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鄉村振興,向浙江學什麼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關乎著廣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月14日,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省委書記、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組長李希主持會議並講話,省長、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馬興瑞出席會議。會議審議了鄉村振興相關文件,其中包括《關於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貫徹意見》。

去年4月,廣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指示精神。會議指出,要認真學習借鑑浙江“三農”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等工作。

浙江“三農”工作有哪些好經驗好做法?廣東鄉村振興,向浙江學什麼?

《南方》雜誌記者整理出一份務實的鄉村振興學習手冊。


廣東鄉村振興,向浙江學什麼

浙江“千萬工程”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2003年6月,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倡導和主持下,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環境改善為重點,浙江在全省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

15年來,浙江省紮實推進“千萬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佔全省建制村總數的97%;74%農戶的廁所汙水、廚房汙水、洗滌汙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實現建制村全覆蓋,41%的建制村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作出重要指示。

浙江15年奮鬥造就美麗鄉村的奇蹟,讓國際社會高度讚賞。2018年9月26日,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地球衛士獎”創立於2004年,是聯合國表彰環境保護行動的最高獎項,每年頒發一次。

作為第73屆聯合國大會的邊會活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頒獎典禮在紐約曼哈頓舉行。“千萬工程”獲頒“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這一極度成功的生態恢復項目表明,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產生變革性力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頒獎詞中評價說。

去年4月,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參觀走訪了浙江不少村鎮,對浙江的綠色發展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和讚賞。他說:“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來中國的模樣,甚至是未來世界的模樣。”

“有為之手”與“有力之手”


浙江美麗鄉村的崛起,靠黨委政府“有為之手”與“有力之手”十餘年不懈接力助推。

針對農村人居環境與群眾要求越來越不適應的實際,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決策,由此開啟浙江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大行動序幕。

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主持召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推進大會。會上定下目標:今後五年,從全省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範村。

“千萬工程”一個部門幹不下來,浙江成立了由12個部門組成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事,由這些部門幹,錢,由公共財政出。這樣,管城市的部門第一次管到了農村,建城市的資金第一次用到了農村,這都是當時浙江創造性的決策。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浙江依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抓手,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起步,不斷拓展建設內容,形成了整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格局。

據介紹,浙江“千萬工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2003—2007年“示範引領”,1萬多個建制村率先推進農村道路硬化、垃圾收集、衛生改廁、河溝清淤、村莊綠化;

2008—2012年“整體推進”,主抓生活汙水、畜禽糞便、化肥農藥等面源汙染整治和農房改造建設;

2013年以來“深化提升”,啟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攻堅、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

2003年以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和黨委政府抓好“三農”工作的“牛鼻子”,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期間,每年召開一次全省性現場會,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作工作部署,表彰工作先進縣、示範縣。

科學規劃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浙江紮實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對當前我國建設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參考意義。

一是規劃引領建設。浙江形成以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龍頭,村莊佈局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為基礎的“1+4”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體系。

比如,村莊佈局規劃方面,浙江提出“中心村”主要建設公共服務中心,吸引人口集聚、輻射周邊村莊;“一般村”主要實行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高山偏遠村”、“空心村”主要實行異地搬遷;“歷史文化村落”主要實行保護修建,促進歷史古蹟、自然環境與村莊融為一體。

杭州市臨安區農辦主任陳嫩華說,把科學編制村莊佈局和建設規劃放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位置,以科學規劃引領建設實踐,是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經驗。

二是堅持穩紮穩打。

從農村實際出發,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深度、推進速度、財力承受度以及農民接受度,不搞一刀切、大拆大建。農村垃圾處理、汙水治理是鄉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兩個前置性工程,做到位才可避免工作反覆,可以此為“先手棋”,推進全域性整鄉整鎮整治。

三是堅持群眾視角。宣傳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夯實美麗鄉村建設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把農村生態環境、鄉土文化等優勢轉化為發展顯勢,規劃、建設、管理、經營、服務並重,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新型業態培育有機結合,開拓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門路,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