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張同天


我認為樣貌上絕對的美好或者說留住瞬間的生活氣息一樣的美只屬於女性,氣質能自然存在的但不是主要構成。

我的慾望之火、我的希望之光,她純真又有小心計,她無理取鬧大吵大鬧又時而恬靜如熟睡的嬰兒,她像搖曳的蒲公英一樣有意的“不自覺”觸碰我,總得來說她是若即若離的爵士樂,望不得、聽不得。

庫布里克這版我極為喜歡,也許是當時審查制度或者社會環境,但這種潛藏這語息間的曖昧正好展現了無邪是最大的誘惑,這部作品不完全講愛情,但我最喜歡的並不是表達的某些思考,我就喜歡那份違背倫理的愛情,而另一部同樣喜歡的是波蘭斯基的苦月亮(用SM表現愛情的本質也是一絕,我對愛情的偏見都是拜這導演所賜)

真的太美,庫布里克開始的鏡頭就抓住人的心——手托住少女的腳,慢慢用白色的絨毛揉進趾拇之間再給指甲仔細塗上指甲油。庫布里克的曖昧全在不經意的細節裡,而最終這種痛苦的回憶、沉淪的幸福卻讓人每時每刻心生雀躍。

男主第一次遇見洛麗塔時,連我都被吸引進去,而僅僅只是慵懶的洛麗塔摘下太陽鏡微微挑逗的注視,再配上電影中反覆出現的挑人心絃、富有魔性的歌曲——Lolita Ya Ya。舌頭在嘴巴里翻卷滑過上顎、輕抵牙齒背面,再在牙齒上輕輕彈跳,從內到外分三次——Lo Li Ta!





影動隨動


因現實的誤解與奇特的痴迷,洛麗塔這個名詞在被無數次的擴展定義與大開腦洞中,最終以極具誘惑的隱喻而為人所知。

甚至,當演化為“蘿莉”這個二次元的專有名詞之後,洛麗塔驚人的隱性屬性,如同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那部長篇小說《Lolita》(《洛麗塔》)一樣,成為了一個經典的不可描述的禁忌之詞。

就像“你懂的”被人們引申為某些心照不宣的約定俗成,洛麗塔也因難以啟齒的巨大信息量,跨越二次元的侷限,成為當下流行文化的一份子。但是,如果把1962年上映的斯坦利·庫布里克版《洛麗塔》簡單粗暴地當成是一部譁眾取寵的情色電影,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這是一部意味深長的影片,它試圖用一個離奇的故事和三個處於畸形戀愛關係中的人物,徹底而有深度的試探

人類理性的閾值、感性的極端和慾望的終點。影片給出的結果是沮喪的,哪怕是儒雅莊重、冷靜剋制的高級知識分子(人類精英階層),也很難能在青春可人、欲說還休的慾望面前,堅守得住人性的底線。

《洛麗塔》的港版譯名是“一樹梨花壓海棠”,富有詩意的隱喻,基本概括了本片的故事:一箇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畸形之戀。

在人生最單純美好的十四歲,少年時期的男主亨博特墜入了愛河,同為十四歲的初戀女友的不幸夭折,看起來讓他瞬間成熟,但隱藏在心中的迷戀與慾望,就此生根發芽。

四十歲那年,男主結識了年齡相仿的單身母親夏洛特,和她古靈精怪的叛逆女兒洛麗塔。

夏洛特被成熟穩重、博學多才的男主吸引,兩人很順利的結了婚,然而,男主卻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隱藏在一個道貌岸然的皮囊之後的,是對少年時代的迷戀與慾望的死灰復燃,而那個慾望的焦點,正是新婚妻子的女兒洛麗塔。

男主試圖通過日記宣洩對洛麗塔的不倫之慾,並用鎖進抽屜的方式,試圖用最後一絲理性壓抑這份慾望。

然而,夏洛特的好奇心,卻打開了這個不可觸碰的潘多拉之盒。於是,在夏洛特的不幸死亡、洛麗塔的主動挑逗之下,亨博特撕掉了一切偽裝,任由畸形的慾望生根發芽。並最終葬送了自己、洛麗塔和其他無辜者的生命。

本片用一個富含隱喻的故事,嚴肅認真的探討了慾望對人類的影響。

<strong>

《洛麗塔》是一個徹底的悲劇,而悲劇的根源在於慾望。

如果說,慾望就是人類的原罪,那麼,追逐慾望的過程,看起來是人類自作聰明的佔有,實際上是愚蠢糊塗的失去。

當理性的遮羞布也阻擋不了人類的慾望,自我毀滅的結局就在眼前。


迷影生活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兩次被搬上銀幕,一次是庫布里克的黑白片(1962),一次是亞德里安•林恩的彩色片(1997)。小說曾經被人解讀為“古老的歐洲姦淫了年輕的美國”,但美國人不會承認被欺負,歐洲人也不會認為自己如此猥瑣。

庫布里克的版本帶有諷刺和調侃,他將亨伯特塑造成一個丑角式的人物,揭示的是人性的荒誕。林恩的版本更接近作品的氣質,洛麗塔的形象也更具挑逗性,但是電影誇大了情慾的成分,對愛情的描摹有些淺薄。但不可否認的是,彩色片中的人物更鮮活、更招搖。

在這個片子中有一個非常悲催的人物,她就是洛麗塔的媽媽夏太太。

夏太太將房子租給歐洲來的教授亨伯特,從畫面上,我們看到她身材豐滿,金髮紅唇,抽菸的姿勢韻味十足,她一眼就相中了從門口走進來的亨伯特,極力勸說他住下來。

亨伯特對屋子並不滿意,本打算離開,但是當看到趴在草地上欣賞畫冊的洛麗塔時,他的情慾在瞬間被激起,便決定留下來。

為了能長期看到洛麗塔,亨伯特與夏太太結婚,但是他對夏太太一點兒性慾都沒有,每天晚上用安眠藥讓她熟睡之後才上床。

有一天,夏太太從日記本中發現了亨伯特的秘密,她氣憤異常,寫了一封信寄給女兒,但是在過馬路時被車撞死。這個情節很有黑色幽默的意味,亨伯特的隱私被揭穿後,非常緊張,覺得自己要完了,但是就在他去廚房倒了一杯酒的時間,夏太太卻突然死了。這個隱私沒人知道了。

之後,他就順理成章地以父親的名義和洛麗塔在一起。

夏太太就這樣失去了女兒,失去了財產,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這也是納博科夫這篇小說之所以如此轟動的原因,他的寫作不是為了滿足讀者的期望的,但同時又啟發了讀者的另一種期望。

像這樣離奇的時間,我們很難想象,或者排斥去想象,但是在文學裡,在電影裡,他偏偏就發生了。生活並不是如佛教所傳導的那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它是灰色的,是模糊的,是無常的。

而電影作為一種直觀的影像手法,它能把人物變成真正的人,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瞭解一個故事,但是很難去傳遞原著背後那殘酷幽深又迷茫的意味。當我們選擇去相信電影,就如選擇去相信生活的表象,至於那背後的無常感,是很難感知的。


陳令孤


亨伯特,這個40歲的男人在14歲時,所愛之人死於傷寒。痛苦如同毒藥滲入傷口,且永遠不能被治癒,他也永遠活在了26年前的那個夏天。他是洛麗塔的情人,是她用來反抗母親的工具,是她情感與生活的依靠,更是一個卑微的愛之祈求者。

洛麗塔,性感清純而又早熟的14歲少女,散發著天真的誘惑。她自幼喪父,父愛的缺失讓整日與母親爭吵的洛麗塔渴望著“父親”角色的迴歸。她是亨伯特的情人,是他年輕時夭折的慾望的成全者,是他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靈魂所在,也是一切的罪惡之源。

40歲的亨伯特一生只愛過兩個少女,一個死於14歲,另一個死於他的14歲。一個在情感中永遠活在14歲的中年繼父和一個在現實中離經叛道的未成年少女,構成了一段畸形的不倫愛戀,在情色外殼的包裹下展現了作者對人類慾望的嚴肅探討。

電影想要展現的東西極為豐富,充滿青春活力的誘人胴體、情慾驅使下的逐步試探、倫理情慾間的矛盾掙扎、個人私慾的控制禁錮、處心積慮的欺騙叛逃,看似違背道德的故事,其實只是一場虛構的遊戲。《洛麗塔》充滿著憐憫,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從最一開始便是錯的。

影片最後,亨伯特殺死了奎爾蒂,結束了這一切。 其實,他殺死的更是自己,那個以愛為名控制著洛麗塔的卑微者。亨伯特站在村子上的山坡上,望著遠方,一片薄薄的心,在柔軟的風裡遊過。 四周什麼也沒有,群山也寂寥。

亨伯特在1950年11月因心肌梗塞死在了獄中,而洛麗塔也在1950的聖誕節因難產離世。他們出生相差多年,可離去的時間卻如此相近。 他們同去天國,拋開一切世俗的觀念,去原諒這一切的不該。


緣起光影


對於電影《洛麗塔》,好壞難言。

其原著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的絕大部分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


電影中,亨伯特因為兒時的經歷,造成對於未成年少女的喜愛。當他第一次在花園裡見到洛麗塔的時候,就被她的美麗所吸引。這也勾起了他兒時的記憶,或許那個初戀女孩的影子一直留在他心裡。

但是亨伯特對洛麗塔的愛在不斷地發展中,已經成為了一直偏執的感情。扭曲的感情,以及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何如此的一些做法。

洛麗塔的抓狂,亨伯特的情緒失控,兩個人之間的防備。。。以及後來洛麗塔跟隨那個劇作家的離開,好像都變的理所當然。



只記得最後亨伯特去看懷孕的洛麗塔的時候,她站在門口送他,亦如她幾年前的模樣。那時她或許只希望亨伯特是他的父親,一個帶給她祝福的父親。

對於《洛麗塔》的影評褒貶不一,可是,人性中的善惡又有多少人能說清呢?


看風月的閆小妮


小鹿把電影中的經典形象簡單分類:一類是正太,比如擁有盛世容顏的小李子;一類是男人,比如成熟睿智的周潤發,一類是蘿莉,比如妖精一樣的洛麗塔……今天,小鹿就解析一下洛麗塔這部電影。



洛麗塔這個故事講述了一箇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在大學裡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洛麗塔 Lolita 君紫隆,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和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衝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洛麗塔真的是一個妖精一樣的女孩子,充滿青春活力,渾身充滿了稚氣的魅惑,足以迷惑眾生。男主始終成穩儒雅,充滿包容和愛意的看著洛麗塔。



可是,這是愛情嗎?

小鹿覺得這個根本就不是愛情。洛麗塔只是男主的一個寄託,他一個未完成的情感寄託。所以這個不是愛,最後他殺了那個拐走洛麗塔的男子,小鹿覺得這只是他的佔有慾作祟,他不能容忍別人搶走了他的東西,還毀掉了他的東西。


三鹿娛樂


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得由上顎向下移動三次,到第三次再輕輕貼在牙齒上:洛—麗—塔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是一部經典的蘿莉控作品,原著於1955年出版,隨後在1962年和1997年改編成新舊兩版電影,堪稱情色作品的代表作

《洛麗塔》

圖一為62年的老版海報,圖二為97年的新版海報

其中1997年的新版被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句詩來自於宋代詞人張先和蘇東坡的一個典故,梨花是白色的,暗指滿頭白髮的老頭,海棠是紅色的,暗指面帶紅顏的少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白髮壓紅顏,老牛吃嫩草。

與另一蘿莉為主角的作品《水果硬糖》所打下的復仇基調不同,《洛麗塔》的誘惑更加無辜和單純

故事從男主角亨伯特的少年時期開始,他的初戀是一位14歲的少女,他們瘋狂的、無可救藥的相愛。但四個月後少女死於風寒,年少的亨伯特也因這段感情留下了一生都難以磨滅的傷痕

步入中年的亨伯特來到了美國,認識了女房東和她12歲的女兒。後院裡看書的洛麗塔不論是62版的純真美好還是97版的溼身誘惑,都讓擁有戀童情結的亨伯特瞬間墜入了愛河

為了名正言順的接近讓他神魂顛倒的少女,亨伯特娶了洛麗塔的女房東母親,一邊用安眠藥哄騙女房東每夜昏迷般入睡,一邊將對洛麗塔的瘋狂迷戀寫進日記裡

眾所周知,陷入愛河的女人總是敏感的,女房東撬開抽屜看到了日記,得知丈夫竟對女兒懷有迷戀之情,悲傷的她寫下三封信,卻在寄信的路上發生了車禍,帶著沒有寄出的信件當場死亡

這三封信後被亨伯特撕碎,但根據文章內容可知,女房東僅僅是想與亨伯特分開一段時間,字裡行間仍有著複合的期望

沒了絆腳石的亨伯特接走了尚在夏令營的洛麗塔,失去母親的洛麗塔走投無路,只好依靠繼父亨伯特,兩人開始了新的生活

很快,洛麗塔開始厭倦了這種畸形的關係並找到了新歡,她以性為工具逐漸掌控了亨伯特,並在一次旅行的過程中從醫院遠走高飛

幾年之後,亨伯特收到了懷孕的洛麗塔的來信,她的婚後生活並不富裕,亨伯特帶著支票見到了大腹便便的洛麗塔,終於知道了當年洛麗塔的新歡竟是劇作家奎爾地,並苦苦哀求洛麗塔與他遠走高飛

在這一段的影片中,不論是62年的老版還是97年的新版,都給了婚後的洛麗塔打開門時的鏡頭,她已不再是亨伯特記憶中的妖精,她穿上了鬆鬆垮垮的睡衣,戴上了四四方方的眼鏡

被拒絕的亨伯特充滿絕望,他殺掉了洛麗塔唯一真心愛過的男人奎爾地,而他手中一直抓著的,卻是洛麗塔的黑色髮夾

而這部電影中最為動人的地方,也莫過於亨伯特再次見到洛麗塔時所說的話

電影以悲劇結尾,亨伯特死於獄中,同年洛麗塔難產而死,年僅17歲。

原著小說的結尾提到洛麗塔是“歐洲的野牛與天使”,她有非常不羈的一面,毫無禮貌甚至輕浮無禮的言談舉止讓她就像一頭野牛,但當她安靜下來時卻又美麗的像個脆弱的天使

而她對性的態度也並非有的人說的那麼輕佻,她對亨伯特的挑逗,更像是無知卻又好奇的孩童。年少的她又有著對於母親的叛逆,輕鬆的勾引到亨伯特大大的滿足了她的虛榮心

但無論如何,洛麗塔終究是個孩子,面對亨伯特終究會有喜新厭舊的那一天,而對於亨伯特而言洛麗塔更像是他生命中的救命稻草。這份感情也註定會因為不平衡而走向崩塌


神的電視機


故事講述了一箇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姦情。

在大學裡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 洛麗塔 Lolita 君紫隆,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和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衝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這部電影讓人或者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也許是男主角對洛麗塔朦朧悲壯的愛,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洛麗塔和拐走的他的男人走了,男主角瘋狂的尋找,然而一無所獲。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無人知曉,也許我們能看見的只是悲傷,痛苦,撕心裂肺,他對洛麗塔的愛到底是怎樣的。是迷戀曾經的影子,還是另一種不為人知的悸動。

當三年後,他落寞的守在曾經和洛麗塔生活的房子裡時,收到了洛麗塔的一封信,洛麗塔和另一個男人結婚了,懷孕了,需要錢,他開著車,去那個愛的人生活的小鎮,他站在門口,內心複雜,她開門,四目相對,整部影片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男主角看洛麗塔的眼神,喜悅,悲傷,無法理解,驚訝,等等等,他給洛麗塔四千塊錢時候,她驚喜,卻並不願意和他走。這是讓我落淚的地方,顫抖的手,白色的信封,洛麗塔驚訝的聲音:你給了我們四千塊錢。

“是的,即使你拒絕和我走,你依然可以得到它”

  “那是唯一一個讓我著迷的人”挺著肚子的洛麗塔似乎回憶的說著那個老男人,帶著狗,喜歡所有的少女。

  強迫她們與男孩做愛,拍照是他的愛好。

  “那我呢?”

  得到的是沉默,她也並沒有和他走。

  他流著眼淚開門,她送他,對著自己的小狗說:“和我爸爸說拜拜”也許從這裡就能看出來,洛麗塔沒有愛過,至始至終。他開車離開的時候看見遠處站著的孕婦,安詳,或許已經褪色。一瞬間他出現錯覺,看見她還是當年妖豔的少女,穿著藍色的裙子,活潑,美麗。最後的結局是槍響, 鮮血, 絕望。他殺死了那個讓洛麗塔魂牽夢縈的變態男人,獨自開著當年和洛麗塔一起旅行的老爺車。漫無目的,眼神空曠。後面是很多的警車,追逐著,撕響著。他停下車,站在能望見她城鎮的地方,“我聽見孩童的笑聲,我難過的不是身邊沒有洛麗塔,是笑聲裡沒有洛麗塔”

  1950年他死於心肌梗塞,在監獄裡。

  1950年聖誕節,洛麗塔死於難產。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或許沉悶的些。

  他延伸了小說沒有的地方,細節。很容易讓人落淚。

<strong>


華生的音樂


在早晨,她只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隻襪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寬鬆褲時,她是洛拉。在學校裡她是多麗。簽名欄裡她是杜麗塔,在我懷裡,她是......永遠的洛麗塔,我的摯愛,我的欲焰,我的魂魄!亨博特開著曾經盛滿洛麗塔放肆笑聲的那輛老爺車在永無盡頭的道路上行駛,他臉頰那兩道深深的釋放著無盡的絕望和憂傷,手中握著洛麗塔的那枚髮夾,一遍又一遍的呼喚著那個蠱惑了他生命的小妖精,愛在他的心裡,膨脹了整顆心還是滿盈出來,將他的一生流淌成悲劇!



初戀總是美好到讓人無法忘記,十四歲那年的一見鍾情、難捨難分的愛在亨博特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初戀女友的死讓他的愛永遠停留在對十四歲少女的迷戀中,永遠得不到補償,直到遇見十四歲的洛麗塔。

因為洛麗塔他留了下來,他的眼光追隨著那個小小的身影,她眼神迷離的起床,她嬌嗔的拒絕收拾床鋪,她穿著寬鬆的男式襯衣,她不停的嚼口香糖,她毫無顧忌的坐在他腿上,直到她要被送去寄宿學校,他從窗口不捨的望著,洛麗塔突然飛奔上樓撲進他懷裡給了他深深的一吻,她知道他心裡的秘密,從一開始就知道!洛麗塔走了,他跌落在她的衣櫃裡嗅著她的氣息,一遍遍的撫摩洛麗塔留在桌上的髮夾。

為了永遠的留在洛麗塔的身邊,他答應了洛麗塔母親的求婚,他成了她的父親卻又千方百計的逃避著丈夫的責任,他那個上了鎖的屜子裡裝著他的秘密——他對妻子的無比厭惡和對女兒的深深愛戀。終於有一天,妻子發現了秘密,憤怒下衝出去,卻意外死於車禍,那一瞬間亨博特竟然充滿了無法言語的輕鬆和快樂,他終於可以沒有任何障礙的擁有他渴望已久的精靈,他要見到她,現在,馬上!

終於那個朝思慕想的精靈就在身邊,她快活的笑鬧,她將胸罩扔的車裡到處都是,她孩子般的假裝生氣,將口香糖沾在亨博特的衣服,本子上,他從來沒有這樣快樂過,這個妖女讓他快樂的快要發瘋了,卻又讓他憐愛的放在心尖上,生怕輕輕的一碰她就象露珠一樣化掉了,他在外面徘徊等著他的精靈進入夢鄉,凝望她熟睡後的天真,可是早上醒來她誘惑了他。

他感到她愛上了別人,可是他無從尋覓一點點的蹤跡,他只有對她討好,不斷的加大錢的籌碼的討好,絕望的時候他對著她吼叫,換來的是洛麗塔唯一的一次心裡的釋放:你殺了我媽媽,你連我也一起殺掉了。他只有不停的對她說對不起,不停的對她更好,可是這一切都無法阻止洛麗塔的逃離,終於她還是逃掉了,和一個他無法知曉的情敵。

忽然她來了一封信,雖然只是一封尋求救濟的信,卻足以讓他那顆死去的心重新波濤洶湧,他抑制不住心裡的渴望找到了洛麗塔,那個無與倫比的精靈變成了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少婦,“我望著她,望完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未死一樣肯定......當日的如花妖女,現在只剩下枯葉回鄉,蒼白、混俗、臃腫,腹中懷者別人的骨肉,但我愛她,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麼都可以,但我只看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擁上心頭!”

雖然結局不好,但是帶給我們的卻是一腔追求愛情的熱血!


白露a


有些人評論《洛麗塔》是一部寫老教授與少女之間的姦情的電影,我只想說你高興就好。

剛剛看完電影,感慨萬千,所以來頭條發洩下。《洛麗塔》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寫的是老年人在虛無之中的掙扎。

人老了,就像一堆餘燼,能做的不過是等死而已。誰願意等死啊?誰都不願意。衰朽之物總想獲得生機,但是生老病死乃自然之理,沒有誰能夠逃脫。這時候,人就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年輕人的身上。

老教授之所以對洛麗塔那麼痴狂,其實很大程度上都不是為了性。那些認為是為了性的人,都是一群熊孩子,你們根本不懂老年人的世界。一個堂堂教授,拍拍拍這種事不知道發生了多少回,玩多了都覺得無趣。所以,他真正的意圖只是想把自己剩餘的價值都給洛麗塔,只想換來她身邊的位置。因為待在她身邊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氣息。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這不禁讓我感受到一切都不過是虛無,時間終究會抹平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