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紹這對好兄弟為什麼會決裂?

橙爸講歷史


因為倆人思維不在一個頻道上!曹操與袁紹倆人太有意思了,分四點來說明吧。

1.身世不同

袁紹,字本初,出生在四世三公,名門望族之中,家族顯赫;曹操出身遠不如袁紹,他祖父是宦官曹騰,他父親曹嵩是曹騰養子,曹嵩知道光靠養父餘威是不夠的,所以他要求年少阿瞞(曹操)和袁紹處好兄弟情誼;就這樣,一同玩過泥巴,逮過河蝦,曹操和袁紹成了好基友。

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宦官之後是人嘲笑的對象,曹操也不例外。小時候玩伴許攸看不起他是宦官之後;長大後他已是丞相了,卻還被陳琳譏諷:“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

2.性格不同

都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袁紹一手好牌,卻打的稀巴爛,與其性格是分不開的;袁紹,驕縱自負,優柔寡斷,繁禮多疑,外寬內忌,逆行天下,多謀少決,好言飾外,目光短淺,紙上談兵。

曹操性格,體任自然,外簡內明,用人無疑,順勢而為,隨機應變,以心待人,深思遠慮,用兵如神!

倆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也決定了命運的走向。

3.思想不統一

公元190年十八路諸侯歃血為盟,討董卓,曹操推選好兄弟袁紹為盟主。剛開始,倆兄弟配合很好,各路諸侯大仙各顯神通;董卓西涼軍逐漸疲憊不堪,緊急擄著少帝出逃,曹操建議,趁勝追擊“不可沽名學霸王”;袁紹猶豫不決,戰機稍縱即逝,曹操著急的直跺腳,只好自己帶領少量的輕騎追擊,因力量懸殊,不敵呂布,敗回大營。袁紹擺下酒宴,曹操飲後,大罵:“諸侯相互猜疑,停止不前,有失信於天下,對你們,感到羞辱”。曹操離帳而去;袁紹在諸侯前,臉面盡失,從此倆人分道揚鑣。

4.目標不統一

曹操足智多謀,迎接漢獻帝回許昌,隨即“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在漢獻帝前多有放肆,漢獻帝敢怒不敢言;漢獻帝找準時機,藏血詔於腰帶贈董國舅(驃騎大將軍),號召西涼馬騰、冀州袁紹、劉皇叔共同討伐曹操,還漢室尊嚴。

自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對袁紹指手畫腳,袁紹對曹操日漸不滿;衣帶血詔出事後,袁紹打著迎駕天子名義討伐豫州曹軍;最終雙方在官渡爆發決戰,史稱官渡之戰,以曹軍勝利告終。

身世和性格迥然不同,目標和思想又不統一,倆人走向決裂是必然的,對吧?


丹心漢青


說起曹操和袁紹決裂的歷史,其實也就是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史。從本質上說,所謂一山難容二虎,曹操和袁紹作為漢末軍閥中出類拔萃的兩位(當然,曹操的個人才能遠勝袁紹,但袁紹相對其他軍閥也還是很不錯的),本來就必然有決裂一戰。而具體的決裂的過程,則是在內外因素推動下逐漸發生的。

早在曹操和袁紹共同討伐董卓的時候,兩人其實已經有矛盾。袁紹用印綬向曹操示意的舉動,就令曹操厭惡。

討伐董卓聯盟破滅後,關東諸侯兩大陣營混戰,曹操、袁紹、劉表為一波,公孫瓚、袁術、孫堅、孔融、陶謙為一波,曹操和袁紹聯手擊敗了袁術,迫使袁術從南陽和豫州逃到壽春。之前曹操則配合袁紹殺死了不聽話的河內太守王匡。這段時間曹操和袁紹基本是合作關係,但這種合作未必愉快。當曹操的老窩兗州被呂布佔領後,袁紹曾建議曹操來依附他,被曹操拒絕了。這時候兩家已經有貌合神離的跡象了。

兩家進一步走向分崩,是在196年。這時候孫堅陶謙已死,孔融已滅,公孫瓚和袁術分別處於下風,曹操袁紹這個陣營的敵手遭到削弱,那麼陣營內部矛盾就更逐漸起來了。當時袁紹曾猶豫要不要迎接漢獻帝,而曹操搶先一步下手迎接了漢獻帝,令袁紹很是憤怒。曹操操縱漢獻帝,任命袁紹為太尉,曹操為大將軍。袁紹大怒,認為自己被放到了曹操下面,嚇得曹操趕緊讓漢獻帝改任袁紹為大將軍,自己為司空。這一波對峙以曹操服軟結束,但兩者的矛盾進一步展現。

然後到了199年,袁紹攻滅了公孫瓚,曹操則打敗了袁術。袁術去投奔袁紹,被曹操派劉備攔截消滅。袁紹和曹操分別在河北河南獨孤求敗,兩家終於決裂,並爆發了次年的官渡之戰。


OW郭sir


二人身處東漢末年亂世,袁紹是妥妥的名門望族世家子弟,四世三公哪個家族有這榮耀?老曹家也不差,曹操按現代人的說法就是暴發戶出身,但離貴族還差些,家裡也夠牛掰,爺爺曹騰是服侍過四代漢室皇帝的大宦官,親爹也位高權重。

袁紹和曹操沒有做官的時候就是好朋友,兩個人又都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同樣掌管朝廷的軍權。可以說兩個人是發小加同事的關係。

公元189年,董卓老賊接受何進傳召入京討伐十常侍,接著就在長安搞風搞雨,先是廢了劉辯的皇位立了劉協,然後又擅權搞得朝堂烏煙瘴氣,這時候各路諸侯看不下去了。公元190年各路人馬以袁紹為首成立了討伐聯軍,董卓一看情形不對於是脅迫劉協逃離長安,故事發生到這個時候,聯軍內部發生了矛盾,以袁紹為首的討伐軍除了曹操和孫堅力主迎戰董卓,其餘都希望在觀察觀察。袁紹這個時候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他根本不希望劉協這個皇帝的存在,他希望的是在權利真空地區形成以他這個盟主為主的集團勢力,形成“土皇帝集團”。然而曹操不這麼想,他力主保留劉協,是個非常堅定的保皇派。

之後董卓被殺後,劉協這個皇帝留在洛陽擔驚受怕,討伐董卓的聯軍見董卓已到各自回家割據地盤去了,最終堅定的保皇派同志曹操迎接漢獻帝來了許昌,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日子,這個時候袁紹就不爽了,曹操你個混蛋從我的小弟現在對我發號施令了,於是乎官渡之戰就板上釘釘了,結局大家也知道了,袁紹失敗了,曹操順利上位成為中國北方的扛把子。

其實袁紹與曹操的矛盾是一定會發生的,根本源頭是這兩個人的理念根本不是相同的,一個想要成為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另一個卻是維護漢室的保皇派。觀念的不同很容易使得雙方死磕。


Sylar弈


在漢末欲出,他代難,宋以後,出混略兩步行,如曰小明同出頭地,第一步先苦數年考科舉入官僚統矣,有其位,第二步則人力,為政、為人、為站隊,賭勝矣,官乃得大,又三行,如此循環,至於官位升無可升,只如袁之為帝也。

而漢末之戲則更繁,若小明生於清,非其父為踵之小概率事,小明則庶人猶貴,家貧為富,,皆可考科,故清多苦寒之朝臣,若生於漢末則悲矣。

老曹領兗,袁曹決裂之分水嶺,明明已深之插住了背矣,為毛會分乎

一.老曹內終是個王黨。

二.汝潁裂。

三.老曹鋒芒太露。

王黨復說,先曰汝潁裂。

紹取冀州,潁川系是出了大力者,而袁紹引河北系入局,冷了潁川老兄弟心,汝潁有郄。此事,紹未必盡出於徒衡,前雲“用力”,欲用河北之兵與財,不免者假土之世及豪河北,故後荀彧死要勸老曹以大盤於潁川,即以此之教太深。

潁川系爽而爽乎,遂荀彧南奔了老曹,潁川系既能助紹下冀州,今改,又會幫老曹何為乎?,紹思則當以老曹兵矣。

然後是老曹鋒芒太露。

後領兗州,老曹火吐,先破青黃,勢力大漲,又破劉備、單經、瓚師,復擊袁術,以術至膽,不敢與老曹荷正,至徐州,至謙哭爹叫娘,一副至敵手也。

若袁紹又不用,復令老曹打下,及兗州上輩滅似也,加上潁川系之故,下一即己也,故逼兗州士叛術,謂老曹釜底抽薪。袁紹之意,驅虎吞狼,兗州士人與老曹謂耗,兗州人士盡容造焉,老曹且勝,勢力大損,兗州在其羽翼下,後方無事,但老曹亦沒了下克上也。


軒逸探尋歷史背影


小時候一起玩的時候的確是好兄弟。長大了曹操呢,骨子裡還是心向正道之人,而且有雄心。後來董卓造孽,兩人也算同舟共濟,打董卓,可是呢這些人都是狡猾的狐狸,都想俺佔便宜,別人去衝鋒,只是曹操孫堅這些人想著匡扶漢室。結果就不歡而散。再後來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各種佔便宜,袁紹一想這阿瞞宦官之後,現在騎在我一個四世三公,公侯之家的人頭上指手畫腳,而且我還是他老大哥,憑什麼,那不服就幹唄,從而引發官渡之戰。


趙先森sir


很簡單,有點像兩個人合夥開公司,各佔50%的股份。公司沒發展起來沒收入的時候還可以同舟共濟,公司發展起來以後,都想多拿一些,都想當1號,自然就有衝突了。何況兩個人都是野心勃勃,都不是善茬。


吃識


俗話說: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古今中外中外,皆同此理。曹操和袁紹從小就是朋友,形影不離。到了成人的時候,就各自的有自己的團伙。這時他們還能友好相處,到了爭奪一方權利的時候,就各不相讓,就拿官度之戰來說,都為了爭奪中國北方這塊地盤以求為爭奪天下站住腳跟,此時的曹操和袁紹就撕破臉了,搞得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他們為了爭奪各自的利益早已把兒時的友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