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你不知道

NI BU ZHI DAO


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生於這個太平盛世,很多時候我們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早起去食堂吃一碗蔥油拌麵,下午在圖書館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抑或是在下課後去買一杯奶茶……也許你覺得生活本該如此。不過在千里之外的阿富汗山區,有一群人,他們永遠是身不由己的。


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影片是2012年由馬克·沃爾伯格主演的電影《孤獨的倖存者》(Lone Survivor)。該影片改編自2005年6月美軍在阿富汗的一場真實行動——紅翼行動(Operation Red Wings)。該行動本質上是一個平常的偵察行動,初步計劃是一個由“海豹突擊隊”隊員組成的四人小隊,由邁克·墨菲(Michael Murphy)上尉擔任指揮官,丹尼·戴茲(Danny Dietz)擔任無線電通信員,馬庫斯·魯特埃勒(Marcus Luttrell)是醫務兵兼任狙擊觀察手,馬修·阿克塞爾森(Matthew Axelson)擔任狙擊手。四人小隊前往庫納爾省山區進行潛伏和偵查,在確定任務目標的動向後立刻將座標報告給指揮部,然後乘坐直升機撤退。


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但最後行動的結果是“慘敗”,四人小隊只有一人(馬庫斯·魯特埃勒)僥倖存活。因為,一個選擇,決定了所有人的命運……


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在安全到達預定區域後不久,三個路過的牧羊人發現了四人小組的位置,在控制住牧羊人後,四人小隊陷入了抉擇——是否要殺掉這三個牧羊人。四個人都很明白,放掉或者殺掉他們,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但是他們需要考慮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任務的完成、戰友的性命、平民的安全甚至還有平民可能給他們帶來的威脅……殺與不殺,成為影片中四個人最重要的抉擇。人性、良心、性命,這一切在一瞬間變得既充滿意義,但又毫無意義。因為,貧瘠的山區、艱難的任務,置身其中的四人,他們都身不由己。

結果正如其中一人所說,放走的牧羊人,叫來了至少200人的武裝分子,包圍了四人小隊。


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在戰爭中,殺戮永遠是毫不留情的,4個人對抗200人,沒有人會說這是什麼不正義,如果要說的話,僅僅是“碾壓”罷了。直到四人小隊裡的每個人都傷痕累累之時,他們還是堅信只要能撤退到山下的平地,就能全殲敵方所有人。但現實太過殘酷,丹尼身中數槍後倒下,艾克斯在頭部受致命傷後仍繼續戰鬥……身為長官的邁克·墨菲,他很清楚自己該去幹什麼。


他們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孤獨的倖存者》


他從口袋裡掏出應急的衛星電話,走出掩體,向信號最好的開闊地走去……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走向的是槍林彈雨,但他一定要打這個電話,因為他是海豹突擊隊員,是這個小隊的指揮官。既然他帶領自己的戰友做了錯誤的選擇,那麼他就要保證讓他們安全回去,這是身為指揮官的責任。

人性的光輝在這一刻閃耀著,對於墨菲來說,既然這是命運的選擇,那麼就要為了身邊的人,去戰鬥。

雖然最後墨菲的犧牲,並沒有阻止悲劇的發生,但是他最後所去做的,不僅僅是一個送死的通話,而是一個士兵所展現的真正的人性光輝。

但是,我們這些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永遠不會理解他們,因為在這個我們眼裡美好的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一片充滿血腥和殺戮的戰場。從和平的燈紅酒綠,到貧瘠的阿富汗山區,對於和平時期的士兵來說,兩者僅僅是一線之隔罷了。也許早上還在Facebook上和朋友聊著天、和戰友一起晨跑、和基地裡其他人熟練的玩笑,而下午就變成了一具屍體,沉睡在嶄新的靈柩之中。當代的士兵,說他們活在地獄與天堂之間,再恰當不過了。

士兵犧牲於戰場,只會成為一個個簡單的傷亡數字,但一個死於戰爭的平民,卻會觸動整個世界的神經。“是誰在這個美好的年代做這種可恥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想。但最終,發動戰爭的政客逃脫了罪責,而士兵成為了“千夫所指”。這就是現在的世界,人們想要抹去戰爭和殺戮,盲目地反戰,卻什麼都沒有解決。

聽完這些,你還認為四人小隊在行動中的選擇,是用簡簡單單的道理就能解決的嗎?

很多事情我們是沒辦法判斷的,尤其是我們還在吃著麵包、看著新聞,順帶呼吸著當下美好世界的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