黃疸的值是多少,需要去醫院檢查。

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現象,一般足月的嬰兒在出生後2天出現,,皮膚、鞏膜可以看到黃疸,尿黃但是不染布,5-7天達高峰,10-15天左右消退,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的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的早一些,大約要四周才能消退。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的現象,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治療。

病理性黃疸

1、出現時間過早,大約生後24小時出現。

2、消退的時間晚,持續時間過長,或者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減退,而又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經常全身都有,切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是,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天上升5mg/dl。

5、除黃疸外,還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萎靡,哭的少,不愛動,吃的少,體溫不穩定等。

三、母乳性黃疸

發生在純母乳餵養寶寶身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使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一般出生後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到高峰(血清膽紅素會超過256.6u mol/L-342u 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少數會延至10周才消退。如停餵母乳2-3天,黃疸會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大於或者等於50%,若恢復母乳餵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也不會達到原有的程度。母乳性黃疸一般分為早髮型和遲髮型兩種類型。早髮型與新生兒黃疸的出現時間及高峰值達到的時間相似,也就是,在出生後2-3天出現,一般在4-6天最明顯,然後再2周內消退。

但是,從臨床實踐來看,母乳性黃疸的最高值要超過生理性黃疸。遲髮型的出現的時間較晚,常常緊接著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也有可能在黃疸減輕後加重,也就是說母乳性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後的7-14天出現。

出現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也不會發生髮熱和食慾不好的情況。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至今尚未有引起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道。

關於黃疸的應對建議

1、輕度黃疸,繼續母乳餵養。應鼓勵乳母少量多次餵哺,增加寶寶大便次數,利於黃疸改善。

2、明顯黃疸(血清膽紅素257umol/L),可以暫停母乳餵養2-3天,改為人工餵養,暫停母乳期間,要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來,防止漲奶發炎,也保持母乳充足的分泌。

3、確定是母乳性黃疸後,需要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嚴重者遵醫囑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342umol/L 時則需要加上光療,一般不需要白蛋白或血漿治療。患兒就診時不管黃疸多麼重,血清膽紅素濃度有多高,都不需要換血治療,因為黃疸完全可以通過光療和停止母乳加以控制。

母乳性黃疸

黃疸一般持續3-4周,少數會延至10周才消退。如停餵母乳2-3天,黃疸會明顯減輕

生理性黃疸

5-7天達高峰,10-15天左右消退

便秘指的是孩子嗎?新生兒會有胎便黑黑的,是正常的。



慶慶育兒營養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如果是出生24小時內就有黃疸,這是病理性黃疸。如果是出生2---3天出現黃疸,這是生理性黃疸,一般7---10天徹底退下恢復正常。相比之下,生理性黃疸(藍光照射+茵梔黃)好的快,沒有後遺症。病理性黃疸病情重治療時間相對長些,有的甚至會有後遺症。如果是母乳引起的黃疸,一般臨時停掉母乳後黃疸指標就會逐步下降到正常。

因此無論哪種黃疸,我們都要立即採取措施治療或調理,讓寶寶恢復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