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哪些手握朝廷一半兵馬,完全可稱帝的將領最終卻被皇帝賜死,還沒有反抗的?

大侃歷史


西漢著名文學家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北擊匈奴,一戰斬首匈奴十萬騎士,拓地七百餘里,逼得匈奴終秦之世不敢南下劫掠。蒙恬因威震匈奴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因開發寧夏有功,被譽為“開發寧夏第一人”;因成功製造出毛筆,故被稱為筆祖。

蒙恬與秦始皇君臣同心,私交甚密,是秦始皇中意的託孤大臣。嬴政皇帝死前給扶蘇公子的遺詔為:兵屬蒙恬,與會喪咸陽而葬。秦始皇死前讓扶蘇公子將長城兵團交給蒙恬指揮,讓扶蘇回咸陽主持他的喪事。這實際是讓扶蘇公子繼位,給蒙恬將軍託孤,只要蒙恬手握重兵,那麼扶蘇公子坐穩江山就沒有問題:無論是威懾內部反對勢力,還是平叛外部六國復辟勢力,蒙恬都有足夠的能力與威望。

蒙恬的祖上是齊國人,家鄉在今天的山東省蒙陰縣,蒙恬的爺爺蒙驁從齊國遷至秦國,成為秦昭襄王的武將之一。蒙驁曾追隨武安君白起南征北戰,為秦國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因戰功卓著獲得上卿高爵。白起死後,老將王陵、王齕相繼在邯鄲之戰中戰敗,蒙驁成大秦碩果僅存的不敗將軍。蒙驁上承白起下啟王翦,成為秦軍的統帥之一,對於秦莊襄王繼位起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蒙驁有一個兒子名為蒙武,蒙武生兩子,長子蒙恬,次子蒙毅。蒙武儒雅,不能在戰場上搏殺,故長期擔任秦國國尉一職,跟名將王翦合作,負責秦軍的徵召、訓練、後勤工作。蒙驁特別喜歡長孫蒙恬,他曾對兒子蒙武說:汝不堪重用,光大蒙氏必在吾長孫也!蒙恬完美繼承了爺爺的勇武,父親的儒雅,上陣可指揮千軍萬馬,下陣可寫詩填賦!

蒙恬與秦始皇嬴政同年出生,嬴政歸秦後與蒙恬、蒙毅同在王室學校學習,因此兩人從小私交甚密,相互為引為知音。嬴政可能對王翦、李斯略有不放心,但對蒙恬是絕對放心的,可以從嬴政皇帝將長公子扶蘇送到蒙恬軍中看出這一點。蒙恬在滅國大戰中攻滅齊國,因功升為內史,成為京畿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匈奴犯邊後,蒙恬親率三十萬精銳大軍北上反擊,之後長期手握重兵駐守邊疆。

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在嬴政看來,將來蒙氏兄弟就是他的託孤重臣:王翦父子英年早逝,誠為痛心;李斯能力雖強但公心不足,天下統一後秦法亦需修正,李斯不足為任;唯有蒙氏兄弟忠信可靠,三代忠於秦室,文武雙全,是最佳的託孤重臣!

第五次巡視楚越地區後,嬴政皇帝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於是他北上趙地,想從趙地進入九原郡,他要親自傳位給公子扶蘇,託國給蒙恬。奈何天不假時,嬴政皇帝最終在沙丘行宮暴斃,他身前的最後遺詔是:兵屬蒙恬,與會喪咸陽而葬。趙高曾被蒙毅處罰過,他想立胡亥為帝;李斯怕自己的權力被蒙恬奪走,故兩人合謀改了遺詔,賜死了扶蘇公子與蒙恬將軍。

四百多年後曹孟德被劉備等人罵為簒國漢賊,他每每讀到蒙恬的遺言就痛苦不止!曹孟德以蒙恬為榜樣,他始終忠於漢室;但他不得不以蒙恬為借鑑,那就是不能交出兵權。在曹操看來蒙恬交出兵權後不僅自己身死,很快秦國也滅亡了;如果他曹操一旦交出兵權,那麼同樣的結果也會發生。曹操不懼個人生死,但是他不能讓大漢滅在他手上,故他寧願承受漢賊的罵名,也不還政給漢獻帝。

曹操評價道:昔樂毅走趙,趙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後已,不忍謀趙之徒隸,況燕後嗣乎!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公子扶蘇與蒙恬死後,大秦長城兵團很快土崩瓦解,除了王離率領五萬軍隊南下擊楚被項羽全殲外,其他的都就地解散了。楚漢相爭時,匈奴入侵邊界,不僅蒙恬攻佔的土地全部被匈奴奪走,匈奴還進一步深入內地。百餘年後,漢武帝興兵伐匈奴,經過多次戰爭才完全收復被匈奴奪走的秦土。

值得一提的是,漢軍能快速出擊匈奴並擊敗匈奴,跟九原直道和長城是密不可分的,而九原直道和長城都是蒙恬主持修建的。九原直道保證了漢軍能快速抵達前線,也保證了漢軍的後勤補給;長城則成為漢軍屯兵蓄糧,抵禦匈奴的最後一道防線與出擊匈奴的第一點。

司馬遷如此評價九原直道: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司馬遷肯定了秦直道的質量與作用,同時也評價了秦朝濫用民力,頗有書生意氣,不懂軍國之爭!司馬遷看到了修長城、築直道死了不少百姓,卻沒有看到匈奴入侵掠殺了更多百姓!


大秦鐵鷹劍士


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以後,再到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其中王朝更替,分久合,合久分。

而作為每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他們為了想皇位做的穩固,最怕的就是擁有兵權的將領起來造反,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於是採取了各種措施來防範,例如:漢初的分封、漢武帝的推恩令、杯酒釋兵權等等。

就算統治者採取了各種方法來防範,但還是有將領起來造反。但是有的將領手握重兵,明明可以起來稱帝當皇帝,但是自己並沒有那麼做,為何寧願被皇帝賜死也不反抗?

這些將軍名流青史,從頭到尾都不願意反,本來就是忠臣,一直秉持著“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態度或者抱著“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想法,代表人物主要有:蒙恬、周亞夫、岳飛、袁崇煥等。

蒙恬當時手握重兵,蒙氏兄弟也頗得秦始皇器重。秦一統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自榆中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又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他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他的弟弟蒙毅是秦始皇身邊的貼身護衛,官至上卿,外出則陪秦始皇同乘一輛車子,居內則侍從在秦始皇的跟前。

然而始皇駕崩後,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假造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蒙恬雙雙自殺。

周亞夫一生中幹過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在晚年不受漢景帝待見,脾氣執拗,在兒子為其買喪葬品時被抓住小辮子。

在監獄中,獄吏說周亞夫要謀反?

周亞夫說我沒有謀反,你不要誣陷我。

獄吏說,你不謀反為何要打造兵器。

周亞夫說,那是我死後的陪葬品。

獄吏說,那就是說你死後要造反了。

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於是閉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岳飛的岳家軍更是在南宋揚名朝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但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另一方面由於宋高宗不想讓岳飛洗靖康之恥,迎回宋徽宗。因此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宋紹興十二年(1142)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袁崇煥在萬曆四十七年(1619)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敵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退金兵後,朝中大臣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後金軍有勾結,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此時後金軍也設計離間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

封建社會中,一直以來君臣猜忌,君要依仗將軍,然而又防備著將軍,這樣導致了許許多多的將軍死得很冤,或被離間,或被猜忌,或被“狡兔死,走狗烹”,或被忌憚。他們手握朝廷一半兵馬,曾在戰場風光一時,完全可稱帝,但也正是因為樹大招風,最終卻被皇帝賜死,還抱著“君命不可違”的想法,沒有反抗,令後人惋惜。


鄧海春


首先一個就是白起,長平之戰屠殺趙軍四十萬,攻佔城市六十餘座,成為秦國獨一無二的將領,但因功高蓋主一貶再貶,最後被秦王賜死。

再者就是韓信,韓信被劉邦築壇封將,可以統帥劉邦絕大部分兵力,劉邦暗渡陳倉東下出關,而韓信功取趙齊之地,在形勢下與劉邦,項羽有鼎足三方之勢。蒯通勸他背叛劉邦,韓信認為劉邦對他有恩,不忍背叛劉邦。後來劉邦做雲夢之遊逮捕韓信封為淮陰侯,在劉邦平定陳豨之亂時,被呂后騙進長樂宮殺害,臨死前發出:“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感嘆。這是韓信個人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和不幸。

歷史還有類似將領,劉宋檀道濟被殺被譽為自毀長城,朱元璋處死大將藍玉牽連幾萬人,雍正皇帝處死大將年羹堯,這都是類似事情,而韓信被處死在歷史影響最大。


我思吾心


林彪手握著全國的兵權,解放軍的總參總政總後海軍空軍和公安部都掌握在手中,一樣東窗事發後趁夜黑風高望風而逃,摔死在了異國他鄉的荒漠戈壁灘裡


792突擊步槍


蒙恬、周亞夫、岳飛、袁崇煥等等吧,反正差不多都是些愚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