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說起人一天裡邊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吃飯,一日三餐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來源,在中國人的食物中,米,面佔據了全部。

尤其是面!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麵粉可以做成很多種食物,饅頭,餅,麵條。

在我國北部地區的山西,就是以花樣面來出名。別的美吃過,刀削麵肯定總是吃過的,對於山西人來說,面可以以多種姿態呈現在飯桌上。蒸著吃,煮著吃,涼拌吃,炒著吃。據說只在山西的麵食就有1000多種。

基本不會重樣!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我自己的口味之前是比較偏好米飯和炒菜的,但現在出門外邊吃飯簡單的我都會選擇吃麵。雖說刀削麵可以作為山西的“名面”,但是已經不能說是“頭牌”了。

如果說正宗一些的就是大同一派吧,不同的地區做出來的口感,方式也不一樣。記得上大學那會,學校食堂單獨賣麵食的窗口,每天跑去排隊看師傅抱著一塊大面板放肩膀上手削麵,和現在許多地方機器做出來的是不一樣的。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除了這種用刀削出來的面,還有用尖尖的筷子剔出來的面,這種面比較細,也比較軟,可以做成炒麵吃。還有一種面,把它揉成一個麵糰,用剪刀剪成一條一條的面。有人說這不同的工具就可以做出不同的面了,但是山西也有很多不用工具做成的面。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之前去山西的同學家我還跟她學過一個呢,叫莜麥魚魚,因為面的形狀很像小魚,前端和後邊都是細細的,中間的面比較厚實。把麵糰一塊一塊的擀的很細很細,然後用手藝小截一,小截的搓成麵條,這種面裡都會放粗糧,其他的面裡邊也會,如果家裡人口多,就需要搓好多這樣的“小魚”。放什麼澆頭都無所謂,看自己口味。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還有一種可以蒸著吃的莜麵栲栳,就是把莜麵團經過了摔摔打打醒好,做成一個個的小麵糰,壓成特別薄特別薄的面片,然後捲成卷放到蒸鍋裡蒸熟句可以。可以自己製作搭配的材料來和莜麵一起吃。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還有貓耳朵,但是貓耳朵如果師傅把面的柔軟硬度做的不是很好,就會比較難吃,特別軟的貓耳朵基本沒什麼口感,硬點油韌性的面切成小擠子大小,然後用手一捻一卷就變成了小貓耳朵的形狀。個人感覺貓耳朵還是炒著比較好吃;煮著吃可能在感受面的口感上會比較不清晰吧。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山西人喜歡是菜和飯一起,點名說一個這樣的代表食物,如果不是山西人,或者瞭解的資深麵食家,應該很少聽過這個名字--撥爛子。只憑這個名字是猜不到它是啥做的,做起來也很簡單,胡蘿蔔絲,土豆絲,一些蔬菜和麵粉一起均勻攪拌,然後就進鍋裡蒸熟之後,加雞蛋碎炒。這就是可以飯菜合一的撥爛子了!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很多面食,餄絡面,扁豆燜面,臊子面等等許多種類,這裡也不可能一一說完,山西人對面食的研究和做法也是說不完的。

如果想吃一下這裡的家常面,不如來走一走吧。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Hi,我是【沐橙籽】,做有態度的旅行,出行秘籍,探秘人文,海量貼心分享!

我和山西面食不得不說的那些回憶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吐槽順手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