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盤到協同辦公,再到企業雲服務

從網盤到協同辦公,再到企業雲服務

“其實企業網盤是聯想在雲和數據智能架構當中的一個產品品類,我們在內部討論時不這麼叫,我們內部稱其為辦公協同。”聯想集團副總裁兼聯想雲CEO尉偉東反覆強調,聯想企業網盤與市面上的大多數“網盤”並不一樣,它並非簡單地為企業用戶提供雲存儲、雲備份,“我們不做雲存儲,存儲是個靜態的,我們其實做的是內容的流轉協作、互動和管理。因此,實際上這是一個偏以內容作為重點的辦公協同平臺。”

企業網盤的概念源自個人網盤。伴隨著互聯網的大量應用,面向個人用戶的網盤,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個人用戶以更低成本獲取、存儲、備份和交換數據資料的現實需求。對於同樣處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類似的需求和應用場景同樣存在。

聯想最早是在2005年就開始有了為企業用戶提供網盤服務的想法,到了2006年,聯想內部正式開始研發企業網盤產品,並且在第二年正式推出了企業級聯網網盤1.0產品,當時這款產品與當時市場上的大多數網盤產品一樣,除了面向企業用戶,也兼顧了個人用戶。

“到今天為止,我始終認為聯想這樣一個以硬件為主的公司,推出企業級網盤這樣的軟件產品和服務,具有相當的偶然性的——這不是一個邏輯推理出來的結果。”尉偉東認為,聯想網盤最初投入研發時,的確是希望能夠給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一個數據備份的工具,但是在市場化應用的過程中,聯想越來越發現,實際上雖然同樣對網盤應用有非常明確的需求,但是企業網盤和個人網盤之間還是存在非常大的不同。“雖然企業員工已經最大程度地習慣了個人網盤的應用場景,但是一旦網盤被應用到企業環境中,那麼實際上除了對安全性、穩定性等技術要求更高外,企業網盤的應用場景還涉及到更多的管理需求、價值需求。”

於是在2009年將聯想網盤正式命名為企業網盤,專注企業級市場。

眾所周知,在企業的業務活動當中,有兩個彼此纏繞的核心:數據和流程。一般來說,我們熟知的傳統工業軟件、辦公軟件產生和適應相關的數據;而管理軟件或OA系統則用以控制業務流程。以往,應用企業往往通過在不同軟件系統之間建立數據接口,從而將數據和流程進行綁定,從而保證在最合適的時間、將最關鍵的數據傳遞到業務流程當中的每個應用場景。那麼,這種解決結構化數據的思路,是否也適用於越來越多的企業級非結構化數據呢?

“聯想企業網盤所提供的企業辦公協同平臺,實際上相當於提供了一個數據服務和文件服務的——可以幫助企業做專門的文件和數據存儲管理,同時也做專門的文件、數據服務管理。”尉偉東強調,面對企業通過各種渠道採集到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聯想企業網盤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文件和數據接入的入口,結合“在線文檔”軟件,企業用戶就能夠通過其對文件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從而實現每個員工個人多設備的協作、員工與員工的協作、人與系統的協作,以及系統與系統的協作。

從某種程度上看,聯想企業網盤更像是在數據和業務之間,構建了一個以人為核心的“緩衝帶”:一方面在不增加整合難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各個軟件系統對於文件和包含非結構化數據在內的數據管理、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在強調企業員工對於現實業務價值的同時,提高了共享協作的能力,增強了軟件系統和現實業務的靈活度。“聯想企業網盤在管理文件的整個過程中,更強調用戶導向:企業用戶關心的應用場景更務實;而企業更關注的是數據安全和知識留存,而通過企業網盤搭建的辦公協同平臺,就可以將員工的需求和對企業的需求完全結合起來。”尉偉東說。

既然要結合企業的現實業務,試圖將“網盤”這種來自個人用戶的產品邏輯,與企業的現實業務做更密切的關聯,實際上,就是在將一個原本是基於IaaS層的文件存儲服務,向更貼近用戶現實業務的PaaS層和SaaS層的軟件部署服務進階。

“融合與混合不同:混合是物理反應,簡單地湊在一起;融合是化學反應,通過其可以重新生成了一種新物種出來。”在企業級應用的部署過程中,聯想企業網盤首次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外,提出了所謂“融合雲”的方式。

尉偉東強調,聯想本質是企業級IT服務提供商的思路,因此在設計聯想企業網盤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從用戶思維出發,考慮更多的是企業現實的業務應用場景。因此,在採用公有云部署還是私有云部署的問題上,聯想企業網盤首先基於自身的公有云技術和基礎設施,保持了一個面向所有IaaS廠商保持了一種開放合作的多雲架構。同時,在具體落實到應用企業的現實業務時,再結合企業的應用場景做具有針對性的部署。從而一方面通過私有云的方式存儲敏感度高的內容,以保證其安全性和合規性;同時支持公有云部署,以方便同步、發佈那些敏感度低的內容,降低運維成本。最終,以融合雲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

“真正能夠做到純公有的,例如水、電、煤氣,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所有的用戶需求都是無差別,並且所有的系統都有官方認定的統一標準,憑我們的經驗,企業級IT應用要做到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樣地,一味強調私有云思路,就很容易將產品徹底變成工具,而我們是希望能夠把聯想企業網盤的辦公協同平臺變成一種針對企業的服務。”雖然認為未來私有云將會成為整個雲計算市場獲取用戶最重要的轉手,但是對於企業用戶而言,在基礎架構層的公有云和私有云部署方式,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融合最大的好處是,在將公有云技術部署在私有云環境的過程中,我們依然會配合企業用戶完成大部分的運維工作:用戶更多做業務運維,我們更多做技術運維。而通過這個方式,企業就可以把IT這正作為一個手段、平臺和工具,企業就可以集中精力考慮如何利用IT支持業務的發展、轉型和變革。”尉偉東認為所謂融合雲,不僅是將公有云和私有云進行了融合,而且也是將IT產品服務的供需雙方團隊融合在一起,從而真正能幫到用戶,“融合是最自然而然的方式,是相對優勢結合的方式。”

在2018年年中,聯想企業網盤推出了5.0版本。新版本在功能層面更強調安全、智能:通過本地文檔管控技術再度升級安全能力,全方位防止企業關鍵數據洩露;將AI技術首次結合到產品中,通過數據挖掘、機器自主學習的先進內容識別引擎,讓機器對文件進行自主管理,從繁瑣工作中解放人力。“我們現在也在考慮如何幫助企業在存量數據裡發掘內容的關聯。希望未來可以讓文檔產生文檔,知識產生知識,從而使得辦公協同不僅僅是人與人的協同,也包括人類大腦與外在知識大腦的協同,這是我們對於辦公協同未來的方向和願景。”

幾天前,2018年年底,IDC的《中國企業網盤軟件市場份額,2017》研究報告顯示,在2017年,中國的企業網盤軟件市場規模為8760萬美元,同比增長51.7%。到2025年,全球數據圈(指全球創建、獲取和複製的數據量的總和)將增至175ZB,其中,企業存儲的數據量將超過全球總數據量的80%。Gartner 2017年的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80%的中大型企業都會部署內容協作平臺。

而在中國市場上,聯想企業網盤已經連續第五年被權威調查數據當中被認為市場佔比排名第一,2017的統計數據顯示市場份額達到40%。

“這個領域我們起步相對比較早,實際上這個過程中的競爭對手也是風雲變幻:不是特別穩定,競爭的列表始終在變。”實際上最早入場企業網盤市場的企業,現在大多已經淡出這一市場,究其原因,尉偉東認為無論是從提供個人網盤拓展到企業網盤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軟件廠商轉型做雲服務的企業,從競爭能力層面講,往往在理解企業現實業務,或對企業級IT技術的掌握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短板。而與競爭相比,他更希望有更多的廠商參與到這個市場當中來,教育和影響用戶採用這種新的方式,“替代FTP、替代SharePoint,替代電子文檔系統,替代知識管理系統,替代原來傳統的各種各樣的自己開發的系統,從而滿足以往從未被滿足需求的場景。我覺得其實比競爭來的更重要。”

寫在最後

企業級的IT技術、產品和服務,有一個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務實。與面向個人用戶的IT不同,企業級業務需求往往需要更慎重地被對待,更合理地部署、更安全地運營,以及更具成長性的規劃。所以實際上無論是網盤、協同平臺,或者是雲計算服務,對於企業來講,都是從現實業務和實際場景當中分離出來的IT需求,其本身市場價值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其能在企業當中發揮的作用。聯想企業網盤的整個進階過程,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